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辨通假有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通假字是指真正的通假字;广义通假字则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下面,我们就此谈谈它们的形成规律和辨识方法。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而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甲字就是本字。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知”通“智”。另外,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比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某一个意义,有了新字之后,如仍使用原字表达该意义,通常也把原字说成是新字的通假字。如“大王与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孰”便是“熟”的古字,也看做“熟”的通假字。再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通“早”等。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完全同音。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通“慧”。第二种是声母相同(双声通假),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第三种是韵母相同(迭韵通假),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通“嘱”。
“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又决定了通假字与形声字的声旁有密切联系。一是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可以互相代替,如“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通“授”。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中的“振”通“震”。“同音代替”是就古音来说的。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与本字今天已经不同音了,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二章》)中的“拂”通“弼”。现代汉语中的声母是f,古代读作b或p,所以“拂”与“弼”在古代是双声字。
在课堂学习或课外阅读中,如果我们发现文本中某一字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就要从其相同、相近的读音上去联想了,多找几个相同、相近的读音,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放进文本中理解,这个方法有助于我们快捷地区分通假字。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句中,“倍”在这里是解释不通的,我们就要考虑其同音字和音近字――背、被、杯、备、悖等。经过代入,发现只有“背”和“悖”符合句意。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两个字很有可能是其本字;再仔细分析二词的基本义,我们又可发现,“背”有“违背、背叛”意,而“悖”侧重于“相冲突”和“错误”意,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倍”通“背”,当“背叛”讲。
古今字 古今字指古今分化字,人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为古字,古字即古已有之;把分化后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古代字少,一个字有时有多种职能,可同时表示几个互不相关的意义。由于文字日益发展,另外找一个新字去表示某种意义,分担了原来字的一些功能,又由于造字时间不同,有先有后,这个新造字和原来字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今字是后来造的新字,新字造成后就成为常用字。如:“莫(暮)”的本意就是太阳落在草丛中,就是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下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即通假字。
所以通假字和古今字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本有其字,如果本有其字,就是通假字,如果本无其字就是古今字。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在具体的阅读和答题中,我们要多长个心眼,对某些无法解释的字,从其形近字、形似字上去揣摩。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句中“反”是解释不通的,但我们可以从其形近字,形似字――返、板、饭等字上入手,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只有“返”符合句意,因此,可以判定,古字“反”通今字“返”。
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异体字主要是由于造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有的改换了意义相近的形符,有的改换了声符。有时异体字和正式使用的字体在各地也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在中国大陆地区,“”是“够”的异体字,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却恰恰相反。
异体字,是字音相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古书中异体字数量很多,给阅读古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国解放后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很多异体字,如“茴”的四种写法,“龙”的九种写法,百寿图中“寿”的百种写法等。在文言文中,有的已经不再使用已被废除的的异体字,如“假舟楫者”(《劝学》)中“楫”的异体字“”已不再使用。但是有些古书是按照原书影印的。至于旧的版本,当然原封未动。但是,掌握一些有关异体字的常识,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列举有的版本中仍保存并被当作通假字的异体字例子,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①沛公不胜杓,不能辞。(司马迁《鸿门宴》,“”是“杯”的异体字)②忽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恍”的异体字)③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司马迁《鸿门宴》,“骖”是“参”的异体字)
对于这类通假字,我们在学习中一要善于归纳,将其誊写在笔记本上,因为这种通假字毕竟是少数,也就很容易掌握;二是要根据上下句去猜测,如“不胜杓”中“杓”是一种酒器,那么,我们也可以据此猜测,与之构词的“”也应该是一种盛酒器。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通假字的本字。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②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⑤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⑥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
⑦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⑨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⑩冯虚御风。(《赤壁赋》)
①“知”通“智”。
②“内”通“纳”。
③“颁”同“斑”。
④“取”通“娶”。
⑤“要”通“邀”。
⑥“振”通“震”。
⑦“销”通“消”。
⑧“尊”通“樽”。
⑨“景”通“影”。
⑩“冯”通“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