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提素工程”,构筑一专多能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提素工程”,构筑一专多能技能人才成长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油田企业科研机构培养技能人才的角度,以提高政治素质为引领,通过形象工程、温馨工程、考核机制等构建了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并联系实际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提素工程 ; 技能人才; 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39-01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人才在油田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通过构筑人才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油田各级组织的基本共识。近几年,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对采油工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工艺技术已经很难解决那些复杂的开采问题,必须采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配套工艺措施,这就需要一批技术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队伍,但是从目前的人才开发上,存在着学科带头人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的矛盾,制约着新工艺技术推广、引进、研制开发的进程。通过实施“提速工程”,把所有的技术人员纳入学习培训计划,制定出具体措施,通过导师带徒、技术交流、岗位培训、技术协作、技术论坛、青年技术协会等形势,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和科研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一种师徒之间互教互学、各师徒对子之间互比互赶,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不断超越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艺所脱颖而出。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全面提升政治素质

严格执行中心组每月两次学习制度,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做到了学习制度、时间、内容、人员四个落实,使决策、管理和执行力有了新的提高。积极开展了职工“一对一”交流学习活动。通过班前会、宣传栏、所网页信息交流等方式广泛宣讲局、厂两级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材料,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工艺人“攻坚啃硬、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通过活动的开展,职工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六大板块互动,提升职工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

按照《采油工程人才队伍发展纲要》的要求,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交流,院厂结合,工艺技术论坛”等活动,提升科研攻关、创新发展和解决油田开发难题的能力。一是“导师带徒”活动。以博士、主任师、主管师为导师,青年技术人员为徒弟,就专业课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通过开展包技术素质、包业务水平、包工作业绩的“三包”形式,导师对徒弟进行每月不少于4小时的专业指导,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二是内部技术交流。开展导师组成员每人主办一次技术交流会,每人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半年举办一次技术座谈会的“三个一”活动。三是对外技术交流。通过外出培训和送技术人员交流挂职学习锻炼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研攻关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工艺技术论坛。搭建“研讨科研攻关难点、交流学习实践心得经验、专业技术论文”技术交流平台,增加工艺所技术人员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功能。

三、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为“提素工程”提供保障

对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选拔方面,坚持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突出采油工艺专业技术人员的特殊要求,重点考察了解其组织管理能力、业务素质和钻研能力,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科研攻关的能力以及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

(一)持证上岗

探索推行采油工程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工作,具体运行办法如下:首先,组织采油工程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为期1-2天的业务培训,主要内容是采油工艺现场实践。培训后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颁发《采油工程系统考核合格上岗证》,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不合格人员不再担任相关专业技术职务。

(二)导师带徒的考评

“导师带徒”协议期末,将根据相关考核细则对导师和徒弟分别进行考核。对导师重点考核其指导徒弟开展工作的情况,如业务指导的水平、质量以及指导的时间和频率;对徒弟的考核主要以笔试和业绩指标考核的形式进行,笔试重点考核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情况,业绩指标考核按相关细则进行:包括工作业绩、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等等。对表现突出的导师作为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的重要后备人选,将成绩优异的徒弟列入工艺所主任师、主管师专业技术后备人选。对未按协议书完成培养计划的“师徒”将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细则规定给予戒勉、通报批评、直至降低专业技术岗层次的处罚。

(三)技术交流的考评

对于在技术交流工作中做突出成绩的个人将通过评评先树优、评选优秀论文和优秀技术讲座材料等形式给予表彰奖励;以年度为考核期,对未完成技术交流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戒勉、通报批评。

总之,通过“提素工程”的实施,构筑一专多能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各专业技术岗位间层层相互对应,级级相互负责,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以技术专家、主任师、责任工程师为核心、辐射带动一、二、三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工作体系,确保了专业技术工作的整体性,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