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人对心理与生理的认识/陆游与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人对心理与生理的认识/陆游与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对心理生理认识

文/陈如明

医学心理是以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关系为基础。祖国医学的心理思想,对于人的神形关系、心理和生理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视的。《黄帝内经》提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这两段话从两方面表明了心身关系:一方面,先有身形,后有心理,心理是生理活动的结局;另一方面,心理对生理活动亦有一定的影响,即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就是说,《黄帝内经》的心理和生理中心思想为:形与神俱。这就是说,形与神俱,乃成为人;若形与神离,则形骸独居而终。

《黄帝内经》中从医学观点出发,对于形神两个方面和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作了更具体的分析。对于形,它着重地分析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和五官九窍。五脏是心、肝、脾、肺、肾,还包括心包络、膻中与命门;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五官九窍为耳、目、口、鼻、舌、前阴与后阴。关于神,它觉得包括神、魂、魄、意、志和思、虑、智等内容。而神的组成因素的各自含义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因此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依据《黄帝内经》的论述,形的某些组织与神的某些因素还具有一种相对应的特定关系。比如,五脏、五志、五精对五应:心-喜、神;肝-怒、魂;脾-思、意;肺-悲、魄;肾-恐、志。

然而,心理对生理也不是无所功效的。祖国医学中指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等。这些说法明确地表明出了身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已被后来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所有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可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人类的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月经不调,还有某些皮肤病、癌症等,它们的发病、病程与治疗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陆游与粥

文/张湖德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是我国文学史上作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一生坎坷不平,屡为权贵所嫉,仕途不得意;晚年闲居山阴时又生活拮据,常节衣缩食。尽管如此,他仍然享年八十五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封建时代,可谓是鲜见的高寿老翁了。陆游何以得高寿?

陆游对食粥糜最有兴趣。认为粥乃谷气所做,与肠胃相得,为饮食妙诀,利延年益寿。曾写过著名的《食粥》诗: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在他的《剑南诗稿》中,有关食粥糜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在秋夜读书喝一杯山药粥既充饥又养身。还有诗曰,“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披衣起坐清羸甚,想象云堂气粥香”。诗中“藜粥”、“气粥”均指菜粥。据考,陆游还爱以荠菜、菘、胡萝卜、芹菜、芡实,薏苡仁、豆类煮粥吃,这种食法实际是一种食养食疗法。

在这里,尤其要提的是药粥疗法。

药粥疗法既不同于单用药物祛邪治病,又不同于纯服米谷以扶正调理,而是药物疗法与食物疗法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既不受疗程的限制,又无副作用。药粥是以大米、小米、秫米等富于淀粉的粮食为基础,再添加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肉类、果品和具有治疗作用的药材而制成的。药粥疗法是中医食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可防治疾病,又可用作病后调理。如《本草纲目》中的胡萝卜粥,可用来预防高血压病;夏天常喝绿豆粥可避免中暑。《食物疗法》一书中还介绍说,常吃玉米粉粥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清代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病人,妇女产后,粥养最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宝贵的药粥资料中,选用的中药绝大部分是味甘性平的滋补强壮药,如山药、枸杞、首乌、人参等。而这些中药,都有很好的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