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编辑往来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辑往来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月评委 梅涛 万瑞数据副总裁

从碎片到粒子的联想

随着分众传媒、航美传媒、世通华纳等“途中新媒体”的上市,营销业界、广告主和公众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类快速崛起的媒体和营销载体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营销》凭借敏锐的媒体嗅觉和专业性,在2008年4月号上推出了《碎片化时代

途中媒体出位》的封面报道,这个报道可谓正当其时。

在这篇报道中,各方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途中新媒体”,见仁见智,给读者颇多的启发,尤其是围绕这类媒体广告价值评估标准的讨论更是精彩纷呈。

站在一个读者和网络媒体数据服务商的角度,笔者受到的最大启发在于“途中新媒体”的出现和崛起,实际上是现实世界中受众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碎片化”)后,所导致的媒体行业的嬗变。而反观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虚拟世界,实际上也广泛存在“碎片化”的现象,而且,与现实世界中的“碎片化”相比,网络世界中的“碎片化”要更加普遍,“碎片”要更加细小,甚至小到了“粒子”的程度。

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学者把互联网的世界称为现实世界的“镜像”(Mirror),意思是说现实世界中由原子构成的人和物,在网络世界中会以类似照镜子似的方式得以体现。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站数量的剧增以及用户在线时间的不断拉长,这个说法越来越显得有些落后了。

如今,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呈现出“粒子化”的趋势:相对于海量的网站、网页以及其他网络应用(例如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用户的倾注于某个网站、网页或某种网络应用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显得越来越稀缺。在现实世界中有形和可以被准确描述的“人”(受众、消费者)一旦进入虚拟世界,马上就变成了无数极其发散的“粒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希望像在现实世界中描述一个有形的媒体受众特征那样来准确地描述某个网站用户特征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有一些诸如抽样调查的手段可以使用,但相对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特征和网络用户的零成本迁移以及海量的用户规模,多数传统的手段显得极其苍白。

任何成功的营销活动的基础都是对受众的(目标客户)准确了解和把握。由于互联网具有纯数字化和互动性的特征,很多广告公司、网络营销顾问公司以及网站都把“精准营销”经常挂在嘴边,并用这个概念去打动广告主。

但是,在大家大谈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上述的基础问题?面对呈现出“粒子化”特征的互联网世界,究竟应该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把无数发散的粒子尽可能准确地还原成受众(目标客户)或者受众的关键特征信息?这个问题也正是笔者作为一个互联网数据服务商孜孜探求的问题。

非常希望《成功营销》杂志能够在深入报道了“碎片化”时代途中媒体之后,找机会关注一下虚拟世界中的“粒子”。

上期封面回顾

当你等电梯时,你的对面是一块液晶屏,播放着广告;当你坐地铁时,不仅仅有平面广告,更有了地铁移动电视;当你去医院时,候诊区的高处也悬挂着一台电视,不过它播放的肯定不是CCTV,因为它是一个新的传媒;甚至当你进入饭店的洗手间,映入你眼帘的还是各种形式的新媒体。

资本的方向就是下一个热点的聚焦地,互联网之后当之无愧的热点就是户外新媒体了,而途中媒体作为其中一员更是吸纳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因为繁忙的人们已经处于“碎片化”的生活状态,总是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那么“在路上”就成为人们新的生活形态了。途中媒体也就因此出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公交、火车、飞机等途中媒体的载体都具备了时间长、空间封闭的特性,因此不仅吸引了主动而来的“眼球”,更使很多人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个空间内的媒体,广告也因此而具备了生存的理由。然而,当“圈地运动”如火如荼之时,对新媒体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人们会对无处不在的媒体产生厌恶?广告主会对这种新的形式不那么信任,不愿轻言尝试?现在良莠不齐的新媒体更是令人加深了这种疑问。

你有疑问吗?如果有,那么来看2008年第4期的《成功营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