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确实在某些方面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然而,这一基础教育改革主旋律的背后,由于操作的不规范,课堂结构的绝对模式化,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演戏和东施效颦的现象。本文从课堂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角度,就课堂建设中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些认识问题,由自身的教学体会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师;教学方式;高效课堂;课堂建设;认识

高效课堂作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今天已经硕果累累,许多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大多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课堂中,教师从角色、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对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课堂教学面临的危机: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令人担忧,

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遭受压抑,学习的动力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端正三种认识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重要作用。

一、要正确认识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强调研究性学习,但不否定接受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即学习内容基本是以定论的形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学习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即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强调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要否定接受式学习。一提到接受式学习,很多教师会将它和机械被动学习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学生有进行学习的意愿,学习材料对学生有潜在的意义,并可以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相联系,而且传授者的教授方法灵活得当,那么这种接受式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接受学习是机械被动的还是积极主动的,与授受双方的意愿和条件密切关联。研究性学习现在有被过分渲染的倾向,俨然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际上,各种学习方式都有优势与缺陷,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优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认知类型等实际情况有机整合各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2、自主学习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近几年的新课程的实施中,有个别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的语文课一味地让学生自读或自学,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不得要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终不得到解决。学生终归还是学生,基础知识主要还靠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基本能力还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不去组织引导学习,甚至退出教学平台,成为一个旁视者,实质上是把主自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师生平等,是指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但师生在知识上是不对等的,如果教师在知识技能上和学生一样,教师还能被称为是教师吗?我们反对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反对满堂灌,但是一味地讲求“自主”学习,不顾学生知识和信息量不够的情况,动不动让他们围在一起进行所谓的合作,一节课下来,能有多少收获?这和课改前的高耗低效又有什么区别?因此,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剥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的发挥,但不是对教师作用淡化、降低,而是对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

要高度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正确认识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状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生激励作用,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那么,什么才是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有不少教师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热闹”。为了达到这种“热闹”的效果,力争各种活动花样翻新: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读、法庭辩论等形式大量出现在课堂上。这些形式用好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但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设计的这些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需要,把一堂课变成了一出“闹剧”。还有些教师为追求课堂氛围的热闹,使课堂内容难易不分、主次不分、轻重颠倒、枝蔓横生。有些需要学生思考领悟的东西,却非要围成几个小组去讨论;为调动学生所谓的听课兴趣,极力渲染那些容易产生趣味的内容,甚至大讲特讲题外话。诸如此类现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有人说,过去的课堂是“满堂灌”现在的课堂则是“满堂乱”,此话不无道理。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效,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好的一种良好而高效的课堂气氛。这种效果是由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环环紧扣的教学情节、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精彩纷呈的以边活动、全神贯注的身心投入等多种因素自然融全、悄然升温、互相烘托而成,而不是由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哗众取宠的教学语言“哄托”而成。因此,

教师在课堂气氛的设计和引导上,不应只是看重学生是否“身动”,更应看重学生是否“心动”和“神动”。

三、正确认识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课堂讨论却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怎样把握好课堂讨论,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课堂讨论要源于教学需要。首先,课堂讨论要源于教学需要。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把讨论作为一种课堂点缀。教师能否把握好讨论契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来讲,在学生有不同见解、出现典型错误、提出问题之时,都是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其次,课堂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但很多讨论是教师一出示问题,学生马上就投入讨论。学生没有思考、体会和感悟,在讨论时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因而这种讨论,最后往往要么冷场,要么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学生只有对问题先有自己的想法,讨论时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和创新思辨的火花。以上是本人在高效课堂的学习、观察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粗浅认识。无论以何种方式

实施课堂教学,都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日臻完善。高效课堂建设,任重道远,愿广大同行一起执着探索,努力追求。

针对以上所述,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细节:一,课前准备要充分。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表现在课堂上就出不了高效。其次,导学案的编制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二,课堂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不搞“精英”展示;展示内容我们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另外要给学困生说话的机会、板演的机会、出错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关注“丑小鸭”,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有意请学困生回答,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争补差工作在课堂完成。学困生的展示即使出错只要鼓励得当,也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增强课堂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当老师在点拨,其他学生在展示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真正落实学习目标。四,落实好高效课堂评价体系。借用名家的话说就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那些“好看不中用”的课,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叫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