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与《金岳霖先生》的比较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与《金岳霖先生》的比较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与《金岳霖先生》都属于怀旧忆人散文,通过比较阅读,可发现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和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从写人手法、语言特色、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方面论述两篇散文的同与不同。

关键词:汪曾祺 季羡林 散文 比较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与《金岳霖先生》都属于怀旧散文,通过比较阅读,可发现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和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两篇文章选取的都是很能反映人物个性的细节,因小见大,由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留有空白和余地,反而引人回味不尽。《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作者有着一种难得的放松的心态,既不忘所记述的是自己尊敬的师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境界,又不忘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而且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人,在忠实记录人物的言行之中就写出了有个性的形象,不必有什么避忌,不必去刻意拔高、雕琢,文章于是写得很随便、很轻松、很平淡、很真实。而《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这篇文章,作者主要追忆了胡适同自己的交往,从一些细节小事着笔,将胡适的待人处事、幽默风趣、治学态度、政治信仰、书生气等,一一道来,见微知著,胡适一代学术大师的形象如在目前,使人怀念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以下从写人手法、语言特色、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方面论述两篇散文的同与不同。

一.写人手法

这两篇都是怀人散文。在写人物的手法上存在着异同。其相同之处有:他们都运用了平实的写人记事手法,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回忆与师友的一些交往,记叙人物的一些平常的待人之举,列举人物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其不同点: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以刻画人物细节为主,平淡、自然,但又很好的表现出了人物的本来面目。文章通过对金岳霖先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金先生的直率、真诚、朴实、天真、有趣、爱学生、有学问、爱生活的性格特点;汪曾祺善于捕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寥寥数笔,在简短的篇幅中,就写活了这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而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则运用追忆式的手法,追忆了胡适先生和自己的交往,从一些细节小事着笔,将胡适先生的待人处事、幽默风趣、治学态度、政治信仰、书生气、奖掖后进等一一道来,见微知著,胡适先生一代学术大师的形象如在目前,使人怀念,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由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留有空白和余地,反引人回味不尽。如:“文中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作者用了留白,让读者更深入地去了解。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散文写人的方法主要是勾勒,捕捉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寥寥数笔,使人物传神。金先生本身就具有夸张性,本文采用亲切热情的漫画笔法,并未进行有意的夸张,照直写出就达到了生动活泼的效果, 汪曾祺的散文写人重视“神似”,着力渲染人物的神采风骨和主要特征。

而《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作者用了平实的记事手法,同样也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这篇文章里的人物大多是学界的名人,然而作者没有对他们的成就做过多的赞美,而是采用平铺直述的手法,回忆与师友的一些交往,列举人物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尽力表现他们做人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却更令人感到可信、可敬、可亲。

二.语言特色

两文的语言各显特色,《金岳霖先生》一文的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少造作,把人物塑造得有个性。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语言平淡,无大悲大喜之流露,而再读之后,即可感觉到蕴藏在其中的对于所追忆者的仰慕与赞叹。在运用语言方面,他们的语言清新流动,朴素易懂。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中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流转,语言气韵生动,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使文章增添了典雅之美;而且还适当地运用了方言,像口语一样朴素而有表现力,却俗而能雅、臻而化境。如:“文中的金先生的回答:‘我觉得它好玩。’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一个跳骚,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用的语言平淡,就像平时和朋友聊天一样的口语化,话语平常又饶有趣味。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语言朴实精炼、庄重典雅,同时讲究韵律与节奏感,明白晓畅,不故作高深,在叙事抒情的过程,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平白浅近没有华丽的词藻,隽永耐读而朴实的文字中泛着幽默与智慧,含有深刻的生活见解和人生哲理。

三.情感表达

两者的情感表达不尽相同。从《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再到第二段的“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由“趣”、“怪”字引出下面作者想要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从心灵涌出,他以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真实的笔法写出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由于对金先生十分熟悉,也很有感情,对人物有精细的观察,善于捕捉细节、再现人物风神。

对于季羡林先生而言,胡适先生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自己的良友,追忆往昔,两个人天各一方,现实和回忆交织在一起。季羡林先生与胡适先生曾在北大共事几年,因此交往比较深,作者对胡适比较了解,对胡适的为人和学风也很佩服。作者站在一代学术大师胡适先生墓前,深情地追忆了在其人生旅途中六位学者恩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作者对六位恩师无比敬重,站在胡适墓前,对其他的六位,只是略写一点,但是写胡适则比较详细。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织中,作者主要追忆了胡适同自己的交往,感情真挚沉郁,其文满溢着追思怀念之情,他站在胡适墓前由景生情,睹物思人而作,尤为真切动人。季羡林先生站在胡适墓前,回忆起逝去的光阴,多少年过去了,时间仿佛未停止,点点滴滴注入心头,可往事不如烟,往事历历在目。这样的记忆让人心痛,作者用记叙人物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胡适先生的怀旧感情,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对逝者怀旧,更能激发思念感情。作者在墓前的感情真挚沉郁,文章句句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怀念感情。

四.结构方式

《金岳霖先生》的结构和布局别致新颖,文章写了对金岳霖先生最深的记忆印象片段,就像摄影师,选出最精彩的镜头,先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近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体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全文围绕着金岳霖先生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由他的外貌到行为无不展现着金岳霖先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面貌,这篇文章读起来有感情而自然,能引人深思。

而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以现实和回忆交织在一起,站在一代学术大家胡适之先生的墓前,虽为后学却也已经学贯中西的作者深情地追忆了在其人生旅途中六位学者、恩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清华大学读书时的陈寅恪,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时的瓦尔德施密特、西克,执教于北京大学时的胡适之、傅斯年、汤用彤先生,作者对六位恩师无比敬重、感激的拳拳之心鲜活地跃然于笔端,呈现于字里行间。站在胡适之先生的墓前,引出对六位恩师的怀念,这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季先生在对前辈的怀念中,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其中用墨最多的正是胡适,主要追忆了胡适同自己的交往,其次是西克,陈寅恪。因而结构布局紧凑浑成,又满溢着诗情,既讲究结构安排,又注意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构造,既有平铺直叙的笔调,又细语如歌。

这两篇文章里的人物都是学界的名人,作者往往都是记述几件有意味的事件,见微知著,表现出这些人物的之所以不凡,是因为他们总有着异乎寻常的人格和品行,从他们的可敬甚至可笑处展示出名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季羡林散文研究》(编号:201204LX503)阶段性成果。

兰鲜凤,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