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景东那个来自明朝的文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景东那个来自明朝的文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城和这座文庙都铺满着冬日金灿灿的阳光。朱红色的宫墙在冬日朝阳的浸泡之中,变得更加柔和润泽。宫墙左角边的那株百年老松,高昂地挺立在熙熙的微风中,自由地舒展开它的手臂,傲然地展示着它独特古朴的雄姿。那弯月牙形的石拱桥,横跨在那泓清清洌洌的泮池之上,历经数百个春秋风雨的剥蚀至今仍执着地、稳当当地立着,见证这座文庙数百年的历史沧桑。状元桥左右两侧的两株红千层树,千枝百蔓,如垂柳婀娜,似秀发如梳,青青碧碧,浓浓郁郁。密密的枝蔓间,稀稀疏疏地努夹出一个、两个红茸茸的花卉,红绿相衬,星星点点,似一盏盏红灯笼;又像一个个倒坠着的红茸茸的毛刷子,娟秀、新颖、别致;浸满阳光的宫墙,古松、红千层、状元桥以及池边古雅的石围栏等,所有的物象组成一幅和谐完美的图画,倒映在泮池的碧水之中。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不时地又被游弋在泮池中五彩斑斓的红鱼,搅碎成另一种如魔如幻的景象。

把目光收回来落到身旁的魁星阁。这幢穿斗式复杂结构的阁楼,青砖红瓦,石砌如扣,飞檐翘首,琉璃瓦面,龙凤挑头,雕花牌坊装饰,一高两低三滴水,玲珑精致,有古朴庄重之美。传说魁星也就是文曲星,主管天下功名。而儒圣孔子和他的儒学亦如魁星照耀。魁星阁左边这株数丈高、两围粗高矗挺拔的古椿,它若长在任何一处的山野之中,也许都不足为奇,可它上百年来一直就这样迎风屹立在文庙的庭院中,就有一种不凡的巍峨之势。它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文庙的沧桑历史。它与身旁那株茂盛的树菠萝(牛肚子果树),一高一矮,相互陪衬,形成独特的一景。隆冬时节,古椿和树菠萝仿佛在和我们耍闹,总是不停地把金黄枯萎的叶片洒落一地,照顾我们活计,让我们不停地清扫。此时,一阵朔风袭过,古椿和树菠萝又把片片树叶,飘飘洒洒地撒落,尽情地施展着它的烂漫,演绎着时光流动的模样和岁月消逝的形状,让人感到一种颓废的无奈和凄清的美丽。随即,朔风裹着一阵阵馨香扑面而来,往右边看去,只见那株古朴老辣、铁骨铮铮、不知生长了多少年代如石化般的古梅,伸出千百条铁生生的梅枝,挂满了千万点雪白的梅花,笑迎隆冬的严寒,傲然怒放在每个枝梢,洁白似云,飘渺如雾。

老梅树旁同样也有一株上百年的龙眼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与老梅树相依相伴,相互点缀,相映成趣。老梅树旁,横穿过文庙的这条同样古老的沟渠,缓缓地淌着从无量山中流下的菊河水。又一弯石拱桥横跨在沟渠之上。小桥流水,清清洌洌,给景东文庙又添出一景。小桥之上左右一对钟鼓楼,掩映在荷花、玉兰和金桂花树丛中,精巧别致,古香古色。顾名思义,钟鼓楼就是摆钟置鼓的阁楼。传说,古代举行祭祀孔子的大典仪式,都要擂响大鼓,敲响洪钟,以添恢宏气势,以示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鼓舞人心并如钟声一般传播远方。

往上瞧,一座雄伟的大门矗立在文庙的正中,门楣上横书的“棂星门”三个金色的繁体正楷字,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棂星门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文庙的正大门,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抬梁式楼木建筑,垂檐双柱牌坊组合,须弥花基座,三门四排滚墩石抱柱,刻有各种动物浮雕点缀,明清式雕花斗拱,如意吊板,龙凤挑头,卧兽脊封,正中置宝顶。整座大门曲檐翘角,雕梁画栋,飞楼凌空,有一种庄严雄伟的宏大气势。传说,汉高祖是第一个下令祭棂星门的帝王。“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祭孔拜孔也蔚然成风,但拜孔须先拜天,拜天就拜棂星。棂星门也因此成为文庙的主体建筑。

