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因此,只有创设生动、活泼、个性而有效的教学情境,才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动性,也更能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一节课成功的起点,也是一道重要的“风景线”。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融入生活的情境
数学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我们的学习、分析、整理,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后,又要反过来应用于生活。这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从生活中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讲课前我先分别拿出1分、1角、1元的硬币与1元、5元、10元、20元的纸币,先让学生辨认一下它们的面值;然后提问:认识这些人民币后,你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如果需要把整钱换成零钱,又该如何兑换呢?这些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物品,很好地建起了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而且经过自己认真的学习收获知识的同时,最终又能在生活中有很好的应用,提高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本身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合理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产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好地为新知教学服务。
三、创设“猜想—验证”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我在讲授“数学广角”中的“抽屉原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例题:“把5枝铅笔放入2个抽屉,每个抽屉放几枝?你发现什么了?”这样的题比较抽象难理解,如果直接讲会枯燥无味。因此,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猜一猜每个抽屉里的铅笔枝数是否一样多?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多?接下来,我会拿出2个盒子作抽屉,让学生拿5枝铅笔进行实践操作,看看结论是否正确。学生在无形中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再回到抽象的过程,逻辑思维有一次质的飞跃,也相应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独特性。
四、创设活泼的游戏情境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利用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学习。例如,讲授“7的乘法口诀”时,我会与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进行学习,比如:“对口令”、“我是小法官”、“钓鱼高手”等游戏。在游戏中,师生互动,融为一体,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有效促进“双基”教学的目的。
五、创设新旧知联系的情境
数学是一门新旧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讲,而不用瞻前顾后。因此,老师有时要有效利用学过的旧知,适时、合理地为新知作铺垫,搭建新旧知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为新知教学服务。例如,讲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来启发学生:我们能不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2份,这样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思路就跃然纸上了。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类推与转化能力得到更大地提升。
要根据课型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生活性和真实性”情境创设的这个基本前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近感,继而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