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与世界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与世界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三级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其运动水平。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和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例,分析了这9名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跳次的倒二步步长、三跳比例、速度、角度等技术特征,认为:现代女子三级跳远已经形成了“速度——平跳型”技术风格,快速的助跑和强大的跳跃能力是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谢荔梅倒二步的速度、摆动速度与幅度需要加快,减少着地角度或许是其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女子三级跳远; 冠军赛;谢荔梅; 速度;起跳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124-06

Kinematic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ake off Technique of XIE Li-mei, China's Female Triple Jump Player, and the World Elite Players

YU Chang-qing1, ZHENG Fu-qiang2, LI Yu-zhang3, XIE Li-mei4

( 1. P.E. Dep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Sport Training Dept.,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 4. Track and Field Team,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of China, Track and Field Center, Beijing 100061, China)

Abstract:Triple jump has a high requirement on the physique and event techniques of the players. The techniques decide the athletic level of the player. This paper takes XIE Li-mei, one of China's elite female triple jump players, and the top eight players of the women's triple jump final of the World Championship in Athletics in Germany. It analyzes the step width of the last two steps before takeoff, the ratio, velocity and angle of the triple jump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rrectly regard the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ite female triple jump athletes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to the training of XIE Li-m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velocity of the last two steps of XIE Li-mei is below the average level, which shows that her veloc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2) The swing velocity of XIE Li-mei is relatively slow. The angles of the skips and long jump are larg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and the front supporting resistance is bigger; 3) The landing technique of XIE Li-mei is rational.

Key words: women's triple jump; championship; XIE Li-mei; velocity; take off technique

三级跳远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田径运动项目,其技术动作的构成包括助跑和三次连贯的单足起跳环节。女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由乌克兰运动员克拉费蒂丝创造,成绩为15.50 m。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也曾创造了很多的优异成绩,如天津名将李慧荣14.54 m的成绩被国际田联承认为第一个女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此后黄秋艳创造了14.72 m的前亚洲纪录,2007年福建名将谢荔梅以14.90 m打破了自己保持的14.73 m的亚洲纪录,创造了新的女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统计结果显示,超过15 m大关的世界级水平运动员已超过20人次,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成绩明显落后,逐渐失去与世界高水平竞争的实力。

女子三级跳远是我国田径队备战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的重点田径项目之一。我国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在亚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较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对女子三级跳远项目本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是我国的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以我国优秀运动员谢荔梅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2009柏林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参数,分析了当代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三级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201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冠军谢荔梅和2009柏林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由国际田联官方网站收集整理获得,详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平面拍摄与解析 201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比赛现场使用三台相同型号的SONY DCR-TRV75E 摄像机对女子三级跳远比赛全程进行录像。拍摄频率为50 Hz,机高1.4 m,距离场地20 m左右,主光轴垂直于助跑方向,每台摄像机取景的范围宽度为7 m 左右。第一台摄像机从踏跳板向前1 m,向后测量5~6 m 定点、定焦采集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和第一跳起跳的关键运动学参数(图1)。第二台摄像机定点、定焦采集运动员第一跳落地第二跳起跳第二跳落地第三跳起跳的关键运动学参数,第三台摄像机拍摄第三跳落地瞬间运动学参数。视频取景范围为4.5 m到9.5 m,分别设置标志点1和标志点2(图1)。以踏跳板为0点,在跑道两侧分别标定出这些关键标志点。

使用x 轴和y 轴两个方向进行双向标定(x轴为助跑水平方向,y轴为垂直方向), x 轴和y 轴标定框架的标尺长度为1.20 m。

所记录的比赛录像使用Peak Motus9.0 二维运动录像解析软件和Dartfish4.0视频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日本松井秀治人体模型计算身体重心,数据平滑使用低通滤波,截断频率为6 Hz。

国外运动学参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德国国家体科所[2]。文中使用的一些技术参数概念界定如图2所示,具体解释如下:

躯干角:指躯干与水平面的夹角,躯干向前定义为小于90°、向后为大于90°;

着地角:着地点(足跟)和人体质心点连线与身体质心投影垂直线的夹角;

大腿角: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当膝关节低于髋关节时定义为负值;

