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透阳光 打开幸福之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透阳光 打开幸福之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合小学是一所地处璧山县最南端的边远乡镇非寄宿制农村小学,在成为“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照顾项目学校”以前,学生572人,其中留守儿童286人,校舍陈旧破烂,操场是80年代的三合土,到处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学生就无法参加体育活动;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老师上课基本上还是采用“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古老教育模式。学校没有过多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导致他们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较差,不愿意跟家里的长辈和学校的老师主动交流。

2010年10月,璧山县三合小学被授予“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学校”。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在师资力量薄弱,缺编6人的情况下,老师们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培养照顾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纸质档填写、打军体拳、情景模拟、集体生日会、家访、心理辅导、实践活动、接待上级领导及各界爱心人士……老师们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值班,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多了一份残缺。与周边学校相比,老师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可工资待遇一样……针对一系列问题,学校领导班子通过以下的方式,安抚了老师们的情绪,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一、真情奉献

璧山县三合小学校2010年10月开始实施培养照顾留守儿童教育实验推广模式,短短的三年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关怀,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家长以及学生的认可。

(一)各级关怀:扎实有效重民生

一是领导关怀,提供实验保障:市人大副主任王洪华、市教委主任周旭、市委机要局局长赵新、县委、县人大梅、县政协、台湾顶新公益基金会执行长周淑祯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调研,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为模式的实施提供经费保障与政策支持。璧山县教育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留守儿童中开展“我为爸爸妈妈找工作”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关于璧山实验小学对口帮扶三合小学的通知》。

二是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县政府投入300多万元为学校铺设塑胶操场,对学校教学楼进行立面改造,新建六大功能室,绿化校园等;县教委为该项目提供专项经费,确保项目深入、实施;市委机要局为学校师生捐赠图书3000余册;顶新集团为留守儿童提供校服、床上用品、生活补助等;县文体局送来篮球架和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县质监局、县移动公司先后为孩子们送来了棉被、书籍、校服。现在,学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还拥有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10余间,计算机40余台,图书15000余册,各项设施齐全,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完善安全的硬件设施。

(二)媒体报道及社会影响

县教委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多次以鼓励、表扬的语气对三合小学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要求其他乡镇学校向我们学习。同时引起重庆晚报、重庆卫视、璧山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四川美术学院的十几名学子来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孩子们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并走访了数十名留守儿童;国务院妇儿工委专家组8位专家到璧山县三合小学校调研“重庆市培养照顾留守儿童教育模式实验项目干预前后的情况”,市、县教委领导及一圈地区项目学校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调研活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三入三教三帮”走进璧山县三合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三合小学会议室隆重举行。

(三)社区(邻里)认可

三合小学每一学期学生人数都以数十人的速度进行递减,从2010年学校设施项目学校以来,在一学年中,人数没有减少,相反还略有上升。明显感觉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都愿意把孩子留在三合小学就读。学校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参会率90%以上。

2011年2月23日,原璧山县副县长覃昌德(现云阳县县长)到三合镇调研工作时,慕名来到三合小学,当他看到学生“我想要一盒水彩笔”那简单而又朴实的心愿时,心深受感动,当时掏出身上仅有的2230元钱,捐给学校为孩子们添置美术用具。

(四)爱心企业助力

2011年4月28日,重庆市璧山县荷香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璧山县政协主席毛发木的陪同下来我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每年2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2011年6月30日上午,璧山鞋业商会吴副会长一行来到三合小学,向三合小学捐赠爱心助学金30000元;并与三合小学贫困留守儿童邱骐、徐瑞萍、彭佳恩、徐燕建立结对帮扶。

二、师生美丽的改变

(一)提素质增特长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伴随着学校“三通两平台”的开通使用,每位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操作电脑、登陆平台使用网络资源,掌握了更多的网络操作技能。邓建芳老师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何元均老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游莫勇老师被评为“雷锋式教师”。很多老师撰写的论文参加县里的论文大赛都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从2011年春期,开设了剪纸课。师生在一起学习剪纸、研究剪纸。从老师到学生出现了不少剪纸迷。孙伟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有4幅剪纸获得县级一等奖。

(二)感恩与爱

以前班上那些沉默寡言、孤独无助的孩子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个活泼可爱、有自己特长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了。2012级的彭佳恩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的父亲外出打工,好几年没有回家,孩子都快记不得父亲的模样了。2012年春节,彭佳恩参加了重庆市留守儿童合唱团,在重庆电视台的春晚现场,主委会给了他一个惊喜: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的父亲接到了现场,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痛哭。2012年春节,三合小学开展了“送福进万家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福》分别送到社区、敬老院、武警中队和县城的市民。

近年来,学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偏远乡镇农村学校逐年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我校依然保持了学校学生456人,说明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留在我校学习;留守儿童由2010年的单双留286人减少到现在的双留86人,说明更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愿意回到璧山打工,照顾自己的孩子上学;学校硬件也增加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干净卫生的厕所,每个教室都换了新桌椅,安装了班班通、大屏幕投影仪,还建立了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科技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保健室、广播站、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十几间功能室。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来自企业、社会、社区的关心与帮助,近3年来学校得到268万多元的物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