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羌虫病与血液系统的损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羌虫病与血液系统的损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羌虫病的特性以及其对血液系统损伤。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从2010―2011年的病历资料中找出相关资料,经过分析得出羌虫病的特性、对血液系统的损伤以及如何治疗此类疾病。治疗血液系统的损伤使用静脉注射氯霉素,同时注射丙球蛋白的方式。结果 静脉注射氯霉素的同时联合使用丙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对于因羌虫病引起的血液系统损伤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丙球蛋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丙球蛋白的注射不宜过多。 结论 感染了羌虫病后很容易被误诊成为其它类疾病,因此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在治疗因羌虫病引起的血液系统损伤时,运用氯霉素静脉注射和丙蛋白注射联合治疗是比较好的方式,值得在临床实际中推广。

[关键词] 羌虫病;血液系统损伤;治疗;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89-02

《风俗通》曰:“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固相劳问,必曰无恙。”恙虫卵孵化成幼虫后,爬行到草地或农作物上,一旦有人坐卧或接触,恙幼虫便爬到人体身上叮咬,病原体进入血液后,出现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症状,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变[1]。为了分析羌虫病的特性以及其对血液系统的损伤,该次分析的患者病历选取分别是2010―2011年该院收治的感染羌虫病患者,其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7例,这些患者均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长虫病症状,经确证后为羌虫病。现报道如下。

1 羌虫病的概述

1.1 羌虫病的概念

羌虫病又称丛林型斑疹伤寒,或称红虫病。其致病主要为被带有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恙虫幼虫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热病[2]。

1.2 羌虫病的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虫最常见的宿主。主要症状有:在螯口处形成特有的无痛性洞穿式溃疡性焦痂;局部淋巴腺发炎肿大;自发病日起4~5 d开始,躯干先出现红疹继而扩至四肢及脸,约第9~10病日间会消退;常伴有头痛、出汗、结膜充血、昏迷、末期心跳衰竭、休克等症状。

羌虫病的潜伏期为4~21 d,一般多为10~14 d。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可以在1~2 d内达到39 ℃以上,最高时可达到40.5 ℃。多呈弛张热型,偶有畏寒或寒战,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程进入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神经系统的表现为神经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循环系统可有心率快、心音弱、心率紊乱等心肌炎表现;呼吸系统出现咳嗽、气促、胸痛、两肺音等肺炎现象;血液系统出现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并常伴有出血现象。第3周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如果医治不及时,部分病情严重的会出现死亡现象。我国北方流行的羌虫病夏季型较南方严重,秋冬型较南方表现轻[3]。

1.3 羌虫病的发病原因

1.3.1 传染源 啮齿类动物为主要的传染源。我国南方以黄毛鼠、褐家鼠为主,北方则是以黑线姬鼠、社鼠为主。啮齿类动物感染后并没有症状,但病原体却可以在其内脏中长期生存,故啮齿类动物就成为了该病原体的主要宿主。此外,兔子、猪、禽类以及鸟类也有可能携带羌螨。

1.3.2 传播途径 羌螨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已证实能传播本病的数十种羌螨中以地里纤羌螨和其红纤羌螨主要传播媒介。羌螨喜生活于暖湿的丛林绿野、溪畔湖岸,这些地带鼠类潜行,羌螨幼虫因叮吮感染羌虫病病原体的鼠类体液受到感染,病原体在幼虫体内繁殖,经蛹、稚虫、成虫和卵而传给第二代幼虫,幼虫再叮咬鼠类使其受到感染,如此循环,形成自然疫源地,因此羌螨既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也是羌虫病病原体的原始储存宿主。人因进入林地被羌螨幼虫叮咬而受染。羌螨仅幼虫为寄生性,其余阶段自营生活,且在一年终多仅吸吮一次人和动物的体液,但由于病原体可经卵下传幼虫,因此传播羌虫病的是感染病原体的第二代幼虫。

该组43例患者中,37例传染源来自于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受到羌螨的叮咬并发感染而致。另外6例患者,3例来自于猪,2例来自于禽类,1例来自于兔子,均为发生咬伤而染病。

