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走与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走与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本期的“主题征文·我和我的学生”专栏,我们编发的两篇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出走。无论是“仗剑远游”的何伟,还是愤而拂袖的黄玉露,之所以离家(校)出走,除了和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相关之外,恐怕与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远行的冲动也不无干系。对于已不满足于父母和教师羽翼的青春期少年来说,远方,是一种带有巨大诱惑力的未知,意味着想象的满足和冒险的乐趣,意味着不同于当下的另一种可能生活。所以,“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海子《以梦为马》),是所有正在长大的少年的共同渴求。

懵懂少年迈出通往陌生世界的第一步,可能只需要荷尔蒙和想象力,但对于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富足殷实的成年人来说,这种出发需要的更多是自我超越的自觉,是披荆斩棘的勇气。“马背上诞生、战火中成长”的无锡五爱小学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雄厚实力的“成年人”,但是,就是这所完全有理由闲庭信步的江苏省知名小学,却在1980年代末迈上和谐教育的艰辛求索之旅。

需要说明的是,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课题研究”这些词语对于大多数小学来说还很陌生,自觉开展综合教育实验、试图探索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小学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一背景下,五爱小学的跋涉显得异常艰难,他们自己用“从零开始”、“蹒跚起步”形容了当时的境况。为什么头顶着名校的光环,还要去“自讨苦吃”?沈明阳校长在访谈中给出的解释是“责任”和“压力”。这种名校的自觉责任担当意识,以及责任担当之下的自我加压,不仅让五爱小学迈出了远行的第一步,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行进动力。

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告诉我们,出门远行是重要的,至于往哪个方向走,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以梦为马”,纵情驰骋,对于满脸青春痘的少年来说可能还不算问题,因为正如列宁所言,年轻人犯了错误,上会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走都可以这般“快意”与“潇洒”。学校承载着师生的幸福与未来,找到正确的行走方向因此而显得特别重要。

初听“和谐教育”这一提法时,还以为这是五爱小学的应时之举。这一误解,当然与笔者的孤陋寡闻有关,但和当下一些学校教育方向摇摆不定,喜欢跟着潮流走这一现象也不无关系。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五爱小学确立和谐教育的探索方向是在1988年,并非应时跟风之举;更重要的是,24年来,学校一直坚持这个方向在往前走,和谐教育实验逐步拓展,不断深化,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第五轮。在五爱小学,和谐教育实验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历久弥新,一方面是源于五爱小学“不跟风、不骑墙、不保守、不气馁的精神”(朱小蔓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从一开始就找到了和谐教育这条正确的路径,并沿着这个路径走进了素质教育的纵深地带。需要强调的是,基于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认同,我认为方向感要更为重要。

行走与方向,当然不单是学校发展要考虑的事情。最近两期,我们约请专家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知识观、三维目标等热点争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乎新课程往哪儿走的方向性问题,十分重要。新课改是一项宏大而又具体、理想而又现实的综合性改革,其复杂性、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关于新课改有分歧、有争议,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真理越辩越明”,只要争议在理性的轨道运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新课改的方向应该会越来越明朗,新课改的行走会越来越坚实。

(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