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教学从传统的单一的交往方式发展到今天网络的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机会多了,交往的时间也长了,交往的效率问题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教学交往观念的转变谈起,在肯定主体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交往主体的特征和促进网络交往的动因,最后将谈谈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主体之间交往的效率。

一、交往观念的转变

“交往,从语义学分析来看,即是‘有来有往’,平等交互作用的过程,其前提是交往各方的主体地位的相互确认,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一)教学交往的主体

交往关系中的主体――客体模式,这种模式只有“主体――客体”意义域,而没有“主体――主体”意义域,它排斥了人的理解过程中其他主体的现实存在,忽视了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关系。

(二)教学交往的主体

交往关系中的主导――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只有主导――主体的意义域,而没有主体――客体的意义域。它一方面肯定了交往的双向性以及个体理解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但是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无“客体底板”的基础上,对于主体间的理解没有显示的事物加以限制,从而使主体间可能出现理解上的混乱。

(三)教学交往的主体间性

交往教学中的主体间性主要就是指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教学中合理的主体间性,建立在“善”、“平等”和“幸福”等理论范畴上,主要变现在平等、理解和欣赏三个维度。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主体特征

交往教学做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有其独特的教学规范和操作要领。这种教学规范和操作要领的基本特征是:

(一)以建构学生完整的主体结构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交往教学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人际交往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完整的主体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建立合作性学习机制为基本的教学策略交往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所以,建立合作性学习机制就成了实施交往教学的基本策略。就目前的教学实践而言,以下两种合作性学习机制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以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为基本的放学环境

网络教学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来看,可以将主体的行动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羞涩型行动

某些学习者在现实交往中就处于很保守的地位,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表达,当处于网络环境中时由于前面行为惯性的影响,将这种行动方式带入新的交往环境中。

(2)理智型行动

这类主体在交往中对网络交往的信任度高,能积极期望与其他主体的交往、沟通,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交往方式和内容。

(3)游戏型行动

这类交往主体并不注重交往的深度和广度,知识将网络大拿过程娱乐的工具,将与他人的交往看成是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压抑或是兴奋的事拿到网络中来评论。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的原则

交往教学的原则是交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是实施交往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交往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主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自主建构认知结构。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动力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强化人际互动,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

(三)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交往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保持平等,这是开展人际交往活动的前提。应当承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他们在交往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

(四)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通过优化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强化学生主体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影响,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效率的提升

(一)主体之间的互动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

(二)主体之间的领会与共悟,理解与共识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效率是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参与者的新角色,必须放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个性、思想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主体之间对双方行为的预期

如果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有预期,那么不但会提高交往的效率,也会形成良好的秩序。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

(四)合理引导主体之间的需要

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

总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主体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及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探索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