2 羌虫病的预防及误诊情况

2.1 羌虫病的预防

羌螨喜生活于暖湿的丛林绿野、溪畔湖岸等地带,因为这种地带里有比较多的啮齿类动物。现在开发出和试验的疫苗只对同源株有效,但是还没有一种抗原对于所有抗原性不同的恙虫病东方次体株有效。因此如果是需要长期野外或在森林工作的人员就要采取每周一次注射多西环素的方法。而如果知识需要经常在田地里种植的农户或人员,就要采用皮肤可用驱虫剂、穿用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浸渗的防护服,或者使用二乙甲苯酰胺(diethyltoluamide)制剂如OFF、DEET等喷雾(可用于衣物,也可用于的皮肤)等[4]。但是上述方法都不能沾水,一旦沾到水效果马上消失。防止恙螨叮咬的这些化学药品其实更适宜用于衣物,不到必要时最好不要直接用于的皮肤上。在野外作业和种植的人员,一旦发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该及时的到当地医院就诊,不能延误太长的时间。

2.2 羌虫病的误诊

由于感染羌虫病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四肢无力、淋巴结肿大、出血、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器官损伤等现象,因此在患者到医院诊治时常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经常会被误诊成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性病毒肝炎、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该组患者中4例患者在初诊中出现误诊,2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另有1例误诊为急性传染性病毒肝炎,后于复诊中均最终确诊为羌虫病。

2.2.1 支气管肺炎 由于患者会表现出咳嗽、咳痰、胸闷以及肺部音,在X光下肺部会出现阴影,因此被误诊成支气管肺炎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2.2.2 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感染羌虫病东方次体的患者会出现反复发热引起的咽喉痛、剧烈咳嗽以及咽喉部充血的明显现象,比较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使得医生在诊治时忽略了皮疹、焦痂以及溃烂等羌虫病的典型症状,因此将患者误认为成上呼吸道感染。

2.2.3 急性传染性病毒肝炎 在患者感染羌虫病东方次体之后,由于病毒的刺激会使患者的肝脏和脾脏出现充血、肿大以及网状皮质增生的现象,这是急性传染性乙型肝炎的典型症状,所以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检查时会将羌虫病误认为成此病。

2.2.4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于羌虫病的皮肤溃烂、焦痂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症状与单核细胞增多症很相似,尤其是有些患者表现出浅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这就造成了医生正确的对其所得疾病做出判断的影响,直接导致患者被误诊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2.5 泌尿系统感染 羌虫病经常会造成人体的肾损害,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较少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通常男性会出现焦痂、皮肤溃烂,会肿痛等现象;女性患者则会出现大外侧以及等部位出现焦痂。因此很容易地被误认为是泌尿系统感染,延误了正确的治疗时间。

2.2.6 如何解决误诊 目前对于羌虫病的误诊情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培养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时的认真态度与仔细程度,以这种方式间接的缓解此类病症的误诊情况。

3 羌虫病引发的血液系统损伤及治疗方法

3.1 对血液系统的损伤

羌虫病东方次体的感染会导致人体血液系统的损伤,使得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下降,血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流失等现象,直接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渗血、内出血、脏器出血、凝血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的现象。病人长时间体内出血、脏器出血以及凝血功能下降会导致病人出现缺血和贫血的现象,也可能出现伤口不愈合,造成二次感染的现象[5]。由于血液系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系统,也是最大的免疫系统,因此如果患者感染了羌虫病东方次体,不及时医治的话,很可能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死亡。

3.2 对于血液系统损伤的治疗方法

3.2.1 治疗方法 为患者静脉注射氯霉素25 mg/d,并联合注射丙球蛋白,疗程为3~5 d,如还有体温不正常的再追加2 d左右的治疗时间。

3.2.2 注意事项 丙球蛋白是一种提取于静脉血之中的人血丙种蛋白(含10%蛋白的丙种蛋白血清),其对人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红肿和疼痛、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对婴儿与孕妇不利,不宜这些人群使用。丙球蛋白也不能反复注射,以免引起过敏现象。

[参考文献]

[1] 司崇文,田庚善.现代传染病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63-265.

[2] 陈香蕊.恙虫病和恙虫病东方体[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67-68.

[3]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8.

[4] 彭胜权,李惠德.温病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5-66.

[5] 谭永红.恙虫病146例临床分析[M].陕西医学杂志,2008,27(9):56-59.

(收稿日期: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