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比例函数中的线段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比例函数中的线段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其实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双曲线与直线相交所得的线段问题也是频频出现,体现了今后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这类考题题型多样、富于变化、精彩纷呈,有些题目甚至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充分研究了线段问题,才能更好地研究面积,所以线段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一、 双曲线中的相等线段

【探究】 如图1,以k>0,k>0为例,双曲线y=与直线y=kx相交于点M、N,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都关于原点对称,我们不难发现OM=ON.如果将正比例函数y=kx改为一次函数y=kx+b(b≠0),情况又如何?如图2,以k

方法一: 设M(m,),N(n,)(m0),代入y=kx+b,解方程组得k=-,b=,则点E横坐标-=m+n,由E(m+n,0),P(m,0),得EP=n,而NQ=n,故EP=NQ.显然EP∥NQ,从而四边形EPQN为平行四边形,则EN=PQ.同理MF=PQ,所以MF=EN.

证法引申: 这种方法求出了直线解析式y=kx+b中的系数k和b,其实设出了点M、N的坐标,则点P、Q的坐标就可分别表示为(m,0)、(0,),再进一步求出直线PQ的解析式y=px+q中的系数p、q,比较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中一次项系数,会发现p=k,说明PQ∥MN.从而证明四边形PQNE、四边形PQFM都是平行四边形,即证得MF=EN.

方法二: 设M(m,-),N(n,)(m0),则==,==,故=,所以MF·FE+MF2=NE·FE+EN2,得MF2-EN2+MF·FE-NE·FE=0,从而(MF-EN) (MF+EN) +FE·(MF-EN)=0,则(MF-EN) (MF+EN+FE)=0.由于MF+EN+FE≠0,故MF-EN=0,即MF=EN.

方法三: 延长MP、NQ,交于H.由==,==,得=.又∠H=∠H,则HPQ~HMN,故PQ∥MN.再由MP∥FQ,得 FMPQ,得FM=PQ.同理EN=PQ,从而FM=EN.

这是直线与双曲线的2个支相交, 如果与同一支相交呢?如图3,同样有MF=NE.证法与上述情况类似.

【应用】 运用上述结论,我们能轻松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如:

例1 (2012·山东东营)如图4,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C、D两点,分别过C、D两点作y轴、x轴的垂线,垂足为E、F,连接CF、DE.有下列四个结论:

① CEF与DEF的面积相等;

② AOB~FOE;

③ DCE≌CDF;

④ AC=B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由上面的证明过程可看出CD∥EF,则①、②成立;再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3,可得∠DCE=∠CDF=∠DAF=45°,故DF=AF,我们还知道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CE=AF,从而CE=DF,由SAS可判断③成立.当然,我们也可先说明四边形CDFE是等腰梯形,从而③成立;而结论④是本题的难点,许多学生都感到困难,并作出错误的判断,而这正是我们探究出的结果,作为选择题,不写过程,直接运用这个结论,就相当简单了.如果是解答题,也可用上述方法写出推理过程,其中方法三就很简单.本题选C.

延伸: 除了本题的4个结论,由CD∥EF,还可得CDF与DCE的面积相等,以及类似于②的三角形相似等;连结OC、OD、BF,由AC=BD,还能得到SAOC=SBOD,SAFC=SBFD等;解决这类问题时还不能忽视上述证明过程中得到的2个平行四边形.

例2 (2012·四川成都)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E、F.过点E作EMy轴于M,过点F作FNx轴于N,直线EM与FN交于点C.若=(m为大于1的常数).记CEF的面积为S,OEF的面积为S,则= .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本题让许多考生头疼,我看了一些解题过程,也相当繁琐,而且基本上都在无意中直接运用了AF=BE的结论.其实由=,可得=,再根据BME∽FCE,得SBME=SFCE=S1;由于AF=BE,故=,所以=,因而SBOE=(m+1)SBME=S1;最后由=,得S2=SOEF=(m-1)SBOE=(m-1) S=S.所以==.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第27题问题(3)也涉及这个结论.

延伸: 由AF=BE,可得BME≌FNA,又SBOE=SNOF,所以可得SBOE=SAOF,SBOF=SAOE等.过E作EDx轴于D,过F作FGy轴于G,则有EA=BF,BGF≌EDA,S梯形EFGM=S梯形EFND=SOEF等(SOEF=S四边形OEFN-SOED= S四边形OEFN-SOED=S梯形EFND,2012年湖北省十堰市第16题就考查了这样的三角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问题).仔细研究,你还会发现许多结论.有了前面的基础,看看下一例题还难不难!

