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倒闭来袭,担保的“自救”与“急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倒闭来袭,担保的“自救”与“急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有着4年担保公司从业经验的部门经理李林(化名)来说,消息来得有些猝不及防。2015年12月14日下午3点,同事在电话里告诉他:老板欠钱跑路了!他有些不相信地反复确认,随后拨通老板电话,发现已是关机状态。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赶到公司一看,一群债权人已经围住公司高层,讨要公司向他们募集的3个多亿的私募基金本息。这时,李林和公司人员才知道,公司以发行“私募基金”为名在外融资的金额已超过3亿,“估计会更多,在核算自身资产还不上欠债后,老板就跑路了。”(1月25日《长江商报》)

李林之所以“没想到公司以这样一种方式做垮”,那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担保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代偿破产、自融自担而引发的“倒闭潮”早就不是新闻了。数据显示,相比于2012年,全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减少692家。而这些减少的公司,几无例外的“倒闭”了。所以,李林的“遭遇”并非是孤立的,“倒闭潮”也并非只是中小型民营担保公司的厄运,担保“倒闭潮”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种种迹象显示,几乎所有的民营担保企业都陷入“不转型即等死”的状态。即便是地方政府国资担保企业的盈利和代偿情况也不容乐观。

“担保公司大规模倒闭,盈利模式是重要原因,2%的收益不足以承接100%的风险。”一如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总裁常虹所言,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推进、民间融资市场的不断扩容,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间金融机构难免良莠不齐,更多资质不高担保公司的倒闭已无可避免。可以预计,今年担保行业或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大洗牌”,“多米诺效应”短期很难终结,一轮“寒彻骨”的“清洗”之后,最多会有1/3的担保企业能够存活下来。之所以有此论断,是因为担保这种以小博大的游戏越来越玩不下去了,尤其是随着监管趋严和实体经济的下行,担保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同时,经济的持续下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也直接加大了担保企业的风险。在金融领域的朋友称,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都很谨慎,许多中小型担保企业都难以获得授信,这等于直接掐断了担保业的主要盈利来源。

担保“游戏不好玩”,不但“倒闭潮”愈演愈烈,风险大暴发也越来越严峻。就担保“危局”而言,政府、社会、借贷双方都应高度重视,尤其是政府必须将担保中的风险放在更大范围、更为宏观的层面上来加以研究和规范。一要进一步落实“新非公36条”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民间融资资金“流动”,如通过局部的宽松货币政策,给急需资金的合规企业定向解决资金需求,并将一些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机构吸引到国家的正规金融机构来,让民间借贷更多地从“地下”走到“地上”,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运行。

二要尽快厘清非法金融活动的特点,正确的界定合法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引导和维护合法的借贷关系,对于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打击和取缔,让违法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当然,合法的融资性担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出了不少力,国家应在政策给予扶持。就发展而言,担保企业应摆脱高度依赖银行的现状,未来应向有寻求上市、参与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方向转型。

三要建立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如科研机构可通过民间借贷风险指数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民间借贷风险预警,政府部门可通过财政监管、税务查账、工商年检等方式来预测和防范企业风险,并引导企业和民众增强经营投资风险意识。如果担保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代偿破产、自融自担而引发“倒闭潮”,政府首先应稳定民心,还可通过人大追加预算,拨出财政资金救市。惟此,才能避免担保企业倒闭破产引发社会秩序紊乱及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