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例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例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所谓语文问题,是体现语文性质的问题,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语文教学要从这样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提出语文问题,否则,提问则是无效的。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无效 案例

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在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积极思考、获得智慧。然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无效提问的现象致使教学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描述】

施教者所教内容是《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材中列出了五个一类生字:仞、姜、笛、怨、杨,两个二类生字:孤、柳;设计了两个训练题,一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施教者教学这首诗时,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一提起“黄河”,你想起了拿首歌?(2)一提起“黄河”,你想到了哪幅画?(3)一提起“黄河”,你想到了谁跳的舞蹈?(4)一提起“黄河”,你想到了哪个故事?(5)一提起“黄河”,你想起了哪首诗歌?

【案例分析】

1.五个问题没有体现出文本性原则

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科学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每门学科的个性。受语文学科本质、师生认识限制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我们要解决真正的语文的问题。所谓真正的语文问题,是体现语文性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

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上,体现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技巧的掌握上;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作者与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语文,就要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体验语文的“人文”,或在正确的“人文”关照中掌握“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提出语文问题。《凉州词》一文的教学目标首先要锁定在五个一类生字的识用和两个二类生字的识读上,然后要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并背诵诗文,即完成课后第一题。课后第二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是一道简单题,它应是教学的难点,老师应释词理义,“点拨”句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应该根据这样的安排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才不会让语文背上不该背上的包袱,从而使语文课获得个性化的“本体感”。

2.五个问题没有体现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问题由谁来提出?这个问题需要从“阅读教学”这个概念的分析中回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些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都不可偏失。课堂上的问题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教师是问题“预设”的主体,学生是问题“生成”的主体。由教师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广阔的,说明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使教师能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术。预设和生成是和谐统一的。新课程关注预设,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新课程关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预设和生成的完美融合,是师生关系的完美融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

3.五个问题没有体现出可对话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流程是随着师生之间对话展开而不断推进的。问题为师生之间对话提供了话题,如果话题太难,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听而怯言,无话可对,课堂也会因此而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话题太易,就毋庸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不到培养,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因而教师的设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问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分析和研究自己的设问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否找到使学生可以接受的结合点,努力使问题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高效性提问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Y[2013]G005)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