例3 (2012·湖北随州)如图6,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B两点,交x轴的正半轴于C点,若AB:BC=(m-1)∶1(m>1),则OAB的面积(用m表示)为 ( )

A. B.

C. D.

解析 过B作BHx轴于H.与上题过程相反,由AD=BC,AB:BC=(m-l):1,则CO:OH= (m+l):m,而SOBH=1,故SOBC=.再由AB:BC=(m-l):1,得SOAB=(m-1)SOBC=(m-1)·= .本题选B.

二、 双曲线中的等分线段

【探究】 如图7,直线CD交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A、B,交两坐标轴于C、D,显然AD=BC.如果A、B等分线段CD,那么,分别过A、B作AMx轴于M,BNx轴于N,则不难说明M、N等分线段OC;同样,分别过A、B作AQy轴于Q,BPy轴于P,则P、Q等分线段OD.此时,设A(m,q),B(n,p),则从等分角度可得n=2m,q=2p;从代数角度看,m·q=n·p=k,若n=2m,则必有p=q.

【应用】 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再来看题目就简单了.

例4 (2012·河南省)如图8,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延长线段AB交x轴于点C,若OM=MN=NC,AOC的面积为6,则k值为

解析 本题中M、N是OC的三等分点,故SAOM= SAOC=2, 则|k|=4,因为k>0,所以k=4.

拓展: 这里没有用到上面的结论,我们可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延长CA交y轴于点D,则由M、N等分OC可得A、B等分CD;A的横坐标是B的横坐标的一半,则A的纵坐标必为B的纵坐标的2倍.我们再来看看上述方法对解决下一题是否有所帮助.

例5 (2012·福建莆田)如图9,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过点A(0,3),且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相交于B、C两点.

(1) 若B(1,2),求k1·k2的值;

(2) 若AB=BC,则k1·k2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小题用待定系数法能很快解决.第(2)小题中,显然有AB=CD,若AB=BC,则B、C三等分AD.过B作BMx轴于M,BQy轴于Q,过C作CNx轴于N,CPy轴于P,由前面的结论可知P、Q三等分OA,M、N三等分OD.而A(0,3),故P(0,1),Q(0,2),且b=3.由于D(-,0),故M(-,0),所以B(-,2),代入y=,得-=k2,从而k1·k2=-2,为定值.

三、 双曲线中的成比例线段

【探究】 我们知道,反比例函数中,k的符号决定了双曲线所在的象限,以及在每一象限内,函数的增减性.那么,将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它们的位置关系与k的取值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来进行探究.

问题: (2012·广西桂林)双曲线y1=、y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10,过y2上的任意一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y1于B,交y轴于C,过A作x轴的垂线交y1于D,交x轴于E,连结BD、CE,则 = .

探索: 对于反比例函数y=,k的符号相同的几个双曲线所在象限相同,此时,|k|越大,双曲线距离两坐标轴就越远,而且这“距离”与|k|成正比.例如本题中的函数y1、y2从解析式上看,自变量x取相同的值时,函数值y2=3y1;而函数值y1=y2时,自变量x2=3x1.反映在图象上,就是AE=3DE(A、D横坐标相同),AC=3BC(A、B纵坐标相同).这“距离”是由k决定的,由于k2=3k1,故它们的图像与两坐标轴的“距离”也就是3倍的关系.再由AB∶AC=AD∶AE=2∶3,∠BAD=∠CAE,可得ABD~ACE,从而BD:CE=AD∶AE=2∶3.

【应用】 经历了上面的探索过程,我们获得了一些活动经验.现在,带着这些体验与感悟,我们来解决几个类似的问题.

例6 (2012·辽宁本溪)如图11,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AB∥x轴,分别过点A、B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D,若OC=OD,则k的值为 ( )

A. 10 B. 12

C. 14 D. 16

解析 本题与上面探索的问题相反,延长BA交y轴于点E,由于OC∶OD=1∶3,故EA∶EB=1∶3,从而4∶k=1∶3,k=12,选B.

例7 (2012·贵州遵义)如图12, ABCD的顶点A、C在双曲线y=-上,B、D在双曲线y=上,k=2k(k>0),AB∥y轴,S OAB=24,则k= .

解析 与上题不同,本题中两个反比例函数y、y的比例系数-k0,它们的图象在不同象限,但同样可由-k、k的绝对值k=2k,得AH=2BH.连接OA、OB,根据双曲线的中心对称性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SOAB=S ABCD=6,则SOAH=SOAB=4,故-k=-8,所以k=8.

总之,反比例函数中有许多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许多地区已将压轴题的命题重点由二次函数转向反比例函数,因此我有必要对反比例函数作一些深入的研究.本文只在双曲线与线段相交情形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究,算是抛砖引玉,请同行们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