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白木刻连环画的独特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白木刻连环画的独特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伴随着我们每天,大多数都是多媒体插图、手绘插图等,与这些插图相比较,黑白木刻连环画给大家眼球增添不同的景色,让大家眼球一亮。

本文联系我对母校点点滴滴的感受,结合黑白木刻的特殊风格,以书籍插画的范畴,说明木刻连环画的朴素、典雅、刚劲有力的黑白色块和线条的组织中,领会到与我在思想情绪和审美趣味上更加合拍的东西,使我们意识到艺术家在黑白世界中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领域。

关键词:多媒体;色彩;黑白木刻

一、插图连环画的现状

我从小就爱好绘画,也喜欢书,买书总要先拣附有插图的版本买。但对于一般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我与其说是在欣赏它的艺术,不如说是为了看文字的故事内容,插图连环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插图伴随着人的一生,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插画在商业、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独特魅力感染着人们,让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体验到艺术欣赏的乐趣。

在当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插图渗透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中,人们的视觉、思想、无意识中都受多媒体插图的熏陶(如图1、2)。

在这当中有商业插图、书籍插图、电子游戏插图、涂鸦四大类。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商业插图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些插图视觉形象突出、色彩鲜明,并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的风格,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如图3、4)。

我们平时阅读的很多书籍中都配有插图,绘本插图与其他的比较有所不同,书中的插图具有文字功能;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讲故事的角色,所以绘本读者群很广泛,适合各类人群阅读。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插画家在创作绘本时会用自己的图画语言来“讲述故事”。针对不同的题材,插画家用各种不同的风格进行创造,如水墨、“涂鸦”或漫画等。不同风格的图画所呈现的视觉美感是完全不同的(如图5、6)。

图6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插画家几米所创做的绘本《地下铁》作品中的一组插画 ,《地下铁》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全书通过烂漫、童真的绘画语言和无边际的想象力,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花花绿绿的画卷里,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在无休止穿行的地下铁里,读者看到一个失明的小女孩在孤独地继续着自己未知的梦。童话般的场景、柔和的色彩、轻松自由的笔调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不需要太多言语的感人故事。电子游戏插图与动画插图有其特定的技术特征,因而与其他类型的插图相比显得比较特殊。而“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大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穷人,大多数是一些怀才不遇的人。涂鸦艺术家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现在有涂鸦风格服饰插画、涂鸦风格装饰插画等(如图7、8)

二、以“法郎士·麦绥莱勒”为例,谈木刻连环画

前面提到的书籍插图中,绘本插图的另外一种风格——黑白木刻连环画。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简称图画书。 而黑白木刻插图是具有版画韵味的插图,由此联想到活字印刷,有中回归里的感觉。在大家看惯多媒体插图、手绘插图之余,黑白木刻插图会给大家眼球带来新的刺激。说到木刻连环画,就不得不说比利时著名版画家麦绥莱勒:

法郎士·麦绥莱勒(Frans Masereel,1889~1972), 比利时画家。生于比利时兰根堡的一个渔村,1972年1月3日卒于夏威农。其父是干德人,他7岁时全家随父亲迁回干德,他在那里度过了中小学时代,并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俗的才能。1907年考进干德美术学院学习,一年以后他听从院长的建议,到世界各地旅行去开拓眼界,先后在德、法、英、突尼斯等国写生作画,创作了不少木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一度回到故乡,次年来到日内瓦,与罗曼·罗兰等人相识,此后他参加了反战报刊《叶报》和《小桌》的编辑插图工作。从1918年至1920年,他的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相继出版(图9~13)。

1925年至1926年又出版了《城市》,还曾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西方革命美术家作品展览》。他还为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刻制了600余幅插图。从1928年到1932年,他在欧洲举办过30多次木刻展览,受到广泛欢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艺术上追求简洁、单纯、粗犷和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和德国的珂勒惠支和梅斐尔德一样,是鲁迅推展新兴木刻运动时引进的最为推崇的版画家之一。1950年参加威尼斯第二十五届国际艺术双年展获版画大奖 , 次年比利时政府授予他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称号 。1933年他的作品连环木刻《一个人的受难》、《光明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首次在中国出版。1958年9月又应邀来华举办个人画展 ,回国后创作了《 回忆中国 》木刻组画。1986年其作品又在北京、西安、太原巡回展出。

