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极拳术立足散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极拳术立足散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揉型技击术如太极推手、柔道、摔跤等,对抗时肢体紧密接触,且接触时间相对长,以移动对方身体,破坏重心稳定,控制关节使失去平衡倒地为求。

击打型技击术如拳击、散手等,对抗时肢体相互接触的时间短,主要以击打的方式伤害对方。

不管是推揉型还是击打型,体重大胜算大,这是不容置疑的。相较而言,推揉型对抗较之击打型对抗,体重对胜负的影响更大,因为相同条件,体重越大,稳定力矩越大,体重优势之于推揉更易显优越。但年龄因素的影响却相对要小许多。相较而言,击打型对抗较之推揉型对抗,体重对胜负的影响要小些,因为相同条件,体重越小,移动穿插能力越强,体重优势之于击打稍难显优越。但年龄因素的影Ⅱ向却很大。

刘习文先生在《谈谈我所知道的杨派太极拳》一文中写道:“吾师言,同为推手,澄甫、少侯风格各异:‘杨澄甫体格魁伟,教学规范,推手多四正手,长劲拉放,无劲不摧,著名的杨氏大捋,肩背靠人劲道雄浑,腰腿部尤见功力;杨少侯身体清癯适中,步法快捷紧凑,手法轻灵奇巧,发劲刚脆,常绷捋采列混用,跌打摔拿并施,不拘常规。’吾师溲瘦小,身高仅一米六七,少侯常对其言,‘你那个头,学老三(指杨澄甫)那套不成。……虽说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之技,但拳不打力,力不欺功,功夫相等者,身高力大沾光。要不被人制须侧身移步与之穿插游走。”’

以李小龙这样轻的体重,要在太极推手、柔道、摔跤、相扑中战胜大体重者是很困难的,但在散手时,他却能做到。散手比赛,KO对手几乎都是通过击打来实现的,少见有通过推和发放来实现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推揉大多是“伤其十指”,击打大多是“断其一指”。百法打为上。

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实现,体重小者要打败体重大者,击打这个形式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

实战时,推、发几无用武之地。1954年,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公子54岁的吴公仪,与香港拳击冠军、白鹤拳掌门37岁的陈克夫立下生死文书,在澳门决斗。在一般人的眼里,太极拳内涵丰富极具讲究,白鹤拳掌门又精通拳击,生死决斗一定精彩纷呈。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生死决斗靠本能反应,两位对决其场面与常人对搏无异,“毫无章法”、“乱打”。推、发、、捋、挤、按、采、捌、肘、靠、招着、花哨的东西统统不见了。双方不戴拳套,吴公仪拳头碰到陈克夫的鼻子血就不停地流,不需要太大的击打力量。散手的一拳一腿是平时所有训练如拳术、跳绳、耐力跑、冲刺跑、单操等等的综合与浓缩。平时所练,战时不一定都原封不动的搬上来用,把套路、跳绳搬上来有什么用?把慢悠悠的太极拳走架中的招式搬上来有什么用?把平时练得各种元素浓缩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本能,最后仅就一拳一腿。

这不是说平日练习的走架、推手就没有用,问题在练习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如何的练习。

套路练习对击打有何贡献呢?

套路练习对击打的主要贡献是劲力柔软,劲力柔软是实现“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必备条件,不丢不顶是实现“挨何处何处发”功能的必备条件,挨何处何处发的潜台词是,合己从人、心无定见、随感而发。套路练习用意不用力,匀缓连绵,运劲如抽丝等,能起到劲力柔软的目的。假借套路中的一招一式,在伸缩往来进退旋转中,探手出腿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以养成不主观,舍己从人,心无定见的习惯。

配合性的推手练习对击打有何贡献呢?

配合性的推手练习对击打的主要贡献是获得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太极拳的核心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就能在击打过程中手不空回,在肢体相碰时不脱离随即做偏转攻击,防御与反击合二为一,防即是打,打即是防,且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定。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操习,唯双方配合、练劲不练招、双赢。

时而分开时而缠抱,推、打、摔结合,以打、摔为主,打有限制的断手练习,对击打有何贡献呢?

练武术有年却无散手练习者,打不过街头小混混,实战时感觉用不出力来是正常现象。用不出力就意味着平时所练与实战还有距离,还缺少某个练习环节。平时练习发力、单操,呼呼生风威猛异常,用力顺畅淋漓尽致,那是因为发力时肢体有充分的由曲转直过程,由足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腕充分舒展释放弹力。而实战时,拳打半势,对手截你的拳腿于半道,或因双方身体间距离的瞬间变化,不让你有由曲转直的机会或过程,就像绳索束缚住手脚,有力使不上。这是距离惹得。角度也一样,在某个角度,用力顺畅无滞,在另一个角度,可能不但用不出力,还容易在发力时自伤。这是角度惹得。你出拳我出拳,你曲我直,拳打半势,我顺你逆,你发不出力,我能发出力,你打中我没有效果,我打中你起作用。散手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距离和角度的把控能力,断手练习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散手击打时的距离、角度控制问题。

散手过程很激烈,通过闪身、躲避、弯腰等身体运动幅度很大的进攻或防守虽有效,但费力。设想,如果两手能练成为“两根弹簧”,有“听力”,具“慢中快的惰性力”,“挨何处何处发”的能力,并强化使之形成本能,那么,你就可以变成“傻瓜”,“等”人来碰,或挥舞“两根弹簧”大胆冲锋陷阵。有推手练习程序的练家,敢于短兵相接,手不空回,破坏性压迫性防守,相碰时不脱离随即做偏转攻击,操作起来更自然本能。虽散手中肢体相互接触时间短,短暂的粘随虽不足以起到直接技击作用,但却足以起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对方重心稳定,迫其难以快速和有效的组织下一动的作用。平时练就的不丢不顶,是为了散手时的又丢又顶,丢就丢得彻底,顶就顶在人前。“逢丢必打”,散手双方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丢”的状态,以推和发的形式对散手,是君子对小人,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必须以击打对击打,在击打中发挥不丢不顶的作用。

就击打本身而言,各种快如闪电的腿法、拳法要娴熟,要化相当的时间每天操练。大多太极拳爱好者把时间和精力化在走架、推手及如何发力上,对一拳一腿的操练不多,这是被推手中的“推”字所误,对击打不够重视造成的。太极拳术要战胜对手,不要老想着怎么推人家发人家,推、发练习最终都是为了击打。击打最本能最方便最容易最具杀伤力。

有的人说摔跤最实用,有的人说擒拿最实用。实际上拳打脚踢也不赖,摔跤、擒拿大多是两只手对一个人,拳打脚踢是一手对一个人,它更容易实现以一对多,它的动作也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