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情画意教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情画意教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感受其中诗情画意的韵味。在“触摸”古典诗词的过程中逐步领略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字魅力 体验情感 积淀底蕴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凝练,韵律朗朗上口,想象大胆丰富,哲理深刻入微。对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所以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感受其中诗情画意的韵味。

一、“绘一幅彩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真切阐释了诗词与绘画的不解之缘。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词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王维是诗画派的代表,他的诗清新秀丽、色彩明丽如一幅幅风景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千百年来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与美好的意境。

古诗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动手绘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按学生的意愿作画。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暮春时节村童扑蝶图,诗人伫立窗口,目光透过稀疏的篱墙投向一条又细又长蜿蜒伸向远方的田间小路。路旁的新枝上,细叶闪着嫩绿萦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树影斑驳;遍地盛开着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满脸欢畅的孩童,以及那翩翩飞舞的黄蝴蝶,黄花、嫩叶、花瓣、飞蝶、篱笆、斜线、直线、弧线……一幅春意浓浓、自在其中的阳春景象,不同的学生描绘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风韵。

二、“演一出动画”

小学生天动、爱模仿,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讲故事、表演,把诗中描写的形象进行联想、补充、再创造,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且对诗意的理解,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对主导作用的发挥,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袁枚《所见》中勾画的夏日牧归图。诗人起笔先描述了小牧童的动态情景,那高坐牛背、大声歌唱的姿态,显现的是散漫、悠闲、放肆、享乐;随后笔锋一转,抓住小牧童静态的专注,那屏息凝神、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那么令人驻足欣赏。短短一首小诗动静结合,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悠闲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课上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演出空间,“在这样的傍晚,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是一个牧童,你会唱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随即相互间进入情境,感受做一回乡下牧童的乐趣。

三、“品一种境界”

“诗言志 歌咏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诗歌,我们的精神需要诗意。诗情画意是灵魂深处宁静的追求,是欲说还休的纯净渴望,似有绕梁三日的余韵,让人沉醉不愿梦醒。

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就是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动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得怡然自得,那样得超凡脱俗!陶渊明用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自己的闲适心情,我们在感怀作者那种心境的同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在喧闹的现实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一些世俗,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

四、“立一点志向”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运用抓题眼,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了解特定历史背景环境等方法来感悟诗词所包蕴的精髓。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古人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和告诫后人,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勇于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想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不经过磨炼甚至失败,幻想一帆风顺获取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成功,也不会坚持长久。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句话,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说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古诗词的学习,亦是如此,不必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为解释而深挖意思,非要明白个是非曲直。让学生开心地学,变换着读,多种形式地记, 进入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脉搏,感受诗人的情思,学生在“触摸”古典诗词的过程中逐步领略了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陶冶了情操,积淀了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