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萤火虫之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萤火虫之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死去的人会划船去往天堂,但他们的灵魂将幻化成萤火虫继续在人间飘荡,给黑暗的路人以光明和鼓舞。对于很多国人而言,萤火虫一直根植于父辈记忆和民族文化之中。

这是一间仅八平米的地下研究室,13年来,付新华都是在这里完成对萤火虫的培育、标本制作和实验。据悉,全球萤火虫约有2000种,我国有200多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尽管如此,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萤火虫分布图谱。这项在中国普遍被认为没有价值的萤火虫研究,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开展生态赏萤,甚至将萤火虫开发应用于医学、矿业、航海、癌症治疗等多个领域。付新华说,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处理、景区开发、农田农药过量使用、光污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国内萤火虫的衰亡,乡村沿路彻夜通明的路灯隔断了雌雄萤火虫的交流,路灯照射的地方萤火虫大片大片地死亡。

孤独寻萤人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这首《 咏萤》来自唐朝诗人虞世南。2000年之前的付新华从未见过萤火虫,仅存的印象来自这类古诗词或歌谣里,以及童年时代《十万个为什么》中对“萤火虫幼虫可以吃大蜗牛、喝肉汁”的描述。

2000年的一个雨夜,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新生付新华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从宿舍出发到昆虫楼,途经一片潮湿的草丛,突然发现草丛中散落很多很亮的小光点,出于好奇他伸手进入草丛去掏,却掏出了一条长约四五厘米的黑虫,虽然吓了一跳,但受好奇心驱使的他拿起镊子,将虫子放入培养皿中带回实验室。第二天,导师告诉他,这是萤火虫幼虫。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出自《牡丹亭》中对男女爱情的描写,或许可用于付新华和他一生挚爱的萤火虫身上。雨夜之后,付新华就一头扎进对萤火虫的研究之中,自此之后13年间锲而不舍。“其实(缘分)这种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的事情发生,我想我的心就是要注定被萤火虫所抓住。萤火虫的光可以穿透黑暗,也可以抓住人心。”“站在它们(萤火虫)身边,感觉我就是它们的同伴,只不过它们会发光而我不会而已。如果有一天它们不见了,我感觉自己的孩子走丢了。”

2000年至2005年,是付新华研究萤火虫史上相对自由宽松的时期。付新华时常在实验室做些小实验,偶尔去武汉周边地区实地考察萤火虫,博士毕业时,他成功做出了漂亮的毕业论文。但是,2005年留校担任教师之后,外界压力和质疑接踵而至。在中国高校里,教师除了授课等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还需要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否顺利申请到科研经费成为衡量课题是否有价值的关键指标。连续三年间,付新华申请经费屡屡碰壁,此时质疑声四起,人们开始推断出一个结论:这项萤火虫研究,是没有意义和经济价值的。

这是一场注定孤单的旅程。付新华曾经迷茫过,甚至一度产生动摇的念头,在商业化时代,有经济价值的应用研究才会被大众认可,萤火虫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似乎没有任何经济前景。但是,痛苦挣扎后却是他更加深刻的清醒。“如果你真爱一个人,你不会因为她的贫穷或困境离去,你会一直坚守。我对萤火虫就是这样的热爱,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没办法舍弃。”

2006年,付新华第一次出省前往四川峨眉山考察。出发前他准备了相机、纸笔、温湿度记录仪、捕虫网、标本采集管等。在四川省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付新华背着沉重的旅行包,一个人在黑暗里行走了数小时,依旧看不到一点萤火。他几乎要放弃了,但一个转弯,一条绵延数百米的萤火虫光带出现在他眼前,这些萤火虫以每秒8个脉冲的光,在黑暗中光彩夺目。这宛若“上万人同时下跪向活佛朝拜”的光景强烈震撼到了付新华,他目瞪口呆,脑海一片空白。然而第二年,当付新华再度回到峨眉山,当年的美景早已无迹可寻。盘山公路上,来来往往拉煤的车呼啸而过,刺眼的车灯刺破黑暗,由于干旱,当地萤火虫失去了温暖潮湿的栖息地。

黑暗中的曙光

2002年,付新华给“日本萤火虫研究第一人”大场信义写了一封信,并邀请他来中国一起研究萤火虫。此后,大场信义每年都来中国进行访问、合作研究。很快,这位瘦小的老人亲自从日本飞来武汉,他是个狂热的萤火虫爱好者。在武汉炎热潮湿、蚊虫纷扰的夏季,老人将领口扎得高高紧紧的,一只手拍打着蚊子,与付新华蹲在河边专注地拍摄萤火虫脉冲。2006年,付新华向大场信义讲述了自己无法被认可的困境:“很多人都问研究萤火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很有想法,是中国研究萤火虫第一人,你必须要坚持下去。”—在后来几年的交往里,这位来自日本的忘年交这样鼓励付新华。

2008年,付新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学习萤火虫生态保护及复育, 在横须贺市公园一座灯塔里的房间中,付新华第一次见到了大场信义的萤火虫研究室,老人在那里给游客进行科普,五六月份的时候,许多游客会过来参观他建造的萤火虫景观。

