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封旧内城学院门社区的住宅类型研究及其空间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封旧内城学院门社区的住宅类型研究及其空间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开封是北宋首都,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以学院门社区为对象,分析2000—2010年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对103间住居做了田野调查,对住宅地的形状,规模,住居的类型及其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开封;都城;社区;住居类型;四合院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1-68-(5)

1 研究对象及背景

本文以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开封为对象,研究其城市的形成过程及变化。以位于开封内城中心的学院门社区为调查街区,主要阐明了住宅地的形状、规模、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

开封的历史悠久,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五代后梁的太祖朱全忠出生于开封,开封也一时作为首都。后晋时期,开封才真正的成为首都。本文所考察的范围则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所建造的开封。可是,北宋的开封如今被埋在了地下。北宋以前开封虽然没有洪水,但是北宋灭亡以后,黄河的流向转向南,到了明清时期,几度受到洪水的侵害。现在的城墙是1841年大水以后再建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开封的历史变迁及其内城的现状作了阐明,而本文着重于对学院门社区的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进行研究。

2 学院门社区简介

开封城内包括了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南开区和金明区的5个辖区。各个辖区里又由数个街道组成,如鼓楼区由6个街道办、24个社区构成,学院门社区是其中的一个。

2.1 学院门历史街区

学院门社区位于现在开封旧内城中央的东部,北宋时期皇城的西南位置。东面是草市街和北羊街,西面是北土街和南土街,南北分别由学院门街和财政厅街所夹着。北土街和南土街是与旧封丘门(北门)贯穿南北的大街。学院门社区范围是开封最早的回族集聚地,从北宋到19世纪末期又有大量犹太人入居,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居住地。

开封市政府于提交《开封历史文化名名城保护规划》,1985年得到批准。学院门社区所在的顺河回族保护区就是16块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图1)

2.2 学院门社区的设施分布

学院门社区的中规模商业设施大都集中在社区的西南以及北面。(图2)大型宾馆也都设立在主干道的旁边。医疗设施的医院只有1所。相反教育设施所占的面积比较大,社区内有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宗教设施有1座基督教堂和3座清真寺。

2.3 社区的变容

现在的开封城虽然是1841年大洪水以后重建的,但是其位置却位于金代城墙的位置,维持至今。2005年在城墙上发掘出的马道,证实了城墙在同一位置重建的说法。

关于开封的历史地图,光绪33年的较早也是较详细的。除此以外,民国3年、民国8年、民国28年的也比较详细。通过对2000年的地形图作比较,可以发现开封至少到1930年代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本专题的研究对象社区。

虽然学院门社区被指定为历史文化街区,但是2000年以后,街区变化尤其明显。用带有楼层标识的2000年的地形图(1/2000)来分析,街区内建立了多数的行政机关、医院、学校。

街区的整体变化加之Google Earth的分析如图3所示。首先,从2000年到2002年,北侧的财政厅街、西侧的北土街和南土街被拓宽改造。随着道路的扩张,沿街也兴建了大规模的商业网点。虽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但在进入21世纪的短短2年时间,街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沿街的建设相比,街区内部还是基本保留了2000年以前的样子。

3 住居类型

3.1 住居概况

住居大致可分为传统住宅、商铺、多层住宅以及沿街商住楼几类。专用住宅的原型是四合院形式的住居形式。很遗憾,整个开封城内四合院基本上没有保留。在调查街区唯一保留的就是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建于1880年,由2座同样的三进式四合院组成(图4)。西侧的1号院,一进的部分仍作为住宅使用,二进和 三进则成了社区办公室;东侧的2号院,一进的部分成了空房,二进和三进为幼儿园所使用。

除商业集合住宅外,专用住宅、店屋的建筑构造和层数如图5所示。学院门社区的住居构造形式为木造+砖墙4.0%(36座)、RC造+砖墙5.8%(51座)、RC造5.8%(51座)、砖造84.6%(759座),其中大多数为砖造。关于层高,1层为75.4%(676座),2层为24.6%(221座)。

3.2 宅基地的规模和类型

学院门社区里,传统住宅和店铺可以确认到146处宅基地(图6),用地的形状各有不同,面宽平均为17.6m(最大53.5m,最小4.74m),进深平均为27.6m(最大88.0m,最小3.72m)(图7),其中二进的四合院约是开口20m×进深50m。

