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宝生的西部影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宝生的西部影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塞上骏马、黄河纤夫、陕北秧歌、安塞腰鼓,一幅幅激动人心的摄影作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2007年4月9日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陈宝生摄影五十年回顾展给人的印象。透过这一幅幅恢弘大气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不断创新求美的精神境界。

陈宝生现为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是一位世界级的摄影家。他早年曾在榆林地区从事专职摄影,其龙马精神、黄河壮歌、塞上风情早已闻名于世。他多次参加国际摄影大赛,并夺得金奖。10年前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摄影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从艺50年来,共获国内外摄影奖218项,他的创作将散点透视的原理,移用于静态摄影之中,风格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他的作品大气恢弘,震撼人心,将西部浓郁的风情尽收镜头之中。

龙马精神 催人奋进

“赳赳雄驹,嘶嘶战马”。马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爱马、养马、画马、雕马、塑马,都是对马的精神的一种礼赞。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霍去病墓前的骏马石雕,还有甘肃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等等,这些都以马为讴歌主体,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作了体现。

然而用照相机摄马,陈宝生是开了先河。他镜头中的马骠悍凛冽、雄风浩荡,龙性十足,叱咤风云。因而人们称他为“摄影界的徐悲鸿”。

在陕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长城、大漠、沙海、草原,马是这里的龙,他用镜头不断捕捉着马的龙性,弘扬着一种奋进的龙马精神。他有一幅题为《奔腾》的作品特别感人。那仰天长啸的大马,两蹄腾空,几近直立,其飞扬的姿势,狂烈的雄姿,给人一种排山倒海、锐不可当的气势。

这幅作品的拍摄好不容易,他先选好场地和拍摄对象,在牧马人的协助下,找了一个有土疙瘩作掩体的坑为栖身之地,将相机接近地平线,以天空为背景,以衬托出马的气势。在拍摄时,骏马奔腾而来,像一股股强悍的旋风平地而起,背景万蹄如雨点,狂烈野性的雄马带头向他栖身地冲来,50米、30米、10米、5米……他一次次按下快门,马蹄从他头顶奔腾而过,真是险啊!

这是一次难度较大的拍摄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冒险拍摄的照片取得了巨大成功,飞腾的骏马效果极佳。为了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他通过区域性曝光法,制作成这幅作品,照片在《中国摄影》和《求是》杂志发表后,有人专门写诗在《人民日报》大加赞赏。不久便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国际摄影节,获得高度评价。法国《世界报》在显著版面推出这幅作品,并评论道:“这是一匹中国马,风驰电掣,蹑影追风,仿佛要冲破画面,奔向天涯,真是太美了!”

陈宝生的摄马作品还有《草原雕塑》《龙马精神》《万马奔腾》《西部雄风》等作品,都受到国际摄影界的好评。他拍摄的马,不是马的原型翻版,而是用心灵去创造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既反映了一种美感,又反映了一种力度。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提炼成一种精神。这就是龙马精神,腾飞奋进的民族精神。

黄河豪情 动人魂魄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条船……”黄河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宽广雄浑,滔滔不绝,奔流不息。当年,冼星海以《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唤醒多少民众为民族独立、驱赶日寇而英勇奋斗。黄河也成为一种民族魂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今,陈宝生要用相机去反映黄河,去体现这种精神。他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他对这里的环境太熟悉了,尤其是黄河古镇碛口,更有一番恋情。他在领略黄河船夫“闯碛”的精神风采和纤夫的英雄本色时,常感到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震撼着自己的魂魄。于是便产生了用摄影去描绘黄河、刻画黄河,继而探求黄河魂与时代感的交融。他三十年苦苦追求,用一条河,表现一个民族,用一方热土,赋予黄河的民族精神。

