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膨胀系数对瓷砖变形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膨胀系数对瓷砖变形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坯体、釉料的膨胀系数进行监测,从中发现釉与坯的膨胀系数的曲线特点。在600℃~700℃阶段,坯料和釉料的膨胀系数差异较大,通过适当调节这个温度段的膨胀系数,可以缩小坯釉膨胀系数的差距,以改善坯釉的适应性,从而改善瓷砖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提高釉料膨胀系数对减少瓷砖变形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调节;膨胀系数;瓷砖;变形

1 引言

影响瓷砖变形的因素很多,包括粉料级配、成形条件、烧成制度等,其中,热膨胀性对瓷砖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烧成后的冷却阶段。笔者监测到的热膨胀系数,是从其常温开始,受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度或体积变长、变大的特性。以成品受热后的膨胀特性来推断其在冷却过程中的坯釉收缩情况。线性热膨胀系数是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它指的是由室温至试验温度间,每升高1℃,试样长度的相对变化率如(1)式。

理论上来讲,坯釉的膨胀系数越接近越好。但由于其成分存在差异,所以其膨胀系数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只能要求它们的差异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对于瓷砖变形的影响达到最低。本试验即从其内在因素着手,通过调节其膨胀系数,以改善坯釉的适应性,从而降低瓷砖的最终变形率。

2 试验过程

2.1 某产品初始变形量的研究

表1为某产品的变形指标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该产品均呈龟背变形,且部分超出要求。虽然刚出窑时,不是很严重,但随着时间推移,坯釉层所受应力趋于稳定。可以看出,变形数值朝着不利方向发展。

2.2 坯釉膨胀系数监测情况

对某产品的坯体和面釉进行膨胀系数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坯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且在不同温度段,两者膨胀系数的差距变化较大;坯体最大膨胀系数温度为650℃左右,釉的最大膨胀系数温度为900℃左右,最大膨胀系数出现的温度点相距200℃以上;产品在冷却时釉面收缩小,坯体收缩大,且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坯体的收缩先增大后减小,釉的收缩逐渐降低。因此,可以判定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异是造成龟背变形的原因之一。

2.3 面釉膨胀系数的调节

2.3.1高膨胀原料的选择

为了提高釉料的膨胀系数,试验人员分别选取了膨胀系数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并对这两种原料的膨胀系数进行测试,将其结果与坯体进行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原料A随温度的上升,膨胀系数一直上升。由图3可知,原料B随温度的上升,其膨胀系数开始上升,到600℃以后,其膨胀系数突然下降。与坯体的膨胀系数相比,这两种原料在低温区(600℃以下)的膨胀系数均比坯体要大,说明该原料可以适当提高釉料低温区的膨胀系数。但是,在高温区(600℃以上),两者的膨胀系数表现不一致。

2.3.2配方调整后面釉膨胀系数分析

表2为添加原料A、原料B后新配方的情况。

将调整后的釉-A和釉-B分别与坯体的膨胀系数进行对比,其结果如图4、图5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添加原料A后,釉-A的膨胀系数在低温段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在800℃后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由图5可以看出,釉-B的膨胀系数在低温段也有明显提高,但是高温段也略小于坯体的膨胀系数。

2.4 试验产品调整后的变形情况

通过对最终的瓷砖变形进行检测,其结果反映釉-B的效果要好于釉-A,其产品调整前后的变形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釉-B产品的变形范围最小,其平整度最好。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试验只对面釉的膨胀系数进行了调节,且以上试验均在相对稳定一致的加工条件和烧成条件下进行,因而可以排除物料细度、烧成制度等对坯釉膨胀系数测试值的影响。调整前,坯釉差异较大,坯体的膨胀在600℃达到峰值,釉的膨胀系数较低,产品最终变形不理想;调整后,坯釉差距缩小,但原料B的效果比原料A的要好。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3.1 配方的影响

该批次产品坯体配方和面釉配方的组成分别如表4和表5所示。

由表4、表5可知,坯料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其原料波动大。但釉料是为精细加工矿物,配方可调节性强。因此,由于坯釉成分的的差异,导致其坯体和釉的膨胀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3.2 化学成分的影响

通过对配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与计算,得到最终坯釉的化学成分,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坯和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坯中某些原料的成分较高,如SiO2、K2O、Na2O等,约为釉中含量的2倍;而釉中的CaO、MgO、ZrO2成分较高,是坯中的6倍以上。

(1) SiO2含量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坯体中一般含有石英、莫来石、方石英和玻璃相等常见矿物相,而方石英的膨胀系数约是其余原料膨胀系数的两倍。温度在20~800℃阶段,其α方石英的膨胀系数>20×10-6/℃;而α石英的膨胀系数>8×10-6/℃。本试验坯体的化学成分中, SiO2成分较高,因而其生成此两种矿物相的几率大大增加,使得坯体的膨胀系数也较大。

(2) 熔剂等组分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各种氧化物形成玻璃态时的体膨胀系数如表7所示。

检测升温过程中,在600℃以后,坯体中逐渐出现液相,空间架构被熔解,固体石英含量降低,(下转第25页)因而α坯体降低。然而,由表7可知,坯体中熔剂含量不高,在5%~8%范围,所以形成的液相不多。SiO2进入液相的比例较低,因而始终α坯体>α面釉;另一方面,在600℃前,面釉的熔剂含量决定了其膨胀系数较低。此试验中,面釉中熔剂含量较高,在16%~18%范围,形成的玻璃相比坯体多,SiO2进入玻璃相的比例也多,因而显著地降低了釉的膨胀系数。又由于釉中熔剂多以膨胀系数较低的CaO、MgO为主,K2O 、Na2O为辅,所以进一步降低了釉中玻璃体的膨胀系数。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在600℃以后,玻璃相开始出现液相,质点间的振动加剧,表现出α面釉持续增加。

3.3 坯釉膨胀系数的匹配性

从烧成后的冷却过程来看,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异不容忽视。在实际烧成冷却时,坯在600℃左右剧烈收缩,但釉层几乎停滞收缩,因此釉层受到坯体的压应力较大,造成其龟背变形。同时,高温状态的膨胀系数也很重要,即从全液相急冷的过程中,釉的收缩也不宜过大,当它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固相连续出现,釉层受到的张应力逐渐抵消。其造成的影响仅靠低温时的坯体收缩带来的压应力还是消除不了,因而也就呈现出最终产品的波浪状变形,这也就是原料B比原料A效果好的原因。

4 结论

由于坯体原料的限制,面釉的调整比较容易实现,通过合理地调节面釉的膨胀系数,从而达到降低瓷砖变形的目的。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坯釉的化学成分不同,会导致其膨胀系数不同,应在允许范围内使其接近;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别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单看某个温度的数值;提升面釉膨胀系数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味提高,要看其最终膨胀曲线与坯体的匹配性。

经过调整后,最终顺利解决了生产实践中产品变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家驹,缪松兰.陶瓷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 蔡瑞年,郑元耀,贺导艳.陶瓷釉料线膨胀系数测试用釉棒的制备方法[J].陶瓷,2010,8:57-58.

[3] 赵存河.浅析玻化仿古砖的变形问题[J].陶瓷,2006,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