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内容面临委缩困境,综合运用现代多学科理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困境;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明确规定要“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在不断地被遗忘和萎缩,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深刻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面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下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基本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衰退的过程,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体育历史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数民族体育转化研究”已逐步深入,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已逐步形成。但是大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经验性的、定性的方法为主,概括性和抽象性、实验的方法较少,并且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没有连续性,在概念、特征、内容上的研究只有简单的概括,对研究意义方面所涉及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不够新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学的的研究中所提到的项目和教学方法不具有广泛性,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应用价值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等到有效的解决。

二、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研究

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拥有崇高的权威,国家和地方运动会也不得不围绕奥运会项目设项比赛。一方面,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方面面临被排斥和忽略的危机,西方体育以竞技性为特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模式,这种竞技模式不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讲究“文雅’,强调技巧性,强调完美的特点,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全部吸取西方体育的模式来发展,否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将逐渐丧失民族文化汁味,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现代社会极力提倡的“竞争”意识,从而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局面,如在学校体育中,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设置较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置较少,教学大纲没有有效执行鼓励开展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政策[2]。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原来的原始祈福、武力保家转变成为人们丰富节日、喜庆的活动;(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些项目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其民族性逐渐削弱,如传统武术演变成竞技武术、赛龙舟、射击等已逐渐淡化其民族特征,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逐渐减少,如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通过口传身授的承继方法流传,从“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外姓人不传”的武术传授戒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被限制[3]。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继承沿袭,是在长期的共处和交往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断融合,它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特征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迅速,从民族传统体育中通过挖掘、整理、分析,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具有健身性、普及性、传统性、民族性、群众性、对抗性和趣味性这些具有实际功效的传统健身项目向全民健身推广[4]。尽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如研究的各学者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团队的整体规划,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发展的观点比较单一,没有整体性,其所站的高度不够,只是简单的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没有创新地提出实质性的价值理念,研究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到有效开发,对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较少。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寻求发展,既要考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又要分析在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的现实,努力寻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效的发展空间,只有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借鉴吸收西方体育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丰富现代体育的科学内涵[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健身、娱乐、养生等方面的价值,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化,实现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构建、相互融合。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价值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发展群众体育,增强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起来会更加放松、舒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和身心兼练,其项目很多都以自娱自乐的逍遣性与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迎合大众,使民众在这些娱乐活动中,直接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挥发,符合全民健身需求且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就有必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造、加以创新,适应全民健身的融合性,重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回归。我国民族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乐气氛,使人们在参与或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了愉悦,不仅拓宽了社会的交往,增进相互间情感交流,而且使人们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获得了健身健心的效果,它强调身体锻炼过程中,既要突出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要重视健身活动中的养生保健作用,使身体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在健身思想和健身的理论方面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以修身养生为主,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目的,向表演性、技击性方向发展[6]。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摇篮,把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民族精神,可以解决学校因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相对较少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选择合适的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堂,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造,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这将对终身进行健身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7]。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养生、娱乐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非本质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和渗透性比较普遍,对各国的文化的认同性得到增强,各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一个民族文化从外来文化的入侵,到磨合,到接受,到融合与创新,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选择、取舍和创造的历史过程,08年北京奥运会,赋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新的体育形式出现,作为闲暇娱乐和交往方式的功能将有所扩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经济和文化优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将强制让经济和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接受,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强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的观念、价值观得以推行,如果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只停留在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没有与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统一思想,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进行创新与发展,那我们民族的传统体育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挫折,所以我们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力争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让它们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精华与糟粕共存,必然存在着某些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地方而使其发展滞缓[8]。民族性较强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相适应,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向全球化方向传播,并与世界文化相融合,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要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中开发和利用民族性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形式,要走出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陷阱,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9]。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步入全球化的道路过程中,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真正与“全球性”获得整合,将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传统体育经过创新与改造,才能顺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江夏学院校级课题(2011C035)。

参考文献

[1]陈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2(5)42.

[2]〔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95-296.

[5]陈丽珠,黄建文.21世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1(2)19-20.

[6]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4)73-76.

[7]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3)35.

[8]谢丽娜.民族传统体育学与体育现代化[J].体育文史,2010(1)16-17.

[9]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