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具有比较复杂的造型、巨大的面积和体积且对质量要求也相当高,这是许多大型设备的共有特点,基于此考虑,本文对有关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方法的合理性及简易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这对于大型设备基础质量和进度的保证及经济技术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处理;留设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确保大型设备基础在其防水性能、承载性能及整体性等方面的状态良好,在进行设计时,要求必须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且不把施工缝预留下来;之所以不留施工缝,还有基于大型设备基础在其内部具有多孔洞和多埋设物,且其设备为多台连动、荷载大等方面考虑。但是在个别时候,还是要把施工缝留设在大型设备基础上的一定部位,因为很多大型设备基础不仅具有巨大的基础尺寸、庞大的工程量,而且还具有比较复杂的造型结构,故需留设施工缝。有关施工缝位置在大型设备基础上的留设,正常不在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图纸设计上进行硬性规定,但是在进行实际工程过程中却显得极为重要;毕竟整个工程质量的高低及进度的快慢都与它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和留设,会导致由于基础的防水性能及整体性受到很大影响而带来渗透和开裂,致使基础的使用年限及承受动力荷载能力大大降低下来;此外,由于施工缝的不当处理,还会让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及正常安装设备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有关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这是大型设备基础在施工中会经常碰到的既重要又复杂的技术难题。以下就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具体的施工实践,就有关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这个技术难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2有关施工缝留设原则的探讨

在进行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时,通常要遵循以下这几大原则:第一,技术条件原则;进行施工缝留设时,必须充分考虑诸如整体性、防水性能等技术条件的承受程度,所留设部位不对使用质量构成任何损害。第二,综合考虑原则;在留设施工缝时,必须针对设备基础的实际情况及其各种施工方法、环境、能力及具体的工期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从中确定最佳位置,并把其确定于编制施工组装时,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时,不得随意临时留设。第三,操作简易原则;应认真复杂性地进行设计施工缝,不仅要做到合理留设,而且在具体施工时也要做到操作简易、方便处理。

3关于施工缝留置方法的探讨

在遵循操作简易这一原则上,有关施工缝的留设通常可结合以下这几种情况来进行留置:

3.1 因受动力影响而不相依,虽有相接,但要求不严,类似这种情况的两个机组之间,或者主基础与输送辊道之间,可以进行垂直施工缝的留设;但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先深后浅这一原则来施工,且跟地脚螺栓要保持250毫米以上的距离(其距离为螺栓直径五倍以上),应留出相邻的那些伸入钢筋。

3.2 在地脚螺栓被包住的四分之一以上的部位(即地脚螺栓下端的160毫米至200毫米的部位),如果地脚螺栓的半径小于18毫米,则在超过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的四分之三的地方可以留置水平施工缝;若两个水平施工缝具有不同的标高,,则应设置成台阶形;若地脚螺栓具有不完全相同的标高、长度或者直径等,则具有比较大的直径和比较多数量的主要螺栓应作为水平施工缝标高的确定依据。

3.3 若大型设备基础对整体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则可以分块浇筑或者进行基础分层。那些振动和荷载都比较小、并且对防渗要求比较低、具有比较简单截面的次要结构部位,都可作为水平或者垂直施工缝的留设部位;若遇到坑槽或者沟道时,在坑槽或者沟道底面及标高的变化处应尽量留置为水平施工缝;但在以下这几个部位尽量不留置垂直施工缝:①被孔洞减弱部分、②基础薄壁构件或臂壁部分、③重要设备机座之下、④设备机座(用轴连接转动)之间、⑤同一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之间。

3.4 对于基础底板或立壁为箱型的水平施工缝,通常在立壁上与底板混凝土面上部相距300至500毫米之间进行留置;对于无梁顶板,或者内外立壁,其水平施工缝可留在顶板下面300至500毫米的范围;对于内隔墙,其水平施工缝可留在其顶板以下一千毫米的地方。

3.5 对于那些设备基础呈隧道式的施工缝,通常设在其基础形状具有明显不同的部位,诸如墙与顶板、柱子交接的地方或者具有中间平台的地方等等,,

3.6 在以下这些部位可留水平施工缝:①地下室梁板跟基础相接的地方、②外墙在底板上面和顶部梁下面20毫米的地方等;但有关梁板下表面跟施工缝的距离以及基础上能够支承的长度,应该根据支承长度或者深入墙内的钢筋长度来进行确定;就地下室梁而言,其垂直施工缝可以在梁跨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留置;就板跨而言,其垂直施工缝可在次梁跨度中点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留置。

