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法律法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法律法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位:安庆市科技局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做好迎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促进科技创新工作评议的通知》(科策[2006]106号)文件,我局对照省人大常委会评议的范围和重点内容,扎实开展了贯彻实施科技法律法规、依法促进科技创新工作自查、边查边改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法用法,依法推进科技工作健康发展有新成效

为确保《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位,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结合“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和以开展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月、送科技下乡、产学研对接、人大执法检查、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等科技活动为有效载体,深入持久地学习、宣传科技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学法用法意识。通过学法用法,《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在我市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全市上下科技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和依法推动科技进步局面在我市逐步形成,我市依法推进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到2006年6月,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3个,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12项,科技攻关项目10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8项,“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共计达到156.9亿元。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环新集团为龙头,依托骨干企业,辐射桐城、潜山、岳西、枞阳等区域的“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二是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加速。轻纺、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8.5%,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单项技术,促进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我市被认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环新、华茂、安玻、曙光等一批企业被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三年来,我市共组织实施40多项省、市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引导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使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40%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三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2005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利税4.5亿元,安庆恒昌、同发、和兴、余良卿及岳西迅启、桐城金光、潜山精科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其中超百万的255家,超千万的85家,超亿元的10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科技兴农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行业、品质结构加速调整,畜牧渔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随着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市粮油优质品种率达到88.4%和84.6%。两系杂交稻及超级稻、羽绒除菌加工等技术的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范围内累计种植两系杂交稻480万亩,为农民增收4.8亿元。桐城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潜山县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五是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三年来,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全市专利申请总量5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90多件。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1万人,共有60多项科技成果获市级奖励,19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尽管我市在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在依法推进科技创新上仍然有薄弱环节,如全社会科技意识不够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二、优化环境,依法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有新进展

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重点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政策。为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等科技法律法规,促进科技工作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激励市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二是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2003年以来,我市把加强产学研结合上升到战略层面上来抓,坚持高起点把大院大所科技专家请进来,广泛与著名科学家和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借外脑、用外智、引外技,扎实做好产学研合作工作。目前我市已分别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专家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2006年6月,我市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共组织安徽29所高校、200多名专家学者到我市进行产学研对接,共签订了105项产学研对接项目。三是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003以来,在巩固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基础上,我市重点加强了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创业基地建设。目前,安庆汽车零部件基地已拥有14家骨干企业,年产值达20多亿元。经过积聚和整合科技资源,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同时,2005年,我市还建成了安庆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为企业引进高科技项目和人才,为安庆发展高新技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四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在华茂集团、环新公司、安玻公司等骨干企业建成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夯实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基础,增强了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与研发功能,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35家企业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五是依法奖励科技成果。2003年以来,为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氛围,我市修订了《安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先后开展了2002—2003,2004—2005年度科技奖评审、奖励工作。共奖励科技成果60多项,发放奖金100多万元。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共有1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三、明确任务,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有新举措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新要求,我市于6月30日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部署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建设创新型安庆任务。贯彻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建设创新型安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一、积极为自主创新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首先,按照全国、全省科技大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经济和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贯穿到各项政策措施中,促进各项科技工作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其次,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在依法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第三,按照打造“活力安庆”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壮大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特别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机构;第四,鼓励发明创造,实施专利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开发、申请专利技术。积极组织企业转化专利成果,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增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二、大幅度提升农村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强与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强化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不断提高全市农村科技含量,促进安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三、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围绕我市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园区经济“倍增计划”中心任务,以建设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市情,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打造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工作部署,重点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具有本市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催生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发展高新兴产业技术产业,着力推动安庆高新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针对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特点,不断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积极应用一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突出抓好一批带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大产业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促进安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加强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建设和促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构筑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骨干民营科技企业都要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产品研发,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一步加大安庆国家民营科技示范区及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科技创业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按国家级标准建设科技孵化器,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引智引技力度,继续支持各类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的原则,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密切合作关系,努力为解决好奋力崛起重大战略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