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烦人的房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是离不开房子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遮风避雨、安身立命。我原先是在乡下工作的,房屋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住在父母建盖的四合院里,要不是听别人把房价议论得天花乱坠,我几乎忽视了房屋的存在。后来调到县城工作,在别人为我祝福的时候,我却在为租一个落脚的地点而奔走。
城里的房子不仅是用来居住、生子、传代,它还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追求和品位。贫穷的人只图遮风避雨,房屋极其简单;工薪阶层尽其所有图个舒适,住上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富人们住的房子富丽堂皇,珠光宝气。而像我这样从乡下到城里的移民,能有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也就成了一种奢望。在朋友同事的多方帮忙之下,总算找到一个落脚点,付了一年的房租,心中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此时,我突然间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房子的话语是那么丰富。“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寄人篱下”,这都是我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住了三个月,房屋主人的儿子从外地回来结婚,我不得不又在城里另选住所,如此三回五转,游击队一样的租房生活让我苦不堪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感慨竟然成了我心中深深的慨叹。在这个不入流的县级小城中拥有一套住房,成了全家人的梦想,可是房价就像坐了火箭一样直往上窜。到底是沦落为房奴,还是坚守所谓的市场规律,相信价值规律,相信所谓的人民政府,心中一次又一次掂量,一次又一次抱着希望,但是失望从来都是唯一答案。 “房价让人昏呀,小桥流水人家,房贷压垮瘦马,高价不下,没房人在天涯――《天净沙》之现代版。”成了我不止一次朗诵的诗句。
咒归咒,骂归骂,人离不开房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为了盖上房子,我与家人倾其所有,拼命劳作,节衣缩食,终于在小区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摆酒设宴一番,欢欢喜喜地搬了进去,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背上沉甸甸的债务,那住进新房的幸福感已经荡然无存。
据说,人类最早是没有房子可住的,都寄居在山洞里。后来有一个人叫有巢氏,他从鸟巢得到启发,发明了人类最早的住房,这一发明大大改善了远古人类的居住条件,有效缓解了因山洞紧张引发的各种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有了房子,家庭的观念被极大强化。中文的“家”字反映了房子与家庭财产的微妙联系。“宀”就是房子,“豕”即猪,这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因此, “家”是房子与财产的结合体。有血缘关系的人们,聚集在房子中,成为了家庭。房子与外界的隔离,一方面增强了房子中人们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也与房子外的人和物产生了隔阂。从此,房屋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房子也越来越成为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东方与西方的建筑风格迥异,云南民居与四川民居、安徽建筑与山西建筑各相异趣。最美的房子应该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成为其中的风景。今天的房子,从设计建造到装修,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时装化”的趋势。总是在单薄的结构和文化内涵的表面涂饰上艳丽刺眼的色彩,或号称“豪华”,或标榜“简洁”,其实就像时装,美则美矣,却不耐久,一阵风后就黯然失色。暗自想来,如果房子这种东西也会过时,那么,还有什么物用文化可以长久呢?
现在的人们看重房子已经不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更看重它的传承价值,因此总想一代一代传下去。其实房子和人差不多也有其寿命,要想永恒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活着有房住就行,千万不要住上了好房子,却累垮了身子。至于政府,要让没有房子的人住上房子,让住上房子的人拥有幸福,让房子不再烙上尊贵、富有的印记,也不再作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让“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若能如此,乃天下之幸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