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随物赋形 寓思于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随物赋形 寓思于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摹拟范本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摹拟价值

这一片段选自茅盾先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作者依据直观感觉细腻地描绘出西北普遍存在的白杨树的外形特征。该片段的高明之处在于看似客观绘形,却又远非简单绘形。作者没有单单像说明文似的介绍白杨树的外形,而是在描写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是说作者由眼前的物象生发了一些思考与感悟。

自然万物皆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在静静的观察和凝思中,透过物象本身的特点获取一些启迪与体悟,那我们的写作将会有更丰富的素材,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富有情趣,不是吗?

「范本分析

这段文字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以此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在具体描写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由“整体感觉”到“树干”,再由“树枝”到“细丫”,最后细致到连“树叶”“树皮”“树色”也不放过。细腻的描写使得绘形很成功,这为“传神”提供了可能。二是着人之感,寓情于物。物象本身是静止的,需要人去点活。在描写中赋予物象人的特征与气质,物象就会鲜活起来,从而承载起作者的思想。语段中,“力争上游”“倔强”“对抗”等词语便着上了作者的感彩,使白杨树依据作者的情感蕴藏了深层的象征意义。

「摹拟要求

1.选取并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某个物象(物件),细腻地绘形。以描写为主,少用或不用抒情、议论。

2.以人的视角审视该物象(物件),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思考于其中。

「摹拟习作

片段一 摹拟指数:

傅王楠

冬夜,寒风凛冽,漫天风雪呼啸而下。园中,一株独放的梅挺直脊梁,默默流露出执著与倔强。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待走近一看,我才将它洁净的花朵看清。那点点小花,没有牡丹的贵气,没有玫瑰的娇艳,却独留一份清雅与脱俗。

点评 小傅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平常作文中颇有自然情怀。就这段文字而言,基本符合了摹写要求,不过,抒彩浓于对“形”的描写。

片段二 摹拟指数:

曹 哲

小小的火舌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立于一根摇摇欲坠的蜡烛上,轻轻摇晃着柔软的身躯。昏黄的烛光拥着一个男孩,他正在奋笔疾书。烛光与男孩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蜡烛越来越短。小男孩不知怎地竟趴在桌上睡着了。蜡烛着急了,燃烧得更旺了,它努力用自己的身躯来驱散寒意,给男孩以微弱的温暖。就这样,这支蜡烛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化为一滩烛泥。

点评 该片段意在表达小作者对像蜡烛一样的人(母亲、老师等)的赞美,借烛喻人,但又只字未提是哪一种人,从而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与一般的比喻相比,这种写法更显含蓄隽永。而将蜡烛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也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鲜活。

片段三

摹拟指数:

朱漪柯

每天进进出出,无意间打开或合上这扇木门,却从未正视过它。偶然凝视,发现它浑身斑驳,处处透着苍老之感。可就是这扇木门,将风雨挡在了屋外,让我们享受温暖;将是是非非隔开,给我们静处的空间……它每天承受着手的推搡、碰撞,可依旧守着门框,即使不能与之天衣无缝。它甚至故意露出一条缝隙,让人们于缝隙中窥探一份诱惑,于是好奇地推开,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而门呢?依旧立于原地,静静等待下一群好奇的人儿。

点评 每天进进出出经过的一扇木门,小朱同学也能赋予它如此丰富的意蕴,着实令人惊叹。细致的观察,独到的思考,值得借鉴。

片段四

摹拟指数:

杨 岚

怀念老街的路。青黑色的石板中蕴着白润,像被磨洗过一样光滑。它虽没有上乘良玉的华丽,但每一寸肌肤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老街的路并不宽,有的地方两个人相遇还得侧着身子。无意间指尖滑过路边的矮墙,沾满潮湿的苔藓,指甲里顿时盛满了岁月。偶尔会有几个游客在老街上悠闲地转悠,他们很安静,就像脚下这条石板路。水泥柏油铺筑的大街上人头攒动,而老街蹲守在角落里,独自静静回味过往的岁月。

点评 小杨同学很喜爱思考。语段从老街的“石板”写到“宽度”,再写到“矮墙”和“苔藓”,最后写老街的那份“静谧”。现代都市的喧嚣映衬出老街的落寞,作者的情感与思索不言自明。

片段五

摹拟指数:

王 丽

它的叶与众不同,密密如麻细小得似针。根根笔直的松针编织着,就像一双双手挽在一起,筑成一道道螺旋式上升的坚固城墙,托举起片片美丽的雪花,装饰出一派粉妆玉砌的“大雪压青松”之景。青松就这样静静地立着,坚韧地挺着。

看着身旁的雪花飞入泥水中,化成微不足道的水滴,你无助地发出声声叹息。原来,你是为了保护这新生的雪,为了不让它们刚落入人间便碾落成泥。尽管你知道雪终究还是会消失,却用不屈的身躯延长了它们的生命,为人间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点评 我们向来只关注青松在积雪重压下的“挺且直”,可小王同学另辟蹊径,在描写松针与雪花的语境中,不仅歌颂了青松的坚韧,还表现了青松柔情的一面――青松对雪的呵护、为人间的点缀。这一独特的情感取向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