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乡贫富差距的计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贫富差距的计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城乡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本文着眼于经济角度对城乡贫富差距进行分析,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着手,通过经济模型,借助OLS方法,得到城乡贫富差距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稳步推进城市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贫富差距,城市化,产业结构

一、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历史和现状

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现象。建国后,我国在政治社会领域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控制模式,禁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批人口被强制性地归入农村,城乡之间的财富分配也明显呈两极分化态势。

1978年—1985年,随着我国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城乡贫富差距曾经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是,1985年后至今,城乡贫富差距再次拉大,到1994年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贫富的比率达到了2.86。有学者采取对全国家户十等分组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了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城乡差距,结果发现,中国最穷的10%人口基本上在农村(99.58%),而最富的10%人口大多在城市(88.12%)。

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城乡贫富差距的计量分析

造成中国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这里仅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城乡贫富差距的几个原因,分析其具体影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收入决定消费,消费能力反映了收入的高低,因此选取城乡消费水平比例来对贫富差距进行度量。生产能力的差距直接会导致城乡贫富的差距。我们可以用农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反映这一差距的变化。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础,这里我们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表示这一因素。

人口状况可以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反映。

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残差项et的?子统计值为-5.417,小于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1.953,故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对各个变量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各变量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采用剔出变量法解决多重共显性的问题:经过筛选,将经济意义相对较弱的变量X2t予以提出,保留X1t和X3t。

通过模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当农村人口比例减少一单位,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城乡贫富差距增加0.5752单位;当农业产值比增加一个单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差距拉大0.2595单位。所得结论与经济意义和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会先恶化,后改善,而这一过程也是城市化过程。实际上,进入城市的农民对城市发展有着极大贡献,却无法享受市民待遇,这必然导致城乡差距加大。同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工业化过程,随着工业化不断进行,社会财富不断丰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工业反农业,城乡贫富差距将缩小。

三、解决城乡贫富差距扩大的建议

结果显示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对城乡贫富差距是有影响的,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1、完善宏观调控,为农民转市民提供好的宏观环境。加强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革各种福利制度,使农民能够和城里人一样分享改革的成果。加强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流通,使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延伸到农村中适宜的各个地方。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民转市民提供制度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培养农民在城市的生存技能,特别注意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权益。

3、加快城市建设,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物质条件。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城市住房建设、道路建设、园林建设等。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卫星城市,合理规划大城市发展。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大我国农业合营成分,建立起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在各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产业,使农产品标准化并进入商品市场进行流通。大城市应对农民开放,中等城市更不例外,而小城镇则要谨慎。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服务机构和文化教育机构,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形成的将是一个是不平衡的社会。因此,必须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交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

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不久的将来,城乡贫富差距将会缩小。

参考文献:

[1]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财经,2004,(03)

[2]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丁任重,陈志舟,顾文军.“倒U假说”与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J】.经济学,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