落地距离:人体着地瞬间,足跟着地点与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6.0软件对这9名运动员在比赛中(2009年柏林世锦赛和谢荔梅的201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最好成绩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的倒二步及三跳的运动学特征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冠军和第四、六名选手外其他选手步长变化节奏均呈现“大——小”的变化节奏,倒二步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29 m、2.24 m。这种节奏增加了倒2步步长并加快了重心移动速度,有利于加快起跳腿的快速放腿准备起跳。这一技术特征符合我国著名跳远教练冯树勇博士提出的“跑上起跳板”的理念[3]。而获得第四名的Topic B运动员则最后一步为最大,步长达到2.41 m,步长过大可能会增加前支撑阻力,从而导致一定的水平速度和单足跳远度的损失,表2中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前两跳的距离仅占64.2%,凭第三跳的跳跃(占35.8%)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国选手谢荔梅倒二步值分别为2.19 m、2.38 m,倒二步的节奏均呈现“小——大”的变化节奏,起跳前的节奏与世界级运动员并不一致,具有明显的个人技术特点。众所周知,助跑的速度与步长和步频有关,步长是引起速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寻求踏板的准确性一般要求运动员步长保持稳定,即不出现“拉大步”或者“倒小步”的现象。谢荔梅倒2步和倒1步步长差为19 cm,倒1步步长相对较大。结合表3助跑最后两步速度来看,谢荔梅最后两步助跑速度稍有下降,倒1步速度是研究对象中最慢的。这种情况说明谢荔梅助跑阶段速度保持能力较差,尽管在众多的监测结果中谢荔梅大多数呈现“小——大”的节奏,但由于倒1步过长,上板步频减慢,进而影响了上板速度。助跑最后两步速度与步长节奏的不匹配是影响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尽管人们对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标准,但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三跳比例对运动成绩的提高相当重要。本次比赛单足跳距离以起跳板前沿为起点,以第一跳支撑腿落地脚尖为止点;跨步跳距离以第一跳支撑腿落地脚尖为起点,以第二跳支撑腿落地脚尖为止点;有效成绩减去前两跳距离即第三跳距离。

从表2中可以看出,9名运动员的三跳平均距离分别为:5.37 m、4.15 m、5.01 m,三跳的比例分别为37.0%、28.5%、34.5%,苑廷刚等研究统计,成绩为14. 50~14. 99 m 之间的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为36. 72% 、28. 43% 、34. 85%[4]。谢荔梅三跳比例分别为36.3%、28.6%、35.1%比较合理。由此可见,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表现为速度——平跳型为主,强调第1跳,适当增加第三跳距离,动作幅度较大,强调起跳后的大幅度换腿和积极扒地,支撑时间也较短(表4),这就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跳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2.2 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 连贯的跑跳技术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水平速度的保持是获得优异成绩的最佳途径。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3名运动员外,大多数运动员都将最高速度保持到了起跳前的倒1步,略大于倒2步的速度值,9名选手的倒二步速度平均值分别为:9.04 m/s、9.05 m/s,冠军Savigne Y的倒二步速度分别达到了9.32 m/s、9.39 m/s。同时,从三跳的速度损失量来看,冠军Savigne Y的跨步跳段速度损失为最小,减小量仅0.41m/s。另外,从表4也可以看出,她三跳的支撑时间也低于平均时间。

谢荔梅的倒二步速度分别只有8.89 m/s、8.83 m/s,上板存在减速的情况。由于上板速度慢,三次起跳离地水平速度也相对较慢。表3统计结果显示,谢荔梅三次起跳离地水平速度分别为8.11 m/s、7.35 m/s、6.12 m/s,与世锦赛选手相比较速度还是有差距,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速度损失量是反映运动员速度利用能力的重要参数,谢荔梅前两跳水平速度损失量略高于平均值,由此可以认为谢荔梅的速度(尤其是助跑速度)及速度保持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表2、3认为,谢荔梅已经具备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水平,如果在助跑最后两步的节奏上有所改进,其运动成绩的提升空间或许还会进一步扩大。

快速的跑跳结合能力及跳跃中良好的速度保持能力是现代女子三级跳远的重要特征及发展趋势之一。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对单足跳和跨步跳动作技术的合理控制。

从表3、4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随着三跳的支撑时间逐渐延长,三次起跳的水平速度逐渐减小,速度损失量在逐渐的增加。速度的损失和转化与腾起角度密切相关,关于腾起角度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6-9],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平均腾起角度分别为17.19°±4.37°、15.07°±4.12°、23.57°±4.12°[10],表4运动员三跳的平均腾起角度分别为16.9°、11.8°、20.4°,前两跳腾起角度小,动作幅度大,体现出很好的向前性,增加了保持身体重心路线的平稳性。高腾起是第三跳动作的重要技术特点,表现为垂直速度、腾起角度均大于前两跳的特点。

从三跳支撑时间上看,谢荔梅单足跳和跨步跳支撑时间较短,跳远跳支撑时间与平均值相同,前两跳垂直速度相对较小,说明谢荔梅在前两个环节更加注重的是水平速度的向前性,体现出三级跳远项目前两跳“平”与“低”的技术特点,其前两跳腾起角度均低于平均值,分别为16°和10°。从第三跳技术参数来看,谢荔梅水平速度下降较大,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相应的增加。三级跳远对运动员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助跑速度越快起跳的难度越大,谢荔梅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注重起跳能力的提升。

结合三级跳远的速度及比例特征可以看出,现代女子三级跳远已由过去平跳型[11]或高跳型技术向速度——平跳型技术发展。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既保持了较高助跑速度又增加了身体重心路线的平稳性,更为突出向前性。

