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双视角的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双视角的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由过去的政府附属机构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市场经济,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资金来源渠道由过去的单纯政府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阶段,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政府拨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不断降低,如何积极筹集资金,做到“量人为出,收支平衡”,提高资源的配置水平和效率,成为高校内部管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迫使高校重视和加强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内在原因。目前,虽然研究高校预算的文章比较多,但笔者发现,许多研究高校预算的文章研究对象不是很明确,研究中没能清晰地分清部门预算与高校内部校级执行预算的关系,以高校内部校级执行预算为主线,融人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和要求,具体针对特定高校整个预算编制、执行的管理实际流程进行案例研究的则更少。

基于上述内外因素影响和研究现状的不足,本文以“双视角”为研究框架,具体针对某文科高校2009年整个预算管理实务进行案例研究,所谓“双视角”是指将高校作为一个预算整体,高校预算管理既要满足国家财政对高校预算资源配置合规性的要求,又要实现校级执行预算对校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战略目标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度背景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高校预算管理历史发展历程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财政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管理也在不断深化,适应和促进着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高等学校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60年来的改革历程,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在摸索中不断深化改革,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大致经历了如下的三个阶段:单纯的财政拨款的预算内阶段、预算内与预算外并存阶段、现阶段的预算内外合并,建立“大收大支”的“校级综合预算”阶段。

国外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校内预算管理方法也是历经了长期演变,不断革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如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改革和学校自身内部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促使美国高校校内预算分配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外因和内因,根据其发展历程,其高校预算方法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预算控制观:由注重投人导向型为主到以关注产出和成果为主的转变;第二,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从注重分配资源为主转向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为主的转变;第三,财务管理模式:由集权管理转向分权管理的过程的转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预算编制方法、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与经验、世界公共支出预算方法的演变过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是国内外预算编制的方法。国内高校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预算编制方法主要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的内在发展,有些高校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尝试采用不同的预算分配方法,国内研究不同编制方法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如学者马骏、叶娟丽认为,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应用虽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如砍掉了一些构成原来预算基数的支出项目,专项经费领域建立项目库对部门专项经费的申报形成了制约,但在我国的实施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整体上讲并不算成功;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对高校预算编制范围、时间、方法、基本数字作用、约束力、编制程序等六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当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后,各高校还需要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金额编制内部预算(高校各职能部门及系、院等的预算)。在高校预算中引人“全面预算”,使高校财务预算的内涵扩大化,使学校的总目标和各部门的子目标结合起来,在实施全面预算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利用全面预算的控制工作加强高校预算的执行。

国外西方发达国家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经历了较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如美国高校预算分配改革进程先后经历了诸如增量预算法(Incremantal Budgeting)、规划项目预算法(Planning,Programmingand Budgeting Systems。简称PPBs)、公式法(Formula Budgeting)、数量模型法、零基预算法(Zero-Based Budgefing)、绩效预算法(Performanee Budgeting)等预算编制方法。

二是国内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与经验。

(1)筹资环境和预决算经费管理。国内高校筹资环境虽然存在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主要在教育劳务方面,科研及后勤方面税收优惠还不明朗,科研管理政策不科学,预决算方面,预算与决算不严格,决算往往是预算执行结果的数据汇总和针对数据的报表说明。国外高校首先拥有较好的筹资环境,如美国的高等教育政府拨款所占比例并不大,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科研课题等),宽松、灵活、开放的筹资环境,为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次是预决算经费管理科学、严格,保证了高校的健康发展。美国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经费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他们认为编制预算的过程是学校规划事业发展的过程,其经费预算管理包括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奖励的全面预算。

(2)预算编制的组织框架。国内高校基本没有设立董事会,预算编制没有专门的机构,大多数学校的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处的某个科室的一位业务人员专门负责。高等学校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特点是过程复杂,专业性很强,建议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设立专门的预算办公室负责整体的预算工作。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预算编制有完善的预算组织框架。预算的制定有严格的组织保障,如澳大利亚的高校成立专门的预算工作小组(五名工作人员)、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九名专家组成)、预算执行委员会。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由各学院教授、财务处处长和各学院代表组成,向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和预算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如总体预算的政策与结构;计划目标与预算之间的关系;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关系等。 三是世界公共支出预算方法的演变过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支出的预算管理改革,强调预算方法的改革是整个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预算包括五种功能取向,分别是控制、管理、计划、优先性和责任性。其起源时期及对应的预算模式概括。

