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蒙古族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蒙古族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3个地方,人口约有16.69万人(2003年统计数字)。

新疆蒙古族是由不同的部落组成的。他们一方面保留着自己古老的文化,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也较频繁,在与其他蒙古部落有着共同性的同时,也有着其独特性。

骑马走四方

与各地蒙古人一样。新疆蒙古族群众也离不开马。马是蒙古人的腿和翅膀。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群众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不断地迁移他们的住所。一个地方的草被畜群吃尽后,他们就必须迁往其他地方,给畜群寻找新的丰美的草场。每年开春后,蒙古族牧民就会从冬牧场(冬窝子)迁移到草木速长的温暖低地,称春牧场或春窝子。待到6月底7月初再迁往水源丰富,草木长势好,地势高,易通风的凉地,称夏牧场或夏窝子。8月底9月初又迁到多绿草的地方,称秋牧场或秋窝子。

民族服饰

蒙古袍(拉布西克)。蒙古族青年男女、老老少少全都穿蒙古袍。年纪大的人爱用黑、蓝、棕等深色绸子来做“拉布西克”,青少年则主要用明亮的浅色绸子来做。镶边时。青少年一般是内边宽,外边窄,腰两侧和下摆镶同样的边,年纪大的人一般镶单边,有时两侧不对称。

无袖长袍。袍边宽,上绣图案,钉有7个扣子。年轻女子们的无袖长袍颜色鲜艳,中年妇女的无袖长袍则颜色较深。从前,蒙古族女子有在无袖长袍上再套件坎肩,系条腰带的习惯,腰带一般不解下来。出嫁以后就不系腰带了。因此已婚的蒙古族妇女便有了“布斯贵”(无腰带之人)的别名。

交际礼仪

献哈达。献哈达是新疆蒙古族群众迎送宾客、馈赠礼品时常行的礼仪之一。将哈达献给贵宾、长辈时,敬献者应向前弯腰,将哈达折回对准客人,双手伸平托举哈达过头敬予:平辈之间互赠时,双手平举哈达递向对方;长辈对晚辈行祝时。一般将哈达披搭在其项肩,有时也将哈达披在其他礼品之上一并托起赠予。

敬鼻烟壶。新疆蒙古族有相互敬鼻烟壶的传统习俗,意似今日见面时握手问好之习。互敬鼻烟壶时的特殊礼节是:若双方同辈,用右手心托壶互相交换,倒出少许烟末于手心。再用手指沾烟末吸闻后,奉还烟壶;若是长辈,则先请其入座,晚辈曲身,双手捧壶敬之。女子要先把鼻烟壶举在前额轻轻一碰,向前躬身,将鼻烟壶盖打开一半。以左手托起递给长者。

民俗节日

燃灯节(祖腊节)。燃灯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廿五日举行。节日的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自己的长明灯和100根或更多的灯芯。这是蒙古族群众许愿的一种方式。

春节。新疆蒙古族群众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因此把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称为“白月”(查干萨旦)。而“白月”的初一,即新年的第一日,则成为新疆蒙古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查干),要隆重庆祝。节日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那迭慕节。那达慕是蒙古语“游玩”之意。那达慕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举行。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群众的大型综合性节日,它既反映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又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日益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是高寒山区一个天暖草壮、畜肥肉香、花鲜人欢的全民性游艺节日。

(据《中国新疆民族民俗文化・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