2.3 运动员三跳动作的角度特征 着地角和躯干角参数是反映着地姿势和躯干姿势特征的重要指标。表5三跳的着地角分别为19.3°、16.0°、20.9°。着地

角度的大小与运动员起跳腿着地时的积极程度相关,着地角越小,表明着地点与重心投影点相对较近,着地动作比较积极主动,这种着地姿势能够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并缩短起跳时间。

谢荔梅三跳的着地角分别为20°、17°、22°,均大于世锦赛平均值。说明在着地阶段谢荔梅的着地动作不够积极,重心跟进不及时,前支撑阻力相对较大,因而造成其水平速度相对较小,速度损失较多(表3、4)。通过以往技术录像分析可以看出,有的运动员在落地瞬间身体后倾较大,容易出现下肢的速度快而重心跟进不及时的现象,进而影响了起跳的实效性。从本次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谢荔梅身体躯干姿势保持良好,与世界选手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由此看来,运动员个人身体素质能力与科学合理技术动作的匹配程度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积极扒地的着地姿势能够减少速度损失量、加快重心位移速度,这种着地方式同时也缩短了腾空的时间并减少了跳跃的距离;有意识地、控制性的小腿前伸着地姿势可以增加跳跃的着地距离,但对支撑腿冲击力较大,进而导致支撑时间相对较长(表4支撑时间可以看出)。从上体的躯干姿势上看,国内外选手几乎相差不大,着地瞬间躯干基本保持垂直姿势,离地瞬间上体稍前倾。

2.4 运动员三跳动作中摆动腿的技术特征 摆动腿的摆动幅度及速度是评价起跳效果的重要指标。表6数据显示,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没有明显差异,单足跳阶段大腿的摆动幅度均低于水平面,平均角度为水平面以下13.1°,即在单足跳时用力方向强调向前性;跨步跳阶段摆动腿在水平面下24°左右,摆动幅度相对较小;跳远跳阶段在离地瞬间大腿

角在水平面下18.5°左右。跨步跳和跳远跳摆动幅度较小,摆动速度较慢直接影响重心前移的水平速度。离地瞬间如果摆动腿向上摆动幅度过大,水平速度则有向垂直速度转化的趋势,同样不利于水平速度的保持。优秀运动员表现出在离地瞬间对摆动腿良好的控制能力。

从摆动幅度来看,谢荔梅单足跳幅度(12°)高于平均值,动作较舒展,但在跨步跳和跳远跳阶段摆动幅度相对较小(26°、20°),动作稍有拘谨。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是摆动动作向前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摆动速度来看,谢荔梅的平均摆动速度分别为681(°)/s、567(°)/s 、536(°)/s,低于平均水平。摆动速度慢,幅度小是其离地速度慢、速度损失量大(表3)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起跳腿与摆动腿的交叉换步动作对后续动作的重要性。

2.5 运动员的落地技术特征 落地技术的好坏对跳远跳距离及落地时损失距离都具有重要影响。运动员具有良好空中动作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落地距离的损失。结合比赛录像及表7数据来看,运动员落地姿势并不完全相同,但均表现出对落地姿势的良好控制能力。具体表现为通过躯干的前倾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形成了髋关节角和膝关节角相对较小的团身落地姿势,有效地延长了落地距离,减少了落地时的距离损失。

表7数据显示,谢荔梅落地距离、膝角、髋角及躯干角均高于平均值,其中落地距离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是最远的,髋角和躯干角仅次于Savigne Y,落地技术比较合理。由此可见,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1)世界级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大——小”的步幅节奏和连贯的跑跳结合技术,有利于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充分发挥。谢荔梅的倒二步节奏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其倒二步的速度都在平均值以下(表3),说明谢荔梅的速度还有待提高。

2)从三级跳远的三跳距离和比例参数可以看出,现代女子三级跳远已经形成了“速度——平跳型”技术风格,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选手均表现出快速的助跑及强大的跳跃能力。

3)摆动速度是影响着地角度的重要因素。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谢荔梅摆动速度相对较慢,跨步跳和跳远跳着地角度高于平均值,前支撑阻力较大。加快摆动速度与幅度,减少着地角度或许是其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4)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女子三级跳远落地技术各异,世界优秀运动员表现出对空中动作的良好控制能力。谢荔梅的落地技术从数据看还比较合理,落地距离0.59 m且无距离损失。

参考文献:

[1]

国际田联官方网站,http://[OL]

[2] 德国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官方网站,http:///[OL]

[3] 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

[4] 苑廷刚等. 从第29 届奥运会看踏板精度和三跳比例对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 . 体育科学,2010,30(9):55-65.

[5] 李玉章,吉艳霞,张贵敏,等.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49-54.

[6] 李风琴.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97-198.

[7] 李建英, 李 磊, 刘生杰.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二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62-65.

[8] 林秀华,代宝奇.残奥会冠军李端三级跳远单足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99-101.

[9] 袁晓毅,吴冀,赵俊华.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15-121.

[10] 刘生杰等.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 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11] 任庆军.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水平速度与成绩关联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