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校本教研融进教师的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校本教研融进教师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改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研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校本教研是引领教师学习、实践、交流、反思、提升的最好途径。因此,学校要努力提倡“工作学习化,教学研究化,研究生活化”,让校本教研融进教师的生活。

一、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

当今社会是倡导“知识就是力量”、倡导学习的社会,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出发,直面教育实践。通过学习才能对知识体系、智能结构和见识能力重新定位,通过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能力重新认识。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知识积累、能力水平跟得上吗?面对新的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挑战,我们的观念跟得上吗?我们原来常用的教法还能立竿见影吗?我们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方式还有拓展的空间吗?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经常反思,不断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是向书本学习。书籍是最好的学校,也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名教师应该经常阅读三种书:一种是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这是作为一个教育者从事教育的基础;一种是名人的传记作品,用以提高自身素养;还有一种就是心理学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教学。倡导终身阅读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每年静下心读几本原汁原味的教育名著、专著,在读原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教育的崇高、神圣,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在读原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得到方法的指点,使教育教学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其实,学习随处可在,办公桌上、茶几上、床头上随时放几本书,养成“课间时间、茶余饭后、睡觉前后”随时读书的习惯,不停地学习、思考、积累。

二是向同行学习。“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对某些问题有疑问时,既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又可以向年轻的教师请教。老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办法,向他们学习可以找到更简捷的方法。而年轻教师往往思维敏锐,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向他们学习能获得新方法,产生新思路。不存在什么都懂的教师,而不懂又不争取搞清楚的教师既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学生不负责,是教育之大忌。教师可以通过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上展示课等方式,直接吸收同伴的智慧,做到资源共享。

三是向学生学习。每天教师们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由于学生年轻,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往往能提出一些新奇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如果能放下架子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或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则不仅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不断开阔眼界,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教师的职业是教育,教育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该是持续发展的,而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为教师倾心营造“时时能学习,处处可研究,人人是学者”的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他们不把工作当任务去完成,而是把工作当课题去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成为一个个自主研究者。

1.课前要研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理念,确认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如何认识和处理教材,如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预设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要关注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学习习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等等。

2.课上要研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教师教学行为的明显缺损逐渐暴露出来。教师要立足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课堂,实现从“应付课堂”到“研究课堂”的转变,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教师要致力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知识、发表不同的意见。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以智慧启迪智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更要求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教师要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及时判断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分析判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否主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得到熏陶,等等。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实现理念和行为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现有效教学。

3.课后更要研究。教师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善于总结,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上完每一节课,教师要对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反思学生哪些内容已掌握好,哪几部分还有困难;为什么有些学生学得那么好,有些学生却一无所获?是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教师要重新梳理预设的教学思路,系统回顾实际的教学过程,分析研究各个教学环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形成精彩生成的教法与学法,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重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校本教研要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密切联系,让老师们体验到教研就在身边,就在课堂教学中,就在学习活动中,就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