关于宅地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4类(图8):

a 基本型:矩形的用地

b L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后方一部分被分割

c ¬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前方一部分被分割

d L¬字型:矩形的用地的前方以及后方一部分被分割

基本型有49座,占全体的33%;L字型51座,占全体的34%;¬字型25座,占全体的17%;L¬字型21座,占全体的14%。

入口因街巷方位不同而不同,北面的54座,南面的24座,西面的24件,东面的33座,其中北面最多。

3.3 住居的平面类型

学院门社区,根据居民委员会的划分,我们把它分为A、B、C、D、E、F、G街区,并且对103户进行了实测调查。它们分别是街区A0户,街区B17户,街区C29户,街区D15户,街区E15户,街区F7户,街区G20户。

用地整体作为一宅地的例子,不包含“刘家大院”,全部都已经“大杂院化”。各个宅地由多栋的建筑单体构成,一栋建筑里只居住一户的例子极少,大多数的宅院都是分割而成。单从C区看,如6-2、6-3、7-2、7-3、10-1、10-2从前为一栋单体,6-1、9-1、12-1则是一栋一户(图9)。

103栋住居(户),一层的平面分类如图10所示,关于二层的调查没有得到允许,因为大部分作为居室在使用。

平面形式是多样化的,大致可以分析出如下类型和系列。

一间住居(Ⅰ①),有着许多的居住功能,基本都是作为寝室。二间住居(Ⅰ②)在一间住居的基础上添加的厨房(Ⅱ②k)(C8-2、D21-1、D22-3、G11-2),或作为客厅、寝室。

二间住居,可以分为向2层扩大房间(Ⅱ②)和三间住居(Ⅰ③)。最多见的则是二间住居加厨房的形式(Ⅰ③k),这个户型有(B27-2、G27-1),可以看作是一个住居类型。

三间住居是由2层住宅增加房间的类型(Ⅱ③),并带有内或外楼梯,还有就是在平面上增加房间的类型(Ⅰ④⑤)。后者增加的房间,主要以玄关、厕所、仓库为多。凡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增加相应的房间,并没有一个规定的形态,如

(C6-1、G34-1)是2层建筑(Ⅱ③④)里比较显明的类型,但也是极为少见的例子,并不是学院们社区里的一般形式。

大规模的住居(Ⅱ③④)是比较规整的矩形的住居形式,可以考虑是由一定的形态成立的。其特征是从以往的四合院的院子直接进入房间(客厅)的形式(C12-2、D19-1、E11-3、E6-4、B8-1、C1-3、D9-3)。

4 结语

上文对开封旧城内位于宫城南的学院门社区的近年变化状况做了阐明,并对宅基地形状、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做了分析。要点如下:

① 学院门社区自古以来就是回族和犹太人的居住区,现在教堂和清真寺也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仍有大量的回民居住,保留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② 刘家大院是社区内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四合院,以前像这样的四合院形式应该是排列着构成街区,现在明确得知街区内部的宅地,其形状和规模已经发生细分化的转变,二进”四合院的规模变为了原来的1/4,但宅地中央的院子或过道都保留了原貌。

③ 像刘家大院这样原始的四合院几乎没有了,而且1栋1户也非常少,大多数的住居由原来的1栋分割出来的,变成了大杂院,其居住空间的构成也是多样的,本文作了细致的类型和系列分析。

大杂院的发展是有限的,比起国内其它城市,开封传统住居的崩裂尤其明显,这种形态的崩裂或与回民居住自裁量权有关,还有必要进一步地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伊原弘. 中国開封の生活と歳時-描かれた宋代の都市生活[M]. 东京:山川出版社,1991.

[2] 伊原弘. 清明上河図を読む[M]. 东京:勉誠出版,2004.

[3] 伊原弘. 中国都市の形象-宋代都市の景観を読む[M]. 东京:勉誠出版,2009.

[4] 入矢義高,梅原郁,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宋代の都市と生活[M]. 东京:東洋文庫,1996.

[5] 遠藤隆俊,平田茂樹,浅見洋二. 日本宋史研究の現状と課題―1980年代以降を中心に―[M]. 东京:汲古書院,2010.

[6] 久保田和男. 宋代開封の研究[M]. 东京:汲古書院,2007.

[7] 小岸昭. 中国·開封のユダヤ人[M]. 东京:人文書院,2007.

[8] 程子良. 开封城市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9] 周宝珠. 宋代东京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