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1版”的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1版”的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1年7月《全国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十年的课程实验,根据新时期对化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2011版”)。为便于开展新课标的实施工作,本文对“实验稿”和“2011版”进行比较研究

一、学科定位、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1.对化学学科的定位

“2011版”关于化学的学科定位已使用了高中课程标准的说法,更明确、更具体,有利于化学教学中对学科的理解和定位。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性质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性质,“实验稿”采用两段话进行说明,而“2011版”将其归纳为3条。对比两者,“2011版”对课程性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比“实验稿”口号式的内容较易于理解和应用。研究“2011版”的课程性质发现,增加的内容集中在第二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这段话可以认为是中学化学教学对实验要求的回归,充分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与学中的基础地位。要求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3.义务教育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两版本变化不大,主要是在第1点增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第5点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将自主学习和STSE教育的要求列入了课程的基本理念。

4.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实验稿”中的“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在“2011版”中移到附录“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并进行了如下调整: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中,“认识”级增加了“懂得”行为动词;“理解”级增加了“简单计算”行为动词。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中,“初步学习”级增加了“模仿操作”行为动词;“初步学会”级增加了“独立操作”行为动词。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中,“体验”级增加了“经历”行为动词;“意识”级增加了“认同”行为动词;“初步形成”级增加了“内化”行为动词。

以上行为动词的增加,对课程标准的条文的行为动词进一步细化,通过更明确的可操作动词界定,使教学更易于操作。

二、课程目标

本部分结构没有改变,仅调整和增加了一些限定词语和个别句子。主要有:

1.增加“初步”、“简单”、“常见”等限定词

在“(一)知识与技能”的第1条指明是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第4条“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二)过程与方法”的第1、3条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第5条,也加有相关限定词。这更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所能达到的目标,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增加“环境”“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和可持性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对化学学科教学的新要求。

三、课程内容

1.科学探究主题

在“科学探究”主题下,增加“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二级主题。认为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的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至少完成下列8个化学实验活动。(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要求“化学实验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

这是对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十年实验期间学生实验有所减弱的回应,从课程标准上对学生实验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突出化学学科的本质特性。

2.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本部分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②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从原来的“实验探究”变为“实验”;“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变为“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中可见,与“实验稿”认为所有“实验”都应该是探究不同,“2011版”对实验和实验探究进行了区分。

(2)水与常见溶液。在“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中调整和修订情况如下:

可见,本部分的调整体现课标制定者,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选取了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作为学习情境。

(3)金属与金属矿物。从“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修改成“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并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增加了“实验:金属的物质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可见本部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了要求,这更有利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元素化合物体系的构建。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本部分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氮”元素上,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将化肥的检验调整为铵态氮肥的检验。在学习情景素材中增加“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根瘤菌固氮”“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充分地体现了让学生认识重要的化学肥料,关注农业化学的学习体验。

3.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部分修改不多,一是认为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提出了化学发展的另一“理论”。二是在“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标准中增加了“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条目,对物质的分类提出了“知道”的要求,这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为系统。

4.物质的化学变化

在“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的标准中,将“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中的“理解”调整为“初步了解”,将“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调整为“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均降低了要求,这也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所能达到的要求相一致。

在“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的标准中,将“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更改为“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一是降低了要求,二是指向更加明确,化学变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获得新物质。

在本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境素材”中,进行了如下调整:

可见,课程标准注意了容易实现,保留被课程改革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的活动或情境,删除了有污染、实验有困难、不易于为学生感知的内容。

5.化学与社会发展

本部分降低了两项要求,将“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了解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均调整为“知道”,前者下降了二级要求,后者下降了一级要求。在“学习情景素材”中将原有一些材料具体化,删除了已在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海水综合利用”,增加了“氢能源汽车”“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新型陶瓷”“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空气质量日报”等内容,这些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注意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

四、实施建议

本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写作,结合我国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实施建议,我们可以从相关项目的标题的变化上看出其意图。

1.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是十年来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如下启示:

(1)重视教学目标的总体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表明,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并不相同,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但要从整体上规划教学目标,注意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的区别,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全面贯彻三维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防止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具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实施探究教学,防止探究活动走入误区。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要做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重视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注意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重视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引进各种随着社会发展而生成的新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发现自己教和学生学的问题,并开展校本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重点是学生学业评价,其功能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评价是改革的难点。“2011版”的“评价建议”部分突出体现了如下思考:

(1)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从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和结果的解释和反馈,“2011版”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供了详细案例供参考,充分体现了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评价研究成果。

(2)关注评价的有效性。一是评价目标应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二是依据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三是学业评价的目标要具体、清晰,有针对性;四是在实施评价中要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分析试题;五是要将评价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这些都能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3)进一步关注学习活动的评价。“2011版”在评价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活动评价的案例,进而强调了活动评价的重要性。在评价目标制定时要考虑活动评价目标;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中要注意学生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活动表现的观察;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要特别重视化学实验活动表现的评价;在评价实施时可采用实验考查等方式进行活动考察。

3.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虽然是为教材编写者而作,但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注意有如下变化:

(1)注重核心知识的选取。在教材的编写上,前面十年使用的教材中,有的过分重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对化学核心知识的选取有弱化趋势。实践表明,较系统的学习化学知识,关注化学的核心知识,对学生学习化学是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因此,要注意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处理好基础和发展的关系。

(2)注重基本观念的形成。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建立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教学的本质,因此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者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到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利于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观念形成的效益。

(3)注重教材的多样化教育功能。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形式多样,使教材内容具有多样化的教育功能,如数据图表可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多样化的栏目设计有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教材的对话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2011版”很好地体现了近年教育理论的发展,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经验,渗透了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成果,为我们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需要认真研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