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宋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宋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唐宋诗词体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思,蕴涵诗人整体的人格、气质和风骨。学习唐宋诗词必然要走进诗人的内心,才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唐宋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对诗词感兴趣,由意象进入意境,由意境而感悟诗词。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纯正的诗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学诗亦然。诗词没有“故事”的情节吸引,更没有感官刺激。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原始的好奇心和浅显的感官满足中跳出来,获得一种纯正的文学趣味,实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不同的诗词有不同趣味,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趣味。辛弃疾的《西江月》:全词写“夜行”见闻,词人营设的一连串生动具体的精美意象,却使人获得丰富而切身的情绪体验。而词的趣味在于前六句的写景,使人疏忽了“夜行黄沙道中”的叙事,而最后两句的“返照”便显得意趣横生,词的藏露的巧妙构成了词的最大趣味。因此,这首词表达了生活意趣,更有传达这种意趣的技巧。教师在“返照”上做好问题设计,学生必然会豁然开朗而获得盎然意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的趣味,可以说在一个“理”字上,短诗不过是阐释一种生命的理趣,一种生活的态度。王安石为“士”提供了另一种活法,另一种理想。这里既有“独善其身”的理念,又有自给自养的淡泊,还有放情田园山水的情韵。李清照的《如梦令》追述往事:乘兴郊游,沉醉于绮丽的大自然中,不记回归之路,兴尽揽舟归来,误入荷塘深处不得回渡,却惊起一滩鸥鹭。词的趣味就在意兴阑珊之时又不期然地找到更美的景象,一个“误”字,把词人导入了生活的另一景观。

教师要细致深入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善于捕捉激趣的时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唐宋诗词魅力四射,照亮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产生纯正的读诗兴趣。

二、提高学生理解意象的能力

一切有形之物,风花雪月、雾雨雷电、草木霜露……在诗人看来都是有情之物,形成意象。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的提炼和创造,都带上丰富的意味和作者主观色彩。它们不仅仅是一个物象,而是一种寄寓感情的载体。

意象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影响,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如岁寒三友中的“梅”象征“傲霜斗雪”的风骨;“竹”象征“刚正有节”的节操;“松”,象征“坚韧挺拔”的性格。学习唐宋诗词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辨别赋予细腻感情之意象的细微差别。

许多意象在诗词中是反复出现的。如“暮霭”、“烟陌”,“斜阳”、“夕照”, “罗帐”、“秀帖”,“细雨”、“丝雨”, “柳丝” 、“蜡泪”,“双燕”、“鸳鸯”……这些意象被赋予特定情感内涵,有一定的规约性。“暮霭”、“烟陌”以烟雾之景出现,内含的情感是凄迷与惆怅。“斜阳”、“夕照”,以斜阳、夕照柔弱的光线及将要逝去的光明表达感伤之情与凄美。“罗帐”、“秀帖”也是闺房的陈设,往往借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细雨”、“丝雨”以连绵的小雨,寄托缠绵无可摆脱的忧愁。 “柳丝”、“蜡泪”是别情的指代,前者泛指所有的别情,后者则特指男女的惜别。

意象由于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千差万别。诵读了大量的唐宋诗词后,我们会感觉到如同聆听无标题音乐一样,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就好比是音乐中常出现的乐符,它们会触发心灵的颤动,能引起情感上的种种联想。

通过大量阅读,熟悉唐宋诗词的常用意象,引导学生辨别分析它们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组合方式的区别,准确把握诗词的内涵。

三、提升学生感悟意境的能力

意境是多个意象形成的整体形象感知及其对应情感体悟,是诗人营造出的一个“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体会诗的意境是诗词教学的难点、重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1.了解作者,寻找意境

唐宋诗词高于生活,而又源于生活。不同的历史情况、不同的作者赋予诗歌不同的内涵。古诗中的意境会打上时代和作者的烙印。只有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才能更好地感悟古诗的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的注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把古诗词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加以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意境。如:学白的《行路难》,了解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学生明白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就容易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恰当点拨,感悟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要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学生感悟意境离不开教师适时、恰当的点拨。点拨要在学生充分诵读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存在疑难处,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感悟和教师的指导结合在一起,全面地把握诗的意境,达到理解诗词的效果。

点拨要以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为主,不能以解释诗中的字词为主。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点拨学生要注意全诗的情感的变化“喜—悲—喜”,全诗就很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最终流露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3.放飞思绪,开阔意境

同一首古诗词,不同的学生会对意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甚至有很大的差异。意境是可以再创造的,也是多样性的。如: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学生侧重感悟时光流逝的自然理趣,有学生叹服作者描绘景色的美丽;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学生感慨人生易老和无奈,有学生激发了乐观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让学生大胆地联想,充分地展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才能对古诗词意境有自己独到的感悟。

唐宋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眇的意境和精致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能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受到熏陶,善良心灵得到滋润,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郑云龙 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学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