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预算分配的根本目的。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预算分配的功能仅仅局限于计划和控制职能,资金管理部门只是审核院、系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负责,没有注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预算编制就是分钱。

四是预算的绩效评价。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深入的整理归纳,研究内容尚不完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存在一方面举债数量较大,另一方面每年的预算分配资金沉淀过大并逐年增大的现象,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缺乏效率。

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与高校绩效评价密切相关,研究成果

主要是基于高校外部对高校预算的配置绩效,较少关注高校对内部机构预算资金的再配置绩效。这也与国内高校的现状极度相似,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通都比较重视部门预算的决算工作,但极少有高校重视校级执行预算的决算工作,甚至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校级执行预算的决算工作。

(三)文献述评通过对以上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的文献在预算管理目标、方法模式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参考,如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发展是受到自身发展需求的内因驱动和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改革的外因影响的,但由于国情、政治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于直接进行复制和模仿;国内高校预算管理已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尤其在预算的研究对象上也不明确,研究中没能清晰地分清部门预算与高校校级执行预算的关系,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局限于某一种方法的较多,少量文献提到需综合多种预算方法的优点编制预算,但是多是理论上的阐述,结合实践论述的较少。因此,以高校为一个独立法人整体,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点,具体针对特定某所高校整个预算编制、执行的管理实际流程进行案例研究,以基于满足部门预算的合规性影响和适应校内执行预算的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双视角”框架进行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某文科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案例介绍

(一)某文科高校简介某文科高校是由广东三所文科高校合并而成,学校位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中心广州市,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国家的“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新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

(二)某文科高校预算的编制为了研究方便,将某文科高校整个预算的管理流程分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其中预算的编制包括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组织框架、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的流程、预算编制的方法等。以下按上述研究的划分思路,根据某文科高校2009年预算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分析。

(1)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的通知》(粤教财[2008]106号)的要求。2009年某文科高校部门收支预算编制围绕“开源节流、规范细化”两条主线开展。收入预算依据为:根据广东省财政厅粤财教(2004)1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省属高校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并结合上年情况编制;支出预算在2008年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资福利支出、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各大类实际支出需要并考虑适当的事业支出增长等因素,确定2009年部门支出预算。

(2)预算编制的组织框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第十三条规定,“预算由学校财务处(室)根据各单位收支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高等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某文科高校校内执行预算编制的组织框架。部门预算则还需在此基础上报经主管部门、省财政厅和省人大的批复。

(3)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按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分为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校级执行预算的编制。部门预算必须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规定的预算科目的层级、要求进行编制。校级执行预算在部门预算的框架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事业发展计划进行细分,按项目下达,按项目执行。

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收入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具体组成内容见表2。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具体组成内容。

在上级批复的部门预算的框架下编制校级执行预算,部门预算批复给高校的支出额度只是细化到类级和款级两级预算科目,实际操作中,作为基层单位的学校无法直接按批复数执行,学校必须在批复的科目额度范围内,将批复的预算额度进行划分,根据学校当年的具体任务、发展计划和实际,细分资金,将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项目和个人,按项目下达预算和执行预算,这就是“校级执行预算”,也称“学校内部预算”或“校级综合财务预算”。其内容也包括校级执行预算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

从部门预算和校级执行预算编制的内容上看,无论是收入预算还是支出预算,两者在分类口径、侧重点、依据和目标等方面上都存在差异,甚至部门预算本身在编制和执行也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如“二下”批复下来的部门预算不含各类财政科研与教学专项,但年终的部门决算却包含这一部分的专项经费,从而在实务中造成了制度本身的不一致。

(4)预算编制的原则。为了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7)明确了预算过程中应遵循八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稳妥性、重点性、科学性、透明性和绩效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5)预算编制的流程。部门预算的编制流程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程序,在“一上”前是作为部门预算编制基层单位的高校有关预算编制准备阶段,在“二下”后是部门预算细分和高校校级执行预算编制最终落实阶段。

(6)预算编制的方法。部门预算要求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高等学校预算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层单位,当然要按照其要求的方法编制预算。但在现实中,情况并非如此,尽管部门预算要求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但受技术、人为客观因素和利益驱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原来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某文科高校2009年在编制部门预算“一上”前的准备工作及编制“一上”草案主要的做法和实际操作程序按照新部门预算的分类内容进行操作,即: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编制。

概括来说,“一上”部门预算草案的编制主要是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供编制收支预算所需的各类资料,财务主管部门根据相关的数据和标准,参照上年实际执行数,在编制好校级执行预算的框架下,再汇总生成“一上”的部门预算草案,采用的预算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部门预算“二下”批复后,作为预算基层单位的高校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数执行预算。

