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沙漠里为什么全是沙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沙漠里为什么全是沙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12-0028-01

一次参加课改研讨会,当笔者谈到“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之重要性”时,一位年轻地理教师突然抛出一个问题:“我在讲到‘撒哈拉沙漠’这一节时,有个学生问‘沙漠里为什么全是沙子’,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试问,面对如此低级无趣的问题,你会怎么办?”这位年青教师的神态、语气让笔者很不舒服,明语背后似有这样的意味:面对如此荒唐可笑低质量的问题,如何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一时语塞。

作为一名老教师,面对年轻教师的突然“质问”,在这种场合,不便反驳,也不便论证。讨论结束后,笔者立即上网查询,别说提这个问题的人还真不少!再看解答,也颇有道理!原来,它不但不是一个荒唐可笑的低质问题,反而是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好问题!只是孩子提问的“时机”和“场合”没有满足教师“教学所需”,而且这样的事情在教学中并不乏见。由此,我们应该反思。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发端于思考,“思源于疑”。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理解力所限,对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能没有悟透或悟错了方向,提的问题不符合“教学所需”。但这却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思考,是孩子率性无邪天真自然的发问。保护这种提问的积极性极有必要!作为教育者,从心理上,教师要变抱怨为期待;从行动上,教师要变抱怨为引导和鼓励。

2.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固然重要,但那些看似结构严密、系统性强又“有效”的问题毕竟是教师多年研究、思悟和沉淀的结晶。它可能是高效的,但它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规律。教师的知识再系统,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决定教学效果的是学生对问题的再认知、再思考,通过慢而有效的同化过程,知识才能逐步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思考,哪来提问,哪来深入的理解与创造!问题没有低质与高质之分,看似荒诞的问题倘能为师、为教学所巧用,就能彰显师智,才是教学艺术。如果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教师回以“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提得很好!但是呢,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研究与学习它,你回去以后可以上网搜寻答案”,对学生的帮助可能更大。

3.有无问题意识是自主性研究学习能否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会不会、能不能提出有效(有意义)的问题最终能决定学习的效果。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阶段性决定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几个阶段:(1)敢提问题,此阶段学生提问题重在表现,轻质量,教师要多鼓励;(2)想提问题,此阶段学生有意识提问题,但深度不够,教师要多引导,少代替;(3)会提问题,此阶段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真正原生态、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离不开宽松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有头脑风暴产生。教师永远不要把学生的“某些”提问看作戏耍课堂、戏耍教师。教学不能作秀,生命课堂就是真实课堂,其第一特征是学生敢说敢动敢提问题。有问题(不管问题质量如何)总比没有问题强。从学生提出的各形各色的问题中,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发挥引领作用。

由上可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提问题的深度与质量也会逐步变化,从而有效地发展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会随之提高。

(作者单位:晋州市第一中学化学研究室,石家庄 05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