1932年10月,鲁迅在《文学日报》上发表《连环图画辩护》里就提到:“比国有一个麦绥莱勒,是欧洲大战时候,像罗曼罗兰一样,因为非战而逃出过外国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书,只有书名,连小题目也没有。现在德国印出了普及版,每本三马克半,容易到手了。”1933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故事》,其中《一个人的受难》由鲁迅作序,从鲁迅的序言中可以对这位木刻家有进一步的了解,“麦绥莱勒是反对欧战的一人;据他自己说。以1889年7月31日生于弗兰兑伦的勃兰勘培克(现译勃兰根堡),幼小时候是很幸福的,因为玩得多,学得少。求学时代是在干德,在那里的艺术学院里学习半年;后来就漫游德、英、瑞士、法国去了,而最爱的是巴黎,称之为‘人生的学校’。在瑞士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揭发社会的隐病,罗曼·罗兰比之于杜米埃和戈雅。但所作最多的是木刻书籍上的插图,和全用图画来表现的故事。作品往往浪漫、奇诡、出乎人情,因以收得惊异和滑稽的效果。独有《一个人的受难》乃是写实之作,和别的图画故事都不同。”鲁迅先生在引进时除了作序还为《一个人的受难》25幅木刻图一一作了解说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绥莱勒居住在自由法国的控制区内;以他的艺术为反法西斯斗争服务。作品有《死人舞》(1941)、《命运》(1943)等,1945年又作《莫忘记》组画,强烈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战后重返巴黎,1948年创作了大型木刻组画《岁月》和《青春》等,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愿望。1958年10月他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回国后创作《回忆中国》组画,并在欧洲多个国家巡回展出。 在技法方面,可以看出黑与白的巧妙处理是麦绥莱勒木刻艺术的灵魂,线条的疏密、曲直变化,黑块的大小、聚散分布,无不妥帖悦目。用刀简洁爽朗,出线流畅、劲挺而有木味。整体还可以看出麦绥莱勒运用黑白灰表达的那种独特的装饰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麦绥莱勒的连环画都是精装淡雅的小开本,通读一过仍令人爱不释手。

麦绥莱勒是现代世界木刻艺术的大师,他的作品长于表现现代大都市的喧嚣,生活在下层社会的人们的不幸,资本主义的腐朽堕落;在艺术上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表现真实又展示想象。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木刻连环画没有文字说明,在一幅幅黑白线条的人物景物图画的连接中,展示故事情节发展,给读者以宽广的理解空间。以《一个人的受难》为例,他讲的是一个私生子,因母亲另嫁而混渗透野孩子之群,稍大后学木工、做修路工,受恶友引诱而悔恨,进工厂做工遇到了爱情,在劳资冲突中,联合工人和资本家做斗争,最后他被捕被判死刑,他站在刑场等待向他开枪。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生,通过木刻连续地展示给读者,尤其是最后一幅:主人公站在高墙下等待刽子手行刑,在黑白的反差中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读了这几册木刻连环画,立刻有一种回归历史之感,强烈的黑白对比,与我们今天的插图相比,就像炎热夏天里的南极,冬天大雪中的一枝梅……人常说“茶不过三”,而麦绥莱勒得插图就是看百变万变都不会腻,每看一次都是全新的感受

三、我对插图的态度

创造是艺术的本性,别林斯基曾说:“在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一些形象都是新颖的、独创的,没有重复之弊。”成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是创作主题独特的审美个性,作品的风格样式也是艺术家在审美实践中独特的发现和创造。黑白木刻与其他类型插画相比,其制作性、技术性和媒介材料的丰富性都明显较强,所以其形式也更具有广泛的开拓性。其中黑白木刻插图的印痕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它所形成的印痕视觉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平整的、整洁的具有机械感的理性美,相比而言手绘及其他绘画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随意性的感性美。看了麦绥莱勒的画册,我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表象材料,运用想象,通过体验、观察和变异创造出的一个全新的形式,对生活、现实、生命进行提炼和升华,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当我根据自己的构思对各种构成因素进行选择运用、整合变异,使它与我的精神意向相吻合,构制成具有意象、创造力、审美的因素时,这些因素就成了具有生命意义的客观精神体。黑白木刻插图就是通过这些物质形态和画家的心灵汇合,实现我的精神传达。麦绥莱勒的四本连环木刻,使我发现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在我的视野中,色彩的绘画要比单色绘画更丰富、耐看,更有表现力,而麦绥莱勒却使我观到单纯的黑白艺术,竟会达到如此深刻、丰富的表现力,竟能取得为色彩艺术所不能代替的持久不衰的艺术效果。(图14—17)

作为在艺术学院学习了四年的毕业生而言,对学校的事物都有所留恋,且预计母校就要搬迁了,由此我就想到了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母校的影子,在校四年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小小溪流汇成河。在考研过程中,无意中接触到麦绥莱勒得画册,是在是太喜欢了,后来就反反复复的看,到了做毕业创作的时候,就想借鉴麦绥莱勒的风格,黑白木刻形式的连环画是承载我精神品格和创意的物质形态,凝聚和物化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肌理、木味、刀味以及承载材料(纸)的内在的迹理因素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物质形态。麦绥莱勒的四本连环木刻使我从朴素、典雅、刚劲有力的黑白色块和线条的组织中,领会到与我在思想情绪和审美趣味上更加合拍的东西,也使我意识到艺术家在黑白世界中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领域……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事物更新之快,是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内心的安定和宁静,需要给自己一点心灵的空间去感受内心真正美好的东西,需要传统的精髓文化给予我们“心灵良药”,这让我想到了考研英语作文的“火锅”,里面煮的全是中国传统文化,唤醒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每天都吸收并加以发展,我们的根是在那里……

参考文献

[1]彭澎,《插画艺术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靳保平等,《中国版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3]麦绥莱勒画册《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一个人的受难》、《城市》,山东画报版,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