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生物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情趣。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生机与情趣;师生互动;直观性教学

当今大部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为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刻说明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强了,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必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一、先入为主,设置悬念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堂生物课应象一出优秀的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它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1. 以俗语“导”,具有趣味性

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等日常俗语导出相关的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讲解不定根的定义时,不定根是指从茎叶上生出的根,从茎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们在吃甘蔗时,经常会发现在基部的节上生长有许多条根,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树,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主要是在柳树的枝条的下端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个新的柳树。

2、以成语“导”,具有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3.以古诗“导”,具有生动性

在“心脏”的导入中,恰当运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动形象引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动描绘出生物的保护色现象。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这就为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夯实了基础。

二、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生物活体(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

生物更是一门探究课,有很多活动和实验。如“鉴定种子的成分”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独立完成时,学生津津有味的操作。如此既调动学生主动性,得出确切结论,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 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解剖河蚌为例来说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实验教学。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次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同学们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比如一开始上课教师便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解剖河蚌和观察河蚌的基本技能,使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实验小结可通过提出问题(如河蚌是通过哪个器官来运动的?它适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进行课后总结提高,促使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四、巧妙设问,启发思维

巧妙设问,启发思维 ,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的一条纽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还要问的巧妙。迷人的生物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学生眼里觉得高深莫测,经常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儿为什么能飞,人戴上翅膀也不能?”、“人做的梦有没有预见性?”等有趣的问题。

五、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兴趣,也就是主体意识强的前提下,才能自觉投入知识的海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节时,通过几个古今中外破坏生态平衡的实例,作为“砖”,最后用灭绝动物墓地墓志铭中的话作结论:“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通牒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染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衷心希望,墓志铭中的预言永远不会实现!

以此引出“玉”――学生的共鸣,趁机激发学生责任感:“怎样才不会使悲剧实现?”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情景,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肯定是使学生不仅从自身做起,还主动对别人进行宣传,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生物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生物学通报》2009.8

[2]《生物学教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