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治疗妇科中200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治疗妇科中200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18-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妇科200例月经不调临床观察分析。方法 采用方药对症进行治疗与针灸结合治疗。结果20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90例,显效45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结论通过详细辩证,然后再确立治法,调节内分泌失调,使之重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妇科;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的一组妇科疾病的总称,包括月经 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等病种,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虽未确切报导,但就诊率常居妇科门诊之首[1]。近十余年来 ,随着对中医妇科传统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调经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和丰富,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200例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200例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年龄17~48岁,平均27岁。其中已婚者147例,未婚者53例,病情最短3个月,最长达11年。均做B超或CT检查排除妇科器质性病变。

1.2 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8~9天 ,或前后无定期。月经最过多或过少,质稠色紫黑夹有血块,或色淡质清稀。经期全身乏力,伴有小腹胀痛,胀痛等。停经3个月以上且排除妊娠。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 (1) 肝气郁滞型:症状: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方药采用逍遥散: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10g,制香附10g,首乌10g,丹皮10g,甘草10g。 (2)肝血亏虚型:症状: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方药采用大补元煎:人参10g,山药24g,熟地15g,杜仲10g,当归10g,山茱萸15g,枸杞10g,炙甘草10g。 (3)痰湿阻滞型:症状: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方药采用苍附导痰丸:茯苓10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苍术10g,香附10g,胆星10g,枳壳10g,神曲10g,生姜3 片。(4)肾气不足型:症状:经期延长,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腹冷坠,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方药采用固阴煎:人参10g,熟地15g,山药24g,山茱萸15g,菟丝子2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5)肝血亏虚型:症状: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方药采用滋血汤:人参10g,山药20g,黄芪30g,茯苓10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6)肾阳亏虚型:症状: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方药采用归肾丸:菟丝子15g,杜仲15g,枸杞10g,山萸肉15g,当归10g,熟地15g,山药20g,茯苓15g。 (7) 血寒凝滞型:症状: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方药采用温经汤:人参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肉桂5g,莪术10g,丹皮10g,甘草10g,牛膝10g[2]。以上中药汤剂水煎服,1d1剂,兑匀分2次温服。7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左右见效。

2.2 针刺治疗 (1)主入:取气海、关元、三明交。(2)配穴:经期提前,加太冲、 太溪;经期延长,加归来、血海、命门;经乱,加肾俞、肝俞、交信、足三里。(3)针刺方法:经期提前,用平补平泻法;经期迟、经期乱者,针灸并用。每日1次,留针30min,7次1疗程。在月经前3~5d开始针治。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停药3个月后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恢复正常,其它症状消失。(2)显效: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到(28±7)d,月经量过多者比治疗前减少1/3或少于100mL,经期恢复到7d以内,其它症状消失或减轻,停药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3)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经量较治疗前改善,其它症状也较治疗前减轻。(4)无效:治疗后月经不调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20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90例,显效45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5%。采用方药对症进行治疗与针灸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与治疗效果。

4 讨论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致冲任二脉损伤,引起月经不调[3]。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注重调理,从寒、 热、 虚、 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方中用党参、黄芪、人参、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首乌补血养血,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枳壳理气行滞,牛膝活血化瘀通经,白芍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另外,配合针刺治疗,根据经期不调情况选取穴位,结合补泻手法施术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综上所述,无论是补气补血法,还是清热凉血止血等等都要视具体病情,灵活掌握。在临床上,往往有气血两虚,或气阴皆虚之象,再有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交错,如血虚气滞,或气虚血滞,病因错综复杂,所以要通过详细辩证,然后再确立治法,调节内分泌失调,使之重新平衡,;采用方药对症进行治疗与针灸结合治疗,从而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仁真.江海身教授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经验[J].河北中医,2005,27(4):245.

[2] 谭广海;治月经不调方[J];农家顾问;2008年03期

[3] 康世眉;;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月经不调中的作用与适应症[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作者单位:417502 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接第317页)

“脉诊” 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反映全身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活动的变化。血脉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所以,脉象的变化自然就能反映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整体性的, 难以用系统中的某一单一组成部分来说明的系统质的变化。心律失常患者所出现的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甚至晕厥等则是机体作为一个系统在特定的病理状态下表现出的特异的系统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难以从一脏一腑的局部要素进行说明,而是全身阴阳气血变化的集中体现。

2 实旋整体调节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方法是根据对疾病本质的不同认识而确定的。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是从整体上观察,治疗方法则强调从整体性能上进行调节。整体调节方法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整体上,由此出发观察和控制相关的要素性能、要素问的关系、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在满足对整体性能的控制和观察正确的前提下,对诸局部因素的观察和控制可以不求精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绝不可以把重心放在从心电活动到传导途径的某一特定细节,只能把握整体表现,以“证”为中心,依证立法,方随法出,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之盈亏,纠正系统质的变异,恢复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种措施就其本质而言都属于整体调节,也正是辨证论治为特征的整体调节才显示了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 。 3 个体化施治是疗效的保障

3.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

痰火扰心型 温胆汤加减,化痰泻火、宁心安神。

阴虚火旺型 黄连阿胶汤合生脉散 加减,滋阴降火、养血安神。

气阴两虚型 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益气养阴、补心安神。

阳气虚衰型 治疗以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味,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3.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

心阳虚损型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温补心阳、安神复脉。

心脾两虚型 归脾汤加味,补脾益心、养血益气宁心。

心肾阳虚型 回阳饮合桂枝甘草汤加减,温通肾阳、养心安神。

气阴两虚型 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益气养阴、补心安神。

气虚血瘀型 血腑逐瘀汤加味,活血通脉、益气安神。

痰浊阻滞型 温胆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涤痰降逆、化浊通痹 。

4 讨论

心律失常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多与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器质性多由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引起,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尤为多见,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 (如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但是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应用最普遍,病人最易接受的无创性治疗手段。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西药只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CAS T试验结果公布[8],使人们更加积极探索低毒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甘松 、苦参、黄连等中药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活性,并经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机制证实,其疗效与心律平、胺碘酮相似,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9]。由于中药是纯天然的植物药,没有化学合成性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而且其治疗是从整体调控入手,通过多种作用途经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不同的离子通道, 对机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更加适合老年患者 ,儿童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对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的功能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兼治作用,显然临床上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有效的非创伤性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燕青,张国英.关于“淤热”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探析[J].中医药学报,2 0 0 2,3 0 ( 5 ):7~9

[2] 吴鸿 .王振涛从“虚”“瘀”“热”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经验[J].江西中医药,2 0 0 4,2 5 ( 6 ):2 3~2 4

[3] 赵永华.从内风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初探 [J].江苏中医药,2 0 0 2,( 1 0 ) : 1 8~1 9

作者单位:300100 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