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随手·随心·随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体特点】
随笔乃散文的一种,它乘兴而写,意到笔随,兴尽言尽而收笔,非常灵活自由。具体表现如下:
1.表达方面,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可说明,也可把多种表达手法融于一体。
2.结构方面,不拘泥于形式,洒脱自由,长短随意,如风行水上,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
3.内容方面,可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可记叙生活的小插曲,可描绘自然的万千气象,可议论世态的炎凉……宇宙之大,无所不可谈。
4.语言方面,或华丽,或平实,或晓畅,或曲折,或精雕细琢,或质朴粗犷,全凭表达之需要。
【技法导航】
1.随手。生活海洋中处处会溅起美丽的浪花,倘若能及时捕捉,随手记录,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一本随笔集就会在你的手中诞生。
2.随心。“心”,乃指心灵,心性;“随心”,乃是指随笔的写作要依从、跟随自己真实的心灵。唯有写真情实感的随笔,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打动读者。
3.随时。随时的“时”,不是指时间,而是指“时事”。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对社会现象深刻独到的认识、出类拔萃的见地,或指点江山,或针砭时弊,或大发感慨,这样,一篇针对时事的随笔就产生了。
“随手”“随心”“随时”这三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切不可把它们分割开来理解。
【范文引路】
刻苦不等于笨
佚名
今天中午,我目睹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吃过午饭,教室里像往常一样热闹。甲同学对乙同学说:“走,我们去操场走走。”“不,我不想去。我打算做功课。”甲马上换了一种特殊的语气说:“哟,你可真刻苦啊!”乙同学立刻脸红了,低下头收拾书挽着甲走出了教室。
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想起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班已经出现过N次了。有的同学学习很认真,成绩也很好,明明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可是一谈起来,却总说自己整天不做作业,不动书本,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这下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像乙同学一样怕别人说自己刻苦。
我很奇怪:刻苦有什么不好呢?刻苦学习应该是个优点啊,应该感到光荣啊!可这些人的思想里竟有个错误的公式:刻苦=笨。啊,“刻苦”竟然成了“笨”的代名词了!
其实,刻苦并不等于笨。能刻苦学习的人,恰恰是意志坚强、治学严谨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26岁时,就解开了许多数学权威都没有解开的数学难题――“果尔丹问题”。可见,他是个超级聪明的人,但他却极其刻苦。大诗人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六岁学作诗,九岁熟悉声韵,可他依旧刻苦读书,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事实证明,“刻苦不等于笨,刻苦才是聪明的根本”。即使有的人脑子不如别人灵活,用刻苦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吗?
想到这里,我真心诚意地希望那些已经走在“刻苦”大道上的同学不必遮遮掩掩,而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至于那些讽刺别人刻苦的同学,我相信他们会转变认识的,更何况,他们也许就是那“戴着面具的人”。至于我自己,看到这午间趣事,会更坚定自觉地走进刻苦学习者的行列。
刻苦不等于笨!
点评:
本文针对部分同学害怕别人说自己刻苦,不敢理直气壮地刻苦学习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刻苦不等于笨”的观点,并用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和中国诗人白居易刻苦学习的事例予以论证,进而倡导“聪明还要刻苦”,刻苦“不必遮遮掩掩”,鼓励同学们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走进刻苦学习者的行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像上文作者这样,取材于身边小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不失为写随笔的一种好方法。上文不足之处是,事例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强。
【拓展训练】
高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你对高考充满了期待,还是充满了恐惧?你的压力是否在一天天地增大?请以“高考随想”或“压力”为题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