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粗心“减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粗心“减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计算的定义: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在科研中,必须运用计算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及电子等行业取得突破发展都必须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就小学数学而言,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以说,整个小学数学课程的支撑就是计算,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低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教学。目前来说,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但计算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学生缺乏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计算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数学的应用性,以培养学生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以二年级下学期所学的计算与估算为例,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与估算的意义及方法后,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1:“下面哪道算式的得数接近300?”根据题意可知应用估算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部分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由此加大了不必要的计算量。

例2:“下面算式的得数分别是几百多?”这个问题必须用计算来解决,但学生往往会选择估算导致出现错误。

例3:自行车398元,电风扇207元,问题:(1)这两件商品大约几百元?(2)妈妈带了600元钱,能买到这两样东西吗?(谢绝还价)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要么都选择计算,要么都选择估算。经过对错误原因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读题并深入思考,但无法确定运用估算还是计算。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缺乏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亡羊补牢――抓好错例分析。要利用好典型“错误”的出现,让学生分析、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

2.偷梁换柱――对比题型的练习。比如二年级下学期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后,可以对34×4与34+4进行对比性的练习,感受两种运算方法的区别,避免今后出现混淆而产生错误。

3.改头换面――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把“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300多?”改为:“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在300与400之间?”

二、学生缺乏适当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数学的计算意识是指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数学意识,但很多学生尤为缺乏。

以竖式计算为例。“竖式”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一种手段,用来解决计算难度大的题目,或是帮助口算能力弱的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而教师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遇到计算难度大的计算题时,除了题目要求竖式计算以外,如果是填空、解决问题等其他作业形式,学生总是不能适当地运用这一计算手段,要么口算,要么不管简单的还是计算难度大的,统一竖式计算。调查中还发现9减7写成竖式计算的实例。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好作硬性规定,因为每个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差异,所以只能由学生主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计算的形式,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根据题目的情况、自身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运用。

措施: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情况采取师生谈话、写批语等形式告知孩子适用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判断,从而慢慢培养学生适当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学生缺乏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相当多的错误是由学生感知、记忆、情感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感知粗略。如计算65×8时把65看成56,或把“×”号看成“÷”号等,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2.短时记忆差。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忘记进1或退1。

3.情感脆弱。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当数据较大或算式过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错误率必然也会升高。

措施:心理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目前正在实践的方法是尽量培养学生计算时的耐心、专心,教育学生计算时尽量遗忘负面的情绪,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在遇到学生计算错误的时候不能简单把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应该深入研究错误根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寻找心理对策,坚持训练,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从而为数学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责编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