他曾十多次徒步黄河,经常起早贪黑,步行上百里,甚至在惊涛骇浪中,将自己吊在黄河木船的桅杆上取景。他将危险置之度外,不停地取景、构图、按下快门。摄取了许多激动人心的黄河画面。一次他拍摄黄河船夫时,刚爬上木船,由于风高浪险,木船在巨浪中腾挪,一会儿推上浪尖,一会儿跌入深渊,多亏老船工掌舵有方,才一次次化险为夷。然而,船的速度是惊人的,感觉岸边的大山在摇晃,他在船板上几次被巨浪掀下来,幸亏船上有人相助。他用相机将黄河惊险的浪涛、船夫临危不惧的精神和黄河号子的呐喊,一一记录下来,使作品真实感人、充满魅力。

陈宝生的黄河力作有:《黄河船夫》《黄河曙光》《大河号子》《黄河救护曲》《涌向大潮》《纤夫魂》等。将黄河的沧桑变迁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一一反映出来,给人以生活的动力、精神的鼓舞。这些作品在法国展出引起极大轰动,《欧洲时报》赞誉:“陕北老兄使洋人吃惊,西北黄土地慑人风采。”黄河系列作品画面产生了超国界、超语言的普遍共鸣。它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黄河,是民族精魂的体现,陈宝生用他的摄影作品,演奏出了另一种形式的《黄河大合唱》。

塞上风情激荡人心

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巍巍高原,莽莽丛林,瀚海驼铃,草原雄风,羌笛红柳,沙海银湖,这雄浑、苍凉的西部世界,曾孕育出多少艺术和风情。在这里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名篇,美国记者斯诺在此记录了《西行漫记》的全部过程,诗人李季深入三边写出了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当代画家刘文西坚持多年采风,开创黄土画派一代画风。陕北的“信天游”、“走西口”、“安塞腰鼓”、“丰收秧歌”等,无不渗透着黄土地的悲与喜、情与爱。陈宝生说,作为一个地道的陕北人,用相机反映这淳朴浑厚的民风民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宝生将镜头对准基层、聚焦生活,从“我”出发,从“我”的土地出发,从“我”的民族出发,就是从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出发,拍摄出自己的个性和原创作品来。如《春到塞北》这幅作品,画面上一位老农牵着黄牛,牛背上坐着一个女孩,背景处是盛开的桃花,人们看着老农喜悦地去耕种,自然有一种春回大地的感觉。还有《牧羊人》《农家乐》等,都是反映最底层群众生活的作品,质朴、自然、原汁原味,让人感到生命的鲜活、大地的神奇。

“安塞腰鼓”是很多人拍摄的主题,而在陈宝生的影像里却是与众不同。画面中,蓝天变成了彩霞,鼓声似乎成了雷鸣。这古老文化的形式,是黄河儿女之大音,有惊天动地的力量。那黄土高坡上掀起的阵阵旋风,是一种原始力的律动,一种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延续。

将家乡典型的物象作为拍摄对象,并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一种象征,是陈宝生几十年要表达的愿望。无论是峡谷、巨壑、塬峁、窑洞,还是大漠落日、黄河险滩等典型环境,还有悬崖上的冰柱、老人胡须上的寒霜、拉碾盘的呐喊,以及原始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顽强博大等,都一一摄入他的镜头,用心灵与慧眼去升华,从而产生出不朽的艺术作品。

陈宝生以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去挖掘、去实践他的艺术使命。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摄影专业教授10年来,他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把自己享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拿出用于“陈宝生摄影创作基金奖”,每年奖授5名佼佼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陈宝生多年来始终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发行了十几本摄影专著,近期他又将自己五十多年的从艺生涯,撰写成了八卷摄影文集,不久便会和读者见面。近日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文化厅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陈宝生摄影五十年回顾展”吸引了上千名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陕北这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已变为开发奋进的热土,高原竖起井架,荒漠成为气田、油田。今日的陕北,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这又成为新的塞上风情,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并存,相信在陈宝生的摄影世界,又将会产生出最新最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