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念托尔斯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念托尔斯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的灵魂,他散发出的光芒驱散了19世纪的阴霾,也同样吸引着我们这些青年人的心灵。从1885年至1887年间,托尔斯泰的作品在巴黎出版发行了,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到《童年与少年》《卜里戈加》《伊万・伊利奇之死》,另外还有一些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就被疯狂地抢购一空。

当时,我刚刚升入高等师范学校。在我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现实主义者,有缅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还有无神论者和神秘主义者。每当我们争论问题的时候,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下。但是,唯有当我们谈到托尔斯泰的时候,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我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却让我们暂时达成了一致。

一些批评家们说托尔斯泰的许多思想是从浪漫派作家那里盗取的。比如:乔治・桑、维克多・肖厄等人。我们且不说托尔斯泰受到了乔治・桑多少的影响,但就乔治・桑的思想来说,托尔斯泰就不能忍受。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卢梭和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但是,如果怀疑托尔斯泰思想的深邃,进而怀疑他的作品的魅力的话,是不应该的。我们知道,艺术的圈子是非常狭小的,作家们彼此受着对方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关键就在于一个作家是否把自己独特的气质赋予他的作品。

不论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否受到过这些人的影响,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却是整个欧洲都在受着他的作品的感染,人们急切地想要倾听他发出的声音。人们已经生活在他的作品之间了,他的作品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幻想破灭的苦笑,对于博爱和和平的梦想,对于人类卑劣行径的抨击,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对于现实的关切,等等,只要是托尔斯泰关注的,人们也都在关注。

他的作品表现着我们的力量,也表现着我们的弱点;表达着我们的希望,也表达着我们的恐惧。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耀着人类心灵的每一处,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托尔斯泰的心灵是宽大的,他把整个人类都装在了心中。可是,有人却用自身的狭隘去猜疑这颗伟大的心灵,一会儿说他是这个党派的,一会儿又说他是那个党派的。我们才不要管这个问题,我们只要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也就足够了。当你吃了一个鸡蛋的时候,你是否还要追问这个鸡蛋是哪只母鸡下的?这只母鸡是属于哪个派系的呢?

那些所谓的批评家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转变之前的,一个是转变之后的;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在我们眼里,只有一个托尔斯泰,这个托尔斯泰是一个完整的托尔斯泰,无论是他的立场还是他的观念,都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的。

永远的托尔斯泰

全文充满了对托尔斯泰的尊重、敬仰和怀念之情,这种充沛的感情蕴涵在字里行间,能给读者深切的感染。在作者的眼中,托尔斯泰的灵魂是伟大的,心灵是宽广的,思想是深邃的,作品是具有无穷魅力的。文中既写了别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也写了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看法,并将这两种观点进行了对比。如在第三段作者将“一些批评家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从浪漫作家那里盗取的”的观点与作者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证明托尔斯泰是一位把自己独特气质赋予他的作品的伟大作家。又如最后一段中将批评家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的观点与作者自己“只有一个托尔斯泰”的观点对比,说明了托尔斯泰是完整的,他的立场和观念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的。文中巧用对比,既客观实在,又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华章采撷

1

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似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作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乐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儿,那就是说比汉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灵魂比巴哈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儿问题。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意去控制,这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都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找不到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像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陶醉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的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了。

――选自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2

清澈、朴素、天真,傅聪的演奏,是一个七旬老人的返璞归真,是走过大半人生之后的浑然天成。晚年的傅聪更亲近莫扎特――73岁的傅聪,经历岁月的洗礼,昨晚在上海音乐厅的演出中再一次走近莫扎特的诗意与力量。

已是73岁的老人了,可穿着深黑色唐装的他还像个小伙子般随着激越的旋律摇头晃脑,在不需要独奏的段落,依然忘我地随着乐队的旋律摆动手臂,如同舞蹈一般。彩排那天,气温骤降,他却只穿着一件红色短袖T恤,戴着嘻哈少年喜欢的无指手套。

他曾说:“能够进入莫扎特协奏曲的‘世界’,就是真正进入了莫扎特的‘世界’,因为它真正代表了莫扎特。”曾被人称为“天才”的莫扎特拥有近乎疯狂的旺盛精力和似乎没心没肺的乐天达观,所有的苦难都化作音乐里博大的爱和平凡的欢乐。73岁的傅聪,经历岁月的洗礼,在这一刻感受到莫扎特的情怀。人们最早把傅聪称为“中国的肖邦”、“中国的钢琴诗人”。但晚年的傅聪则更亲近莫扎特,甚至说“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他说在莫扎特的音乐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物,也美得很,平易近人同时又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感情。在傅聪看来,莫扎特的天真、稚气,也许是最高的“诗意”。不需要太多的倾诉和沉重的叹惋,一颗赤子之心就可以将生活中的种种顷刻化解,汇成一股溪流,从心里流淌出来。“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凌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傅聪说,“所以莫扎特的音乐是有力的。”

近年来傅聪每年都到上海音乐学院为喜爱音乐的学生和市民免费授课。近日,他又在福州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并把除演出成本之外的所有收入捐出用于挽救贫困地区更多母婴的生命。“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正是《傅雷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晚年的傅聪将父亲的教诲和莫扎特的情怀一同表达。

莫扎特是上帝派到人间来传送美妙音乐的特使,人类存在一天,莫扎特的音乐就会存在一天;莫扎特的诗意与力量影响着“中国的钢琴诗人”,音乐家的情怀永远不会拒绝莫扎特的音乐,就像人类永远不会离开奔腾的流水;傅聪在用心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心灵的震颤刹那间就滑过了指尖,将诗意与力量带给他的听众。

――选自《傅聪:走近莫扎特的诗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