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本领。只有认知能力,没有操作能力。这样的毕业生不是人才,没有哪个企业单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巨大进步,有了更大的发展。高职学院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人才。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灵活运用。我国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亦有多年的研究,如上海,山东,温州等地总结出不少经验和理论。工学结合在南方高职院校非常受欢迎,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半工半读,可以解决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企业响应,学生欢迎,家长欢迎。这里的工作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在企业中学习知识,在企业中培养综合能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在国内外能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教育部教职成(2006)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职业学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后,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在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对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以往高职专业课堂教学中,耗时多而收效微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教学内容缺乏序列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呆板的凝固的教学程序,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弱化,缺少实践操作能力,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如何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个性发展的规律出发,设计出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目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摸索出的比较新型的课型模式,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求得最优或较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这正是高职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农业专业必须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理论”。

一、我们要解决以下教育中关键性问题

1.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世纪交替,千年轮回,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与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代要求我们有新的突破,要求我们注意研究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变化,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工作、学会技能、学会创造,使学生能主动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做一个有用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团队精神、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进一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广泛的地创新,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出的高质量、高效益的素质教育形态。

3.是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调整、动手操作能力强、并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适应市场变化,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所应肩负的重任。

4.课型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是要摸索出工学结合下教师与学生,企业与学生场地的变化,总结出一些科学可行,能适应新的教改要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运用“工学结合”课型教学能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5.培养一支具有改革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科研型,学者型,实践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参与实验的老师要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并能自觉运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锻炼,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

二、工学结合的进展情况

通过几年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取得很大成绩。为用人单位又好有快地培养急需新技术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后顾之忧,帮扶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适用于学习暂无兴趣急于离校的少数学生。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遵循认知规律,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密切结合,学生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工人师傅传帮带,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形成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工学结合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目前用人单位招募员工时非常重视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有些学生求职应聘时就是因此而功亏一篑。现在大学生就业跳槽频繁,除了知识技能经验不足之外,其原因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实行工学结合,能使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逐步体验劳动辛苦,磨练坚强意志,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这正是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的优良品质。

3.工学结合改变了许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毕业时基本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那些平时学习懒散,甚至吊儿郎当的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行为习惯得到了调理,个人形象获得重塑,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在他们身上逐步显现。

4.工学结合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此外,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5.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早发现人才,快培养人才,多储备人才。现在不少企业一直在为技术工人的断层担忧。通过工学结合正好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缓解了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匮乏的状况。

三、实验效果

从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实践技能都有明显的改进,并对专业课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较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增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强了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协调了人际关系,从而促进身心调节能力,拥有健康心理,在和谐统一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与同学间的亲密合作,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社会中去,使自己经受了一下锻练,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型课改的锻炼,能使学生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取得好成绩,并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2].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廖哲勋.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伍棠棣,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陈锋正;苗彦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探析[A];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