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影响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二元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影响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二元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入手,从两个方面分析造成不公平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从重点学校和户籍两个方面入手;二是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最后根据这些原因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政策;收入;城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经合组织的一份有关公平教育的评估中,将其定义为:“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fai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第二个含义是覆盖(inclusion),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它的内涵有三个意思:“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现状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策、法律、教育设备投资以及人力资源上为促进城乡教育发展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承认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仍然存在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拉大?在当前的教育中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我国当前教育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教育结果的不公,还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大。教育资源实施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分配给各级各类的学校,以促进各学校的办学效益。当前我国的城乡教育经费执行状况差距很大,农村普通中小学的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的同比基本保持在80%―90%,始终不足100%,这表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性投入上始终存在着城乡差异。城乡学校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上也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些势必都会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造成的影响

造成当前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的政策。当然制定的政策是受我国的国情所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限的教育资源还不能使全国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倾斜。

首先,看一下重点学校政策对城乡教育公平的影响。“重点保证,优势扶持”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政策。这一政策对集中优势资源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历史性作用,但这一政策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它是一种非均衡的教育发展战略,或者说是受严重的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有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这种不平等、非均衡的战略思想在198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分批分期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有非常具体的体现。该决定对重点中学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设备和实验室配备、教育经费、基建投资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重点中小学校的几点建议》《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重点中学》)。重点学校政策就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师资、设施与设备、经费等)集中投放到少数学校,供为数很少的、学生中的“精英”享受,它与“人人平等的受惠于教育”和“教育均等化原则”是背道而驰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是:重视重点学校,忽视一般学校;重视名牌、优质学校,忽视困难学校,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发展极不均衡。而这些重点学校或者说优质学校的分布在城乡间是极不均衡的,重点学校在农村地区分布过少,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重点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分布在城镇地区。同时对这为数甚少的重点学校的过度倾斜性投入加重了农村普通学校的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对农民子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在这样的学校中念完小学、初中、高中。这样的后果是,重点学校政策虽然培养了大批人才,却是以牺牲大多数非重点学校即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换来的。重点学校政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它拉大了城乡间客观上本已存在的教育差距。

其次,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户籍制度的核心不是居住地的记录,而是和居民的城乡身份相联系的源配置制度。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但户籍仍然是一个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分布的重要变量。

再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对教育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在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数量上,还体现在教师的质量上。2003年,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比为:小学19.31∶1,普通中学16.90∶1,农村分别为20.09∶1,19.92∶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同时我国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在图书、仪器、校舍、场地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在现阶段,受经济发展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等条件的制约,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分配方面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现状,决定一个孩子今后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孩子能力的高低和努力程度,而在于孩子所处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是生长在农村还是城市。”城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会明显地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教育公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的教育差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城市的孩子拥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多,有较好的教育环境,家长比较注重拓展孩子的视野,注重各种智力、能力、兴趣、特长的培养,而这些都是需要教育投资的,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这些教育经费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承担不起的,因此农村的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接受教育、发展个性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国家运作作为强大的支撑。政府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对教育政策取向至关重要,所以政府应该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与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差别是互动与同构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教育的公平发展也是可以运用国家的调控政策,寻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的方略,首先需要一种宏观的视野,需要对此做多维度与立体式的思考。从国家的整体教育格局,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政治、人口、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出全局性的、可持续的、和谐的教育发展战略。这样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侧重教育的公平发展。

(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依赖于宏观制度环境的变革与改善,同时更应加强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自身的改革。缩小差距应该成为教育制度和政策建设的主题,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政策导向。

1.取消重点学校政策。重点学校虽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是以损害占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教育利益为基础的,与教育公平的时代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要取消所谓的重点学校,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良好的教育资源更多地流向农村学校,使更多的学生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促使城乡教育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

2.深化改革户籍制度。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户籍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作用。户籍制度的存在不仅影响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的自由发展、城乡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流动等,因此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近日广东已经颁布新的户籍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差异,所有的户口簿上都标着一样的居民户口。没有户籍这一“身份”的限制会大大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相信我国户籍这一道屏障终将会消除的,为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三)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而农村恰好极度缺少这样的人,因此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使农村人口能掌握专门的技术,有效地使用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既能发展农村的经济,增加收入,还能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了有能力投入教育了,不一定就会使教育机会增加,还要转变农村的教育观念,增强农村的教育意识。转变农村家长的读书无用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长远利益,放宽他们的视野,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就让孩子辍学打工。现在普遍存在城市的家长更注重对教育的额外投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还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特长班,而在农村家长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不会额外发展其他特长、兴趣,这并不是要增加孩子的负担,而是必要的校外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没有的。

总之,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被人们更多地研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减小这种差距的有效方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同时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效率,促进城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Field, S., M. Kuzera, B. Pont, No More Failures: Ten Steps to Equity in Education

[2]胡华瑞.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财政投入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赵燕.教育公平视域中的“穷人教育”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姜艳丽,1990年生,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民族学院教育学院201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