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的必要条件。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关键词 绿色生态住宅;性能评价;灰色聚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X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4-0076-05

所谓绿色生态住宅,是根据自然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组织,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序循环、转换,并与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高度和谐,创造出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2~3]、模糊评价法[4]、生态足迹法[5]、灰色关联投影模型法[6]、可能价值法及旅行费用法[7]等方法,但是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运用进行评价的比较少。特别是对绿色生态小区环境评价的研究没有相关的文献。因此,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性强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开发的必要条件。

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为了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全方位评价,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如实地反映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目标的构成,反映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支配关系,而且指标体系的繁简也要适宜。

(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每个指标项都应能独立地反映小区的某一个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评价结果可以全面地反映小区的整体效果及其综合效益。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使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尽量消除人为的可变动因素的影响,使评价对象之间存在可比性,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可量化原则。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都应定量化,对于定性指标,应该通过现代定量化的科学分析方法使之量化,这样有利于进行分析与处理。

(5)可行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保证通过一般的比较简便的统计方法或者查阅资料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以便于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绿色生态住宅不仅仅是指绿化率,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的内涵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的全方位的、立体的环保工程[8]。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涉及众多因素,本文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的特点出发,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绿色开发系统和绿色管理系统共计十二个方面,描述了绿色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的要素及主要内容,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3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模型中,权重值的确定是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9]。根据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别确定各一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和各三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4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住宅小区环境性能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其中的每一项功能都是一个灰数;另一方面评价因素具有线性变化特征。故选择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进行环境性能评价[10]。灰色聚类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5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模型的应用

本文以石家庄市A小区为例,说明其评价过程。该小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部,规划总用地面积12万m2,其中总建筑面积25.15万m2,绿地率61.9%。居住总户数1 422户,约容纳4 550人。根据小区的环境性能评价的实际指标值,按照表1指标体系内容,小区环境性能指标实际值及指标的延拓值x0j和x5j见表2。

6 结果分析

从表3中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小区绿色生态住宅环境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

评价结果为较好类的系统为: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在水环境系统中,各指标比较优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回用率、节水器具使用率分别达到100%、35%和100%。在气环境系统中,室内通风效率为95%,小区空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光环境系统中,各指标较理想,无论是小区的光环境,还是室内光环境都处于较好类别;小区自然采光的面积比例较高,为100%;而小区的光污染较低;自然采光房间数比例、使用节能灯具比例和日照房间比例都比较高,分别达到95%、100%和95%。在绿化系统中,绿地率比较高,达到了61.9%,植物种类较多。在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中,生活垃圾收集率、生活垃圾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和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率都比较高,分别为100%、70%、100%和100%。在开发系统中,在二级指标中,可以看出规划设计系统指标的综合评价为一般类,公共设施配套和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为较好类。该小区的容积率为2.10,公摊面积为27m2;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公共活动场种类达到8种,医疗、教育、购物设施方便,离住宅小区仅900 m;在交通系统中,道路用地占地率为13%,每户泊车位达到0.9个,小区有无障碍设施,人车实现分流,小区与外部交通联系极为方便。在管理系统中,开发商已经开发的项目较多;物业收费合理。正是由于这些系统的指标相对较好,使该小区在对上述的7个系统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类。

评价结果为一般类的五个系统为:能源系统、声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建筑材料系统和小区智能化系统。在能源系统中,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低,仅达到10%;建筑节能比例处于中等水平。在声环境系统中,白天和夜间噪声音量较高,分别达到42和33 dB;分户墙计权隔音量为52 dB;楼板计权标准撞击声压级为63 dB。在热环境系统中,绿色能源的利用比例不高,仅为10%。在建筑材料系统中,绿色生态体现得不突出,3R材料的使用比例为30%;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率仅为60%。在小区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中仅安全防范子系统达到三星级标准,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子系统才达到二星级标准。

为了不断提升小区绿色生态环境性能,创造更好的环境,该小区应进一步加强对评价结果为一般的五个系统的管理和改造。第一,在有条件的楼房扩大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第二,加强对各种车辆的管理和控制,减少白天和夜间噪声;第三,在采暖、空调及热水供给系统中尽量使用绿色能源;第四,增加资金投入,改进小区的信息系统,使之达到三星级标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曾卫,张颖.关于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11):19~22.[Zeng Wei, Zhang Ying.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 Residential Quarter[J]. China Real Estate Finance, 2005,(11):19~22.]

[2] 胡习英,李海华,陈南祥.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3):270~273.[Hu Xiying, Li Haihua, Chen Nanxiang .Analysis on Indices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40(3):270~273.]

[3] Kang S M.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Korean Composite Environmental Index[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3(2,3):159~174.]

[4] 王金叶,程道品,胡新添,李铭.广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5~8.[Wang Jinye, Cheng Daopin, Hu Xintian, Li Ming. Fuzzy Evalu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uangxi[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21(4):5~8.]

[5] Matthew A,Luck G.Darrel jendrdtte the Urban Funnel Model and th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systems,2001,4(8):782~796.

[6] 吴开亚,李如忠,陈晓剑.区域生态环境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5):473~478.[Wu Kaiya, Li Ruzhong, Chen Xiaojian.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3,12(5):473~478.]

[7] Caroline M J Ducros,Chris B.Joyce FieldBased Evaluation Tool for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9):252~267.

[8] 曾卫,张颖.大力倡导绿色生态住宅[J].上海房地,2006,(1):27~29.[Zeng Wei, Zhang Ying. Initiative Proposal Concerning Green Ecologic Residential Quarter[J]. Shanghai Real Estate, 2006,(1):27~29.]

[9] 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19. [Du Dong, Pang Qinghua. Moder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ostmortems[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5:12~19.]

[10]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0~92.[Liu Sifeng. Gre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Beijing: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1999:80~9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