4进行施工缝设置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4.1 所设置的施工缝,尽可能地维持在水平或者垂直状态,若截面存在最大剪应力,则易遭到破坏,因而也尽可能不产生出斜截面。

4.2 进行分层施工,垂直施工缝在每一层的具置,必须让其不在同一截面且上下错开,其错开距离应大于一米左右;若垂直施工缝缺少配筋,则必须补插筋,其直径、长度及间距分别为14毫米、550毫米及500毫米左右,为加强连接,则须双向配置;此外,也可把插筋补插在施工缝的垂直面上或者台阶上。

4.3 具有一定防渗透要求的地下室、坑槽或者坑道常被设置于大型设备基础内部,为把接触面积及延长渗水路线增加起来,其外墙壁施工缝常被做成阶梯缝、凸缝或者凹缝等形式。为方便清洗,通常把凹缝这种形式应用于外墙的垂直施工缝,把凸缝应用于外墙水平施工缝,把平缝应用于厚度达三百毫米以上的内墙垂直和水平施工缝。

4.4 对于外墙与防水要求高的设备基础底板的垂直施工缝,因其位置低于地下水位,故要埋设塑料止水带(或镀锌板止水带);为达到止水的良好效果及有效制止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对于某些特殊部位,诸如对防渗要求严、或具有比较小的墙厚度等,也需把塑料止水带(或者橡胶止水带)埋设于施工缝部位。为方便接缝上的混凝土浇捣密实,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加厚局部墙壁,即在其中间部位安装止水带时;为有效制止因温度原因而带来的渗漏,对那些具有较长基础尺寸的,其处理方法通常以留设后浇缝带为主。

5关于施工缝处理技术的探讨

5.1 为让新旧混凝土能更好地结合,就必须处理好施工缝,而有关基础结构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这个施工缝;通常是通过这两方面途径来进行处理的:第一,促使接缝处混凝土抗剪强度增大起来;第二,尽可能不让混凝土因留缝而使抗剪强度下降;这样可让设备基础的整体性能及动力作用的能力得到有效保证,不让渗漏、裂缝出现于接缝触处,从而让有关设备的安装及其正常的生产使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故在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有关施工缝必须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加以处理,尽最大努力不把缺陷遗留下来,让设备基础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5.2 以施工缝处理方法来进行有关施工缝处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处理。其处理过程如下:混凝土强度≥1.2Mpa时,应把接缝截面的污物及各种杂物清除掉,并用高压水枪把那些表面凿毛(施工缝混凝土)进行冲洗;为把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松动石子及水泥薄膜等进一步进行处理,可以清水来进行冲洗;等其湿润再摊上厚二十公分的水泥砂浆来作为接浆层,以混凝土进行浇筑,为让混凝土和砂浆能混合均匀,再以振捣器进行振捣来促使摩擦力的形成,从而让抗剪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3 对于垂直施工缝,其继续施工时机应选择在已完成浇筑混凝土首次变形完成其收缩比且较为稳定后。对于那些因突发原因,如临时停电、停水等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缝,可把满足这种规格的附加钢筋,即其长度大于500毫米、直径为12毫米左右,双向插放于垂直及水平施工缝全面积上,且每测应深入施工缝达250毫米以上,其届封面可以不必严格处理。若浇筑出现临时停止,则水泥初凝时间仅为稍过,因带来了流动性的丧失,底下混凝土仍具有一定塑性,但是有关结发白并没有产生,因而可以不作施工缝处理,在具体施工中应进行二次振捣。

6结束语

总之,处理大型设备基础的大面积施工缝,其工序不仅比较复杂,而且较麻烦及困难;具体操作起来往往是既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在侧面、比较狭窄工作面或者具有密集钢筋等等情况下,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对于这些重要部位的施工缝应进行认真处理,以确保大型设备基础工程的质量及整个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铁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J].安徽建筑.2001.11

[2]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1

[3]孙柏峰.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裂缝控制及降温保温工艺探讨.[J].安徽建筑.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