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阅读教学从文本特点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阅读教学从文本特点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能力,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感悟在教学中所居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标志,加以强化发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理解、感受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有效指导学生积累汉语言的精华,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下面从以下几点,谈一谈我的教学经验与体会。

一、细读文本,读中感悟

一篇文本,教学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时,自己就要先对文本细读。教师在细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层的内容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处。语文素材来自生活,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评判标准,有差别的解读文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和再创新。

1.激活学生阅读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字字句句皆是情,而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在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形式呈现抗美援朝战争中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1958年志愿军奉命回国时,车站上人头攒动、鲜花簇拥的送别场面;接下来,继续用课件呈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最后,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临别赠言结束。这样通过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场景、语言、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下,深入细致的解读文本和品味语言文字。学生这节课把文本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感情一触即发。学习此文,学生不仅收获了朗读乐趣,也收获了浓浓的惜别情。缘语生情,依情品语,只有读才能把文字还原成生活画面,才能在读中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是一篇篇文字兼美的文章。它包含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的文学资源。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将学生的视野引领的文本中,通过品味去感受作者心理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碰撞,感悟文章内涵。文章的意蕴也只有在学生的体验、领悟中才能得以生发、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会在对文本的吸纳、整合中得以延伸、拓展。

如人教版《狼和小羊》一文,写一只狼故意找小羊的茬,以强凌弱,最后扑向小羊的故事。结果会怎么样?文章没有提供确切答案。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想象去思考文本里所没有的东西,文本也就成了散发无穷魅力的想象空间。如果你是这只小羊,你会想些什么呢?你怎样骗过狡猾凶狠的狼?所有这些被称为召唤意义的想象空白,给学生留下新的启迪,想象余韵无穷,真正构建了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

二、研读文本,培养学生互动探究学习

选作小学教材的文章都具有教育意义,有益于人格的培养。作者用优美的词句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叙述的过程中,留有很多空间让读者畅想。教师要走进文本世界,成为文本一个角色,设以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尽情的感悟、探究,通过多文本中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对文本相关生活经历、认知经验进行联想与沟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在学习《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十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么长的桥面?我们不妨抛弃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合作桥墩。再让学生将长方形的纸平放在桥墩上,然后把橡皮擦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纸就凹下去了。接着,把纸握成拱形,嵌入两个桥墩之间,再将橡皮擦放在之桥上面,纸桥却没有凹下去,连放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虽然学生不懂力学的原理,但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观印象,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而产生敬佩之情。这种阅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搭建学生阅读平台

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课堂阅读过程中,应当宽容学生的心灵感悟与自由表达,即使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也是可供师生平等对话加以引导的可贵教学资源,而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法重复的生命体验。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设计阅读对话,通过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的转换成学生个性阅读中的感悟,学生就会乐于接受。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元的,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一。每个学生在对话中的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与反馈和鼓励。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光芒。

四、适时练笔,感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采取读写结合的随意练笔形式。在寓言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读懂寓言的前提下,适当发挥其故事情节,搞一点“寓言新编”,只要处理得当,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更好的发挥文本的多种育人功能。如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滥竽充数》),“井蛙跳出井口”(《坐井观天》)“龟兔的第二次赛跑”等等,即达到寓言教学的目标,又有所发展创新,从根本上是对文本的延伸、拓展、开发。

“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体现着宽容与人文关爱。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甚至创造,学生通过多对文本的解读、消化文本,进入作者的心灵,不但还原文本,还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有自己的思考、看法、疑问,有自己的体验、心得与评价,我想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