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传统观念所影响,教学中教师依旧占据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业优化等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较多,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主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受课堂氛围、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受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因此,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得以学生为主体,多管齐下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和谐课堂氛围,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探究学习,从而构建起数学知识。

1 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必须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起来,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传统高中数学课堂走的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讲授式路线,课堂中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肯定。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就需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就需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

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还包括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毕竟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们的学习需要、个性特点,还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多看到学生的进步点,这样才能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个性、思想变化等。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将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基于情感交流基础上的知识交流,加强课外互动,通过课后辅导、课后活动、课后谈话等多种方式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喜欢教师,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以多媒体、故事、活动、游戏、调查材料等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自主探究,走向“我要学”的状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但都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展开。

以“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为例,教师幻灯片展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1所示)并围绕其定义提出问题复习,围绕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复习后以的充要条件是x1y1-x2y2=0的计算,引出“能不能带入λ消除两式?若不能为何?充要条件该怎么写?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几种形式”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探究中,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的教学中,教师以“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怎样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两个问题,引出解三角形应用课题,然后结合案例给出一个建筑物,要求学生合作来测出其高度。这样,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进行探究,兴趣会更浓厚。

在创设情境问题过程中,因很多知识点和生活的联系性不够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而对于一些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教师注重结合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倡导合作探究模式,促进知识构建

探究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分享而深入到知识中,通过问题的探究而形成知识的构建。在应用合作探究模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要注重在探究中及时给予学生引导。

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为例,该课时的重点是sin2a+cos2a=1和的推导及运用。教学中教师先以初中所学三角函数复习为铺垫,引入课题后出示图2(以正弦线MP、余弦线OM和半径OP三者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OP=1),提出问题:“由勾股定理可得到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到“MP2+OM2=1”。追问:“由此可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得到“x2+y2=1”,从而得到sin2α+cos2α=1。围绕此推导过程,教师组织小组再次探究,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思考当时,sinα、cosα、tan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以例题来进行巩固。

在例题教学中先引导小组自主学习,学习后提出问题,教师再答疑解惑,最后总结归纳,通过探究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用精讲方式进行讲解。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针对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ax2+bx+c>0(a>0)的解集、ax2+bx+c0)的解集进行讨论,讨论中教师总结,然后结合例题再对Δ的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教学实践中又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尤其是在从讲授式过渡到探究式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课堂中教师就不应该再讲授了。其实不然,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的讲授是不可或缺的。

4 分层作业练习,关注过程评价

作业和评价是传统数学教学中较为忽视的部分,尤其是评价部分,更多是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作业设计上,因受应试教育观念束缚,多是“题海战术”,作业量大,学生反感。其实,作业是课堂的延伸部分,要让作业起到巩固作用,还得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故而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就尤为重要。而采用过程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意义重大。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可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作业设计讲究“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分层作业,就是要在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从而不断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分层作用可按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而从作业的难易程度和作业量上进行调控。同时要注重引导基础稍差的学生在完成相应作业后向完成高一难度的作业努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传统数学课堂的评价以甄别选拔为主,而新课改下的课堂评价则提倡突出其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在数学课堂中提倡过程性评价,就是要从传统的“只看学习成绩、不看学习过程”的观念中走出来,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但评价依然能起到较好的激励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态度、提问频率等多个方面来制定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来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定要立足学生主体,通过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稳步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丽.如何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0):83.

[2]胡亮.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教育,

2010(Z1):77.

[3]李昌会.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