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体性”空间的“庸俗化”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改革开放之际,中国的“解体性”建筑的发展已远落后于西方发展的步伐。为了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很多的建筑师采用了错误的、冒进的、不求甚解的方式进行“解体性”的设计。通过这些设计中的不足进一步探索“解体性”空间的反展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解体性庸俗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大型城市发展的历程,无不向着“城市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建筑形式、空间形态百花齐放。而“解体性”的空间形式正是其中之一。
“解体性”在建筑艺术中最早是天津大学邹德侬教授提出的,并在《中国现代建筑论集》中予以阐述。它在建筑上的表现形式在胡期光教授的论文中被简单的归纳成了以下4条:
(1)、混杂、支离和紊乱的系统:解体了各类系统的“明确性”和“逻辑性”。
(2)、倾斜、分裂、扭曲的形式:解体了原有空间构成的概念。
(3)、破败、不完整的形式:解体了“完美”,体现出了“残缺美”的特点。
(4)、历史符号的自由拼贴:解体了传统空间的时代性。
除了以上4个特点以外,通过对于“解体性”建筑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解体性”还存在有以下两个特点:
(5)、建筑的“转义”现象:解体了传统建筑风格与使用功能组合
(6)、建筑的“景观化”现象:解体了建筑本身的使用属性。
一、“庸俗化”的表征形式
“解体性”建筑空间虽然在中国能追溯到远古的封建时代,但现今中国城市中的“解体性”建筑空间多是传承于19-20世纪发生和发展在西方的“解体性”建筑形式,而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停滞不前后,在改革开放之际,中国的“解体性”建筑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发展步伐。而为了快速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很多的建筑师采用了错误的、冒进的、不求甚解的方式进行“解体性”的设计。而“解体性”空间“庸俗化”正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表征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建筑内涵的缺失
建筑的美可以分为广义“美”和狭义“美”。“狭义美”是指单体的建筑形式美,造型美,并通过这种外在的内容来给予欣赏者愉悦感,而“广义美”的建筑并不单单是针对单体建筑的外在美而言的,而是将建筑物所包含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并囊括在内。通常,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不仅仅要在形式上来取悦大众,更在乎的是能在文化和内涵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
“解体性”的建筑空间思想,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特征,它的“美”天生就是文化缺失的易感形式。即便是在“解体性”思想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亦有许多的建筑师由于思想认识的问题而忽视了在建筑设计当中针对建筑内涵的设计从而遭到了社会大众以及同行们的批评与抨击,而在中国,“解体性”的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被人们认知及发展只能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算起,至今也只有20-30年的历史。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当今中国艺术界浮躁的艺术氛围。亦使“解体性”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容易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很多的建筑师为了追求新潮、又或是受到了业主或甲方的要求。将设计做足表面文章,无理由、无条件地机械的复制和仿效西方的一些带有“解体性”倾向的建筑实例,亦有将建筑做旧,做破的实例。这些都容易使得建筑作品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内容被忽略。在这种样的一种思想的洗礼之下,整个地区或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都将发生缺失,而最终将会使整个建筑实践被带入到一种“庸俗”的、“急功近利”的状态之下。
②、建筑形式的“哗众取宠”
除了建筑内涵的缺失外,现代城市建筑中 “解体性”空间的“庸俗化”倾向还表现在建筑形式的“哗众取宠”这一方面。作为艺术形式的一个门类,建筑同艺术中的其他形式一样,需要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需要社会大众的认同。而在物质社会当中,经济杠杆的作用则显示的非常明显。许多大型的开发商和一些财团公司都希望借助一些艺术的手段和哗众取宠的方式达到宣传自己的效果,从而达到吸引社会大众眼球的目的。商业化的运作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建筑实践行为是“解体性”走向庸俗化的一个助推器,斤斤计较的商人富贾,只会将放荡不羁的艺术作为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而很少会慷慨地以将艺术推向更高更好的层次作为其开发建筑空间的目的所在。
二、去“庸俗化”的建议
1、建立客观的建筑评价标准
邹德侬教授认为“优秀建筑有大体相同的公共标准,也有明显不同的个人标准”。因此,可以说优秀的建筑往往会被大部分人所认可。 因此对于优秀建筑的评价是可以找到一个相对的客观规律和评判标准的。
在建筑界对于一个建筑最基本的定义首先必须兼顾:实用、坚固、美观这三个建筑的基本属性。这是一个构筑物能够称得上为建筑的条件,也是能够成为一个成功建筑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其次,不同的建筑师、不同的社会大众,每个个体之间对于建筑的接本要素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拥有自己对于建筑的一个价值评判标准。在因此,如果一个建筑还能够拥有一个满足特定的进步的价值观,那么就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
只有引入了这样的对于优秀建筑界定的一个标准,才能是得建筑师对于建筑作品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认识标准。这也是学习和借鉴西方“解体性”建筑作品的一个先提条件。
2、“西方的未必先进”,确立敏锐的建筑借鉴观。
借鉴国外优秀的“解体性”建筑案例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学习西方“解体性”先进建筑形式,缩短差距的一条快捷之路,为建筑师们省去了在探索和实验阶段走弯路的时间。但是,只所谓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解体性”虽在西方城市建设中发展到了相对进步的状态,但它仍旧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而只要有发展,就必然有探索与尝试,有了探索与尝试就不可能保证完全不犯错误或不走弯路。因而可以说,西方的未必就先进,未必就成功,原创的不一定不好。所以在建筑师们对西方“解体性”建筑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应当首先运用上文中所提到过的优秀建筑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审时度势地去了解和分析所借鉴对象的先进性和落后性,选择性的学习先进的、优秀的成果,而不是盲目对西方进行全盘的接受。这样才能使得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当中不重蹈西方的覆辙。
3、对于成功案例的改造应该适时适度。
曾经有人如此认为“建筑作为空间艺术,出现相类似的情况很常见。优秀的建筑往往会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而招至大量的模仿与抄袭,但是这种模仿要与周边的地貌,人文环境相吻合,才是好建筑。”我们讲,建筑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不断解决矛盾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案例的同时,不能仅仅是机械的效仿和照搬建筑形式,因为左右建筑形式的因素取决于很多方面,不同的环境、思想意识、条件都会造成建筑形式的不同。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解体性”思想,不能生硬的将大师的作品或是成功案例原封不动的照搬在另外的地点之上,而是要在客观的分析现有条件之下去更好的将所借鉴到的东西融入到建筑周边的大环境当中去,这样才算是辩证的借鉴和学习,才会使得建筑作品有一个良好的定位。
结语
“解体性”的发生与发展,是人类不断旧的秩序与形式,建立新秩序、新形式的过程。是建筑艺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带动力量。在未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当中,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必将进一步的向前发展,从而给予“解体性”更好的发展前提,因此,要积极的解决好束缚“解体性”发展的问题和隐患,为“解体性”的继续发展和进步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