三、某文科高校预算的执行

(一)预算资金的分配及使用高校预算经部门预算的“二下”

法定程序后,由于批复的预算额度是按财政预算科目的类级和款级下达的,高校无法直接实施预算,因此,预算金额需要进行细化。按单位和项目进行下达和执行,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和学校收支审批制度执行预算。预算资金的分配及使用包括预算项目的分类和账务设置、预算金额通过预算科目下达到各项目及执行单位、预算金额的使用三部分内容。

(二)预算的控制预算控制是利用预算实施对行为和业绩的控制活动。预算控制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预算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分析和评价等环节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狭义的预算控制则是指利用预算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也可以称为事中控制。本文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预算控制,也即预算的事中控制。某文科高校的预算控制经历了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个发展阶段。在计算机自动控制模式下实施的预算控制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1)通过前台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每一笔收支经济业务,必须指定相应的预算项目;(2)收支会计科目的使用只能选择“一支笔”审批的项目在辅助账(也即预算经费系统)系统中预先设置的收支科目,也即意味着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支出实时、严格受控于预算的控制,从而起到了通过后台管理设置规范前台会计核算(报账)的作用;(3)经费项目实现了实时的额度控制。

(三)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关于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规定,如《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广东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和《广东省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也说明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

某文科高校于2008年以大学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全校印发了《××大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大校(2008)28号]。办法主要对预算执行审计的依据、概念、目的、内容、审计方式、审计程序、工作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规定。

(四)预算执行评价某文科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预算执行评价部门。预算执行评价工作主要由财务主管部门的评价和各二级学院的自评组成。

四、某文科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问题

(一)“双视角”下预算单位预算管理的困惑与冲突“双视角”下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一些困惑。近年来财政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2007年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政府预算科目体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科目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整个科目体系分为收入科目、支出功能科目、支出经济科目,其中支出经济科目又分为类级和款级两级预算科目。改革既细化了部门预算,又统一了财政拨款部门预算科目,对高校的支出科目体系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某文科高校2007年的支出科目体系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的要求,重新在教育事业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下按预算科目的类级和款级科目设置了相应的核算科目。虽然经济支出科目一方面既细化了预算,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统一了预算科目,但经过某文科高校两年来的预算执行的实践来看,也体现了在新制度下的困惑,主要为:第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款级科目还不够细化,高校实际预算执行难于操作;第二,会计核算科目的“项目支出”与部门预算编制的“项目支出”不一致;第三,改革不彻底,财政部门预算制度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冲突。此外,“双视角”下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也存在一定冲突。经财政“二下”程序批复下来的部门支出预算,是根据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进行划分的,某文科高校批复下来的类级项目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其他支出性支出”四大类,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类级和款级支出科目必须严格按照人大批复下来的预算执行,不能串位,也即:用于安排公用的支出不能挪作人员开支。某文科高校支出预算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类级支出科目串位的现象,表5是该文科高校近三年来各教学业务单位A项目预算支出编制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对比,事实说明了在实际执行中经财政人大“二下”程序批复下来的部门预算与学校校级执行预算的执行明显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的组织框架缺乏科学性该文科高校预算的编制工作主要是由校财务处负责编制,校内各二级单位、业务职能部门和有关创收单位按照校财务处的要求按时提供相关的数据,在向上报送的部门预算和向校内下达的校级执行预算,都要例行经过大学校长办公会审批后执行。在整个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校财务处起主导作用,大学校长办公会虽然审批预算,但是由于时间很短,并且不参与整个预算的编制过程,因此更多起的是形式上的审批作用。

(三)支出预算分配缺乏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该文科高校在编制校级执行支出预算时,按照先基本支出项目,后专项支出项目的顺序进行分配。基本支出项目按照先人员,再公用支出的顺序。人员按照国家相关的人事政策,均有相应的定额标准,实际按公式法进行分配;专项根据专项的专门用途有专门的程序进行论证,基本支出中的校级支出,如水电费支出等,往往是以往年的历史数据作为分配的依据,或者在往年的历史支出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的收支增减因素及事业的发展作适当的比例增减,可见,进行分配的依据是历史数据而并非定额指标,基本支出中的单位支出(各教学单位),如学生活动费、发展经费、教学业务费、教研业务费等,是按照一定的业务量进行分配的,如学生活动费是按照40元/学年・生进行分配的,虽然各教学业务单位的各类常规项目有相应的定额分配指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定额指标的确定依据缺乏科学性。许多定额指标往往是凭经验制定的,一直延用至今没作修改,定额指标目前合不合适,并没有人去做专门的调研和分析。