“萤火虫的光是一种爱的语言,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萤火虫发光是一种求爱信号,从心理上来讲,光本身给我们以希望。被黑暗笼罩时,我们会感到孤独彷徨,但黑暗中的一点微光,就会点燃生存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光就是爱。”2007年,付新华终于获得了第一笔经费—3.6万元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自2009年起,他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付新华的研究渐渐开始赢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2011年,他出版了萤火虫科普读物《一只萤火虫的旅行》。

“8月23日19点至23点,云南空运数万只萤火虫在弘阳广场摩天轮周围巨资打造人工绿光森林,免费供游客拍照欣赏放飞。”2012年8月10日,南京弘阳广场在官方微博上了这样一条消息。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了环保人士的强烈关注。付新华、江苏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环保基金会SEE以及众多环保公益组织、志愿者纷纷在微博上抵抗萤火虫放飞活动,并且发起了新浪微博微访谈,最终南京弘阳广场被迫叫停,以荧光灯代替。当时,在一封署名为“一批关注萤火虫命运的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大量的放飞,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萤火虫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很快死亡,另一种就是萤火虫能顺利完成生活史,繁殖后代,在当地存活下来。这个过程就可能给本地的萤火虫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为食物近似,所以势必会有竞争,这些萤火虫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直接影响本地萤火虫的种群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

但人们似乎依旧没有意识到放飞萤火虫对生态多样性的致命伤害,类似事件不可避免地重演。在南京弘阳广场事件前后,广东省东莞一家国有企业在居民区内放飞萤火虫,屡次交涉未果之后,放飞如期举行。在现场目睹全过程的民间机构同仁告诉付新华,放飞后,许多萤火虫都被居民们抓走了,萤火虫品种繁杂,推定并非如之前所宣称的“从饲养机构购买的萤火虫”。这次徒劳的抵抗,一直都是付新华的人生憾事,也刺激他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萤火虫、保护生态多样性。

保护萤火虫

付新华说,直至去年,他都一直深陷自责和痛苦之中。他意识到关在象牙塔里做学问,做萤火虫的基础性研究,并不能对萤火虫濒危的现状起到任何改善。在了解欧美、日本、韩国、台湾的模式后,他称自己看到了希望:通过保护萤火虫来保护坏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萤火虫是一种对生活环境有相当敏感性的生物,它对生态环境具有指标性作用。如果建立萤火虫饲养基地,发展萤火虫生态游,既带来商业效益,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萤火虫的栖息地。

南京弘阳广场和东莞事件促使付新华决定联合“疯子”和曹扬两位企业家好友成立一个保护萤火虫的非政府组织。“疯子”真名匡良,这位在微博上偶然结识的朋友,成了付新华的莫逆之交。在出版社要求付新华包销800册《一只萤火虫的旅行》时,“疯子”在微博上热心地张罗帮忙卖,自己也组织公司购买,二人自此结下真挚友谊。

2012年年底,经过两轮面试,付新华成功地向环保基金会SEE申请到“创绿家”项目,获得了17万元的资金支持。今年3月份,位于华中农业大学的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经过工商注册后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保护萤火虫的组织。最近,中心刚刚获得第一个落地项目,湖北省钰龙集团计划在武汉蔡甸的黄龙湖提供一个25亩的水塘作为萤火虫饲养基地的示范点,着重进行萤火虫栖息地生态改造和环境恢复。付新华说,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保护项目。

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在开展全国性的自然调查之时,开始借助微博的力量来呼吁大众成为“公民科学家”,鼓励大家旅游过程中遇到萤火虫时,在不伤害种群前提下,尽量采集样本寄给他们。“我们的力量不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付新华说。

此外,中心也时常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教育,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3月23日晚,付新华在华农举办了“光与影”为主题的萤火虫展和“一只萤火虫的旅行”不插电音乐会,180多位观众以及多家媒体慕名前来,大家席地而坐,在黑暗中静静感受萤火虫的光与美。

自2010年至今,付新华都与江苏省青年环境交流中心合作,举行萤火虫生态训练营,保护南京紫金山及全国的萤火虫。他还参与过对郫县安龙村的珍稀水栖萤火虫黄缘萤的抢救性保护,但抢救性保护仅限于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在天台山,付新华结识了当地景区管理人员叔先大哥,叔先致力于在天台山上开展赏萤旅游项目,带领游客们赏萤,付新华称他为“天台山的牧萤人”,而自己为“寻萤人”。对于天台山赏萤,付新华给出自己的建议:阻止游客抓捕萤火虫;修建工程时避开重要栖息地;培养生态导游。

台湾每年的萤火虫季直接带来的商业利润达到6亿。通过商业途径来保护萤火虫,在付新华看来是快捷有效的方法。“将赏萤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在中国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观念转换。”

接受采访前不久,付新华刚结束了他在海南的萤火虫野地考察,并在微博兴奋地宣布,发现“海南分布着一种未知的体型较大的熠萤,很可能为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