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不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情感与想象力、充满灵性与生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柏格森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创造。”写作本身就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
一个理由
给学生一个写作的理由。“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机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激发、维持行动并决定行动的方向。使学生产生写作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便是使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写作,理解这一行为的意义。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写作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得到一个好分数、掌握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等,目前状况下多数同学写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完成,其中一部分还有相对较高的动机,就是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动机也会呈递减趋势。得到高分与好评属于外部动机,外部诱因的确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但教师还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写作本身的兴趣,使之产生具有长效性的内趋力。不借助外部刺激,教师要设计好写作教学的内容以激起学生写作的内部动机。写下生命历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思,刻录独一无二、更深更美的精神轨迹,这便是写作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理由。学生习作虽非曹丕所说的能经国能不朽,但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与生命轨迹的不可复制,写作就是对生命的烛照与关怀,可以使学生产生发自本心的写作内动力,并减轻由紧张的写作心理活动带来的心理疲劳,感到愉悦,甚至获得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一次作文训练都应有具体的写作目标。
两种蓄积
早在1924年叶圣陶就在(作文论)里提出:“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有所感兴乃至发乎自然的不吐不快的前提是有所蓄积,也即古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于学生来说,蓄积有两种途径:阅读与生活体验。读能促写已成共识。除了在人品、学识修养上的作用外,阅读还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传染语感。对于写作来说,朱光潜认为这两种途径,后者更为重要。但是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只能更多地借助前者。于教师来说,在可控范围内用于写作教学的蓄积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教材中的生命意识解读和教材之外的相关资料运用。关于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中蕴涵的生命意识已有教师有过专门的著述,这里只想谈谈教材之外的蓄积。教材之外的蓄积是以教材为原点向外的辐射与延伸。通常的做法是,在生命意识的大背景下,以话题为核心,组织学生搜集文史哲和时政甚至更广范围内的资料,教师推荐阅读经典著作或范文,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彼此启发对生命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写阅读札记尝试将间接经验强化、内化。此外,还有一种相当有效并深得学生喜爱的做法――电影欣赏。学生体验生活局限很多,观赏高品位电影较之于阅读语言材料可以得到直观的感受并同样能触发深入的思考。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可组织学生观看第7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无主地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以此延伸欣赏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环境主题,观赏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大奖”影片(可可西里)。此类影片能让学生较为深切地感受爱与痛,感悟生命意义,思索个人、社会与自然的生命关系。电影欣赏虽会占据一定的课时,但选片得当、运用得当却比老师用同样的课时授课有效。有了一定的蓄积才能避免无米之炊的困境,写作才可能成为发乎自然的倾吐。
三项设计
有了蓄积,教师还要进行写作教学设计以提供倾吐的方式和途径。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可以构成系列专项训练,本文只是提供三个简单设计。
设计一:认识你自己(适用于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让学生分别记录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性格特点的三条评价。②印发毕淑敏散文《我很重要》,要求精读。
1.导入
由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启发学生思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学生初步表达
请学生以同学录的形式为启己填一张筒表,要求有姓名、出生年月、兴趣爱好、自我评价(50字以内)四项。
3.激发深入思考
①根据材料,让学生结合他人评价和自评,思考并讨论泰勒斯和柏格森的观点是否矛盾。
材料:
有人问哲学家泰勒斯,世上什么事最难,他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而柏格森说:“我们最确信和最明了的存在无疑是我们自身。因为对其他对象,我们仅有一种被视为外在的、空泛的概念,而对自己的感知却是内在的、深刻的。”
②引导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读出长辈与伙伴对自己的感情。
4.学生深入表达
仿照《我很重要》的表达形式,结合阅读心得,列出“我”对于他人的重要性,不少于三点。
总结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的,认识自己不仅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还.要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关系和对生命所背负的责任。
5.布置作业(二选一)
①以日记形式写下本节课你的思考,并将他人评价、简表和“我”对于他人的三点重要性整理到日记本上。
②以“认识我自己”为话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向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推荐)
设计二:白驹之过隙(适用于八年级(下),从本册抚今追昔、感慨兴亡的古诗词中延伸的话题,一课时)
教学准备:让学生在阅读作业中摘录两段名家写时间的文句,并作评点。
1.导入
讲述故事:一个旅人经过一片旷野,被一只饿虎追赶,为了逃命,慌乱中跳进一口枯井。低头一看,井底有四条毒蛇昂头向上吐着通红的信子,情急之下他抓住井口垂下的一根老藤,悬在了半空中。正在庆幸之际,抬头一看,却见两只老鼠,一黑一白,正吱吱嘎嘎地咬啮藤条。藤条眼看就要断了,正在紧张恐惧之时,旅人发现井壁上有五滴蜂蜜,他路着蜜,一时之间忘记了危险。
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人生寓言,其中黑白老鼠就代表黑夜与白天,由此引出生命意识下的时间话题。(也可以由课内古诗词名句导入)
2.阅读交流
学生交流阅读作业并相互评点,教师也推荐自己读到的精彩语段以弥补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之弊。
3.学生表达
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述时间流逝的感觉,要求写一组捧比句,交流评点。
4.比较阅读
讨论比较朱自清(匆匆)、丰子恺(渐)和佩索阿(我也将要消失)三篇文章。
5.布置作业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但是佩索阿说:“写下即永恒。”请你也写下你对时间的独特感触,让短暂成为永恒。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要求有引用,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设计三:我为何而生(适用于九年级(下)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也可以放在下一个戏剧影视欣赏单元之后训练,推荐后者,两课时)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欣赏电影(死亡诗社)。
1.导入
由罗素(我为何而生)中的“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引入影片,朗读影片中引用的两句诗:“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梭罗)“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罗斯特)后者学生较为熟悉,见人教版七年级(下)第4课。
2.交流观感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将学生的发言分类归纳。对于不活跃的班级教师可以分情节梳理一人物分析一主题探讨三步设计问题,例如:用一句话概括情节,你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什么?你最欣赏谁?最不喜欢谁?如何评价基IT老师的做法和尼尔的自杀?你认为影片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3.范文引路
教师朗读自己写的影评,与学生分析讨论,至少明确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写才能避免因追求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
4.拟题训练
通过拟题帮助学生选择写作角度。
示例:我为何而生――论尼尔的人生选择;
普罗米修斯的盗火罪名――基IT老师的行为及其意义解读;
两个世界的战争――《死亡诗社》主题初探。
5.当堂作文
自选角度,完成《死亡诗社》的影评,不少于600字。
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对待生命的态度,才能让他们更善待生命,不论是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是自然的生命,才能担得起生命的重量。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绝不是扮酷玩深沉,每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都会发自本心地关注与自己生命有关的问题。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唤醒体验、激发思考的媒质,还写作以自然的原动力。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应是言语实践中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是人的生命在语言世界里自由展现的一个过程。”写作本身也是学生生命中的一种体验,是展现生命、理解生命、提升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