(四)预算编制方法单一落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该文科高校目前主要采用的还是以基数加增长的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其结果是历年的各项经费资金结存越来越大,资金闲置,效率低下。通过对其历年的结存教学类专项项目进行统计和调研,统计截止日期至2007年12月31日,统计范围包括1999年,2007年上级专项、学校配套专项、学校专项,涉及部门15个,项目总数59个,项目结存总金额达12434190.39元,使用率不足五成。

五、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以高校为一个预算整体,建立“双视角”框架根据新部门预算的规定,部门预算经“人大”法定程序批复后,各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复下来的类项和款项执行,各类项和款项之间不得串位和挪用。各公办高等学校属于财政部门预算的基层预算单位,因此也必须在部门预算批复下来的框架下执行预算,这是对各高校预算管理的合规性要求。新部门预算实施后,各高校往往很难在部门预算和校级执行预算中取得有效的衔接,从而导致部门预

算是一套预算,而校级执行预算却是另一套预算。从该文科高校的上述项目表的分析中也可看出这一问题,这也是实务界俗称的“两张皮”现象。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承上启下,改进预算的编制程序;校财务处在每年布置“一上”部门预算工作时,除了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好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按时上报外,必须认真领会财政编制预算细化科目的要求,改进预算编制通知书和业务管理流程,承上启下,不仅上报财政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校内各经费项目的申报也必须按部门预算细化科目的要求进行申报。(2)改善预算管理的技术手段,采用母子项目法进行管理。为解决中存在的预算与执行不匹配问题,假设A项目还是为一完整项目,由于A项目资金来源对应于不同的预算大类,为达到既要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又要实现项目按照预算的分配执行预算,可在A项目下分设子项目Al和A2,母子项目控制流程。

(二)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框架,建立预算委员会为满足“双视角”框架下预算管理的要求,可以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情,成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的成员由校长、主管财务的副校长、财务处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从各教学单位抽调的一线教授代表组成,特别是要吸纳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教授参与,主任由校长担任。在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办公室,办公室可挂靠在财务处,配备2―3名专业人员,办公室人员应具有比较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预算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有关预算制度和实施细则;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各类预算方法;预算编制办公室则在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预算要求进行编制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收集所需数据,编制部门预算和校级执行预算;审计和监督预算年度中预算的执行情况;编制和分析预算执行差异报表;完成部门和校级执行预算的决算报表的编制;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固定预算和相配套的中长期滚动预算。

(三)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会计核算的质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并非一步到位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建立和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财务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经费项目的分类;(2)完善会计核算,保证基础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定额标准体系的检验和修改提供宝贵的实践依据;(3)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定额编制技术,提高定额编制的质量;(4)对各类定额标准进行历史数据测算;(5)访问同行,加强沟通,横向比较,积累和建立相关的标准参考数据;(6)与文科类民办高校加强沟通,借鉴其先进的做法。

(四)改变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是保证学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公共支出的预算改革,预算方法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核心。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而来的,但后一种预算方法并非否定前一种预算方法,而是互补的关系,每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使用范围和前提条件,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每一种预算方法的优缺点,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部门和项目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因此,根据绩效预算强调目标的特点,可在高校中目标比较明确的部门试行绩效预算,如面向社会举办培训的具有创收任务的部门(如面向高层次办班的国际学院、面向一般社会培训的继教公开学院等)。基数法预算适用于具有连续、稳定、法定性的一般公共事务支出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适用于发展性支出项目预算的编制。对一些职能比较单一的机关部处(如图书馆、组织部等部门),可在上述严格执行新部门预算的原则下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对一些职能比较复杂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和各教学科研业务单位的公用经费,可在上述经费项目划分的基础下,在新部门预算框架下,常规性项目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常规性专项和一次性专项,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滚动预算法也称为连续预算法,其相对于固定预算法,是将预算期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期间、连续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经营活动是永续不断且复杂多变的。高校的经济活动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在灵活运用上述预算方法的基础上,有条件的高校应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应用滚动预算编制方法作为辅助管理。

通过上述对某文科高校2009年预算的编制、执行整个预算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从制度、业务、技术等层面揭示出“双视角”下高校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困境和冲突;解决了“双视角”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预算管理应在基于“双视角”框架下,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灵活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的执行检查和监督,从而为其乃至全国类似文科高校提供有实践价值的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