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干源:在DVD里爱上表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干源:在DVD里爱上表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演员,辽宁人,47岁。2010年以《钢的琴》一鸣惊人,并因此成为第三个在东京电影节上拿到影帝奖杯的中国人。2014年,王千源会有《飞鱼服绣春刀》《黄金时代》《太平轮》三部重要作品问世。

王千源的父亲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一级演员。不过,王千源跑去学表演、当演员、拿影帝,似乎跟“家学渊源”之类的事情沾不上边。

从裁缝到演戏

80年代末,王千源在职业高中学习服装裁剪,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他要靠裁缝这门手艺为生。但是,他决心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去深造,而且最好不要把裁缝手艺丢掉。于是一个不知道该说靠谱还是不靠谱的主意,在他脑子中出现了——考艺术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可惜他连续考了三年,还兼报了导演和舞美等专业,仍然没考上。

考学期间,王千源还一直千着裁缝的活儿。有天晚上他光着膀子在案头工作的时候,父母溜进来跟他商量,能不能别再死守这些要求美术功底的专业,顺便报考个“相对容易”表演试试?要不然再补习两年美术,也未见能考得上!从此,他做裁缝的桌子上面多了一摞报纸,每天闲着没事就开始字正腔圆地念报纸。等报纸念熟了,发音没问题了,就开始到排练场,学习怎么走形体。几个月之后,王千源在妈妈陪伴下去北京考试。他住在招待所里背考试题,跟其他考生在一起切磋表演,因为过于焦虑,长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根白头发。

然后他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他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但对表演说不上热爱,甚至到毕业还在考虑转行的事情——拿到中戏毕业证的当天,他打了个面的到北京电影院,对着一本摄影教程学的书思考未来职业方向。

看碟才开了窍

1997年王千源毕业分配到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从石头演到树,从星星演到太阳,磨了几年。而真正让他坚定干表演这一行业的,是这一段时间里他看到的好电影和好演员的表演。那几年他家里攒了很多碟。从VCD到D5再到D9,差不多占半面墙。看碟的方式是揪着一个人系统地看,比如看德尼罗,就从他最早的《出租车司机》一直到后来的《拜见岳父大人》系列;看戴刘易斯,就从《我的左脚》《因父之名》一路看到他闯荡好莱坞之后的作品。他也会反复看同一部电影,从中汲取养分。阿尔·帕西诺的《闻香识女人》,王千源看了不下十遍。

“这么多好的演员在展示着生活,让我爱这一行。有人靠笔和纸来传达对社会和人的见解,画家用油笔,音乐家靠的是音符,政治家是靠管理和贡献,我作为演员就可以靠我的肉体、精神、情感展现对爱情、人生、人性、灾难、宇宙、天堂的看法。”

看了足够多的好电影,揣摩过了足够多的好表演,在四十岁上下,王千源终于成了一个好演员。

对话王千源

Q:电影的意义或力量在于什么?

A:它的再现功能。比如说,我们想追回到钢铁厂看80年代是什么样,电影就比其他的艺术方式多了动态性,可以再现当时的感觉,使人产生回忆。电影有启示的意义。比如说,《辛德勒名单》那样的电影,告诉你二战,告诉你这个社会不应该再有这种残酷的事情发生。而且电影有娱乐价值,大家想哭想笑了,都可以去电影院,作为人的一种文化生活。电影还有教育的意义,它能够深层的影响着社会的一些群体,作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左右着一些人的情感的变化。从最低级的角度来讲,电影解决了不少的就业(笑)。

Q:你从电影里看到学到的是什么?

A:我学到的主要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对爱情、对世界也会有一些“苦大仇深”的看法,看《悲惨世界》之类的电影后,就觉得怎么跟我那么相像。后来陆续看了《光猪六壮士》《阳光小美女》这样的电影,就慢慢地改变了人生的态度,看世界的角度和心态就不一样了。当然,从电影里也能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貌,但电影展现得不一定正确,其实是一个参考。现实不一定就是电影中那样。

总体来说,我通过电影认识了世界,认识了我的工作,也通过它体会到生活的态度,并和自己的人生相结合,发现人不能把自己局限住。我现在想学导演,其实也是想换个角度看看,表演是什么样的。我再表演的时候感觉就更丰富了。这有点像你作为一个大人,也可以突然间用一个孩子的角度,变换一下心灵,去感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