顺着棂星门往上看去,还可以远距离观赏到大成门和大殿两个文庙的主体古建筑各自独具匠心的造型。“大成”有大功告成的寓意。孟子说:“孔子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集古圣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远观大成门,青砖红瓦,落地花窗,精巧秀美。大成门的花池中,紫色的南天竹和柔润的满天星,因距离稍远,看去不甚显眼,但一股股清香却随风弥漫而来。两株树干标直的水杉,在大成门前静静地伫立,因换季的缘故,如松针似的叶子,在这深冬时节从金色到枯黄,呈现着一种枯萎的颓美。但随着春的到来,枝条上鲜嫩浓密的叶芽又将长出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默默地演示着季节的轮回和时间的变换。

再往后看,祭祀孔子的中心――大殿的轮廓仍清晰可见。总面积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大殿,同样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是文庙最宏伟的建筑。为歇山抬梁结构,二十八根巨大的圆柱立于鼓墩复盖盆式柱基上,黄绿两色琉璃瓦拼成梭形铺盖屋顶,屋脊正中立宝顶,也是龙凤挑头、卧兽封脊。整座大殿雕梁画栋,气势宏大。大殿正中立汉白玉孔子雕像一尊,左右两侧立四配十二哲共十六尊孔子的得意弟子石雕像。他们是儒家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形象慈祥,栩栩如生的群雕,使整个大殿显得肃穆庄严。

大殿和大成门上下左右四幢厢房组成两个宽敞洁净的庭院,种植有金桂、银桂、茶花、杜鹃、枫树、银杏、柏枝等,花草生生、古树葱茏、环境清幽。在大殿前祭孔台左右两边,那两株白玉兰,正争相竞放。嫩红洁净的花蕊,雪白柔润的花瓣,满树洁白,满院馨香。别看玉兰花如少女般柔润和洁净,可它同样不畏严寒,绽放在隆冬的季节,品性高洁,你必须仰视才能欣赏到它美丽的姿容。我除了赞美老梅,还欣赏这两株玉兰花。我赞美它们优雅的气质和高贵的品格。

此时,一阵吱吱孜孜的鸣叫声,把我的目光引回来,落在眼前沟渠边这两株红千层树上。只见一群银灰色拇指头大小的鸟儿,欢腾着歇在浓密而又低垂拖地的枝条上,上蹿下跳、争先抢恐后、自由自在,啁啁啾啾,一边唱一边寻觅,无拘无束,打秋千似地与红茸茸的红千层花苞倒坠在一起,把头埋进花蕊里,贪婪地吸吮着花蜜。游人走过,伸手可捉,可那些鸟儿却无惊无恐,浑然不觉。这时,挂在每棵树上鸟笼中的画眉也一齐凑热闹,使劲地比唱,此起彼伏。虽然还是隆冬的时节,但在景东文庙的庭院中,却是花香鸟语。目之所及,处处是景,弥漫着春的气息。

外地游人总是慕名而来,游览景东文庙后大都啧啧赞誉。对景东的印象还不错。认为从古至今,景东人对历史遗迹十分珍爱,同时也产生一些疑惑,在云南滇西边陲之地的景东小城,竟然还有这么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朴文庙?其实,明朝年间,官府曾派遣大批屯兵,进驻这座景东小城,垦田修坝,改善民生,治理匪患,维护边地安宁。为实施教化,同时也把中原的儒家文化带进来。而本土的当政者也很包容,注重接纳,早在明正统七年(1442年)就建景东文庙。之后,因战乱多次毁坏又多次恢复重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搬至景东城西北玉屏山麓建盖到至今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把儒家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象,在科举考试中,景东历史上曾出过四位进士、一百多位拔贡举人。

我想,假若没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殿等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沧桑的古建筑遗存;没有老松、老椿和古梅等这些同样古老的树木的烘托、陪衬和无声地讲述;没有数百年前儒家文化的注入和积淀以及儒学博大精深的氛围,景东文庙就不会这样古朴,文庙庭院里的一切,也就不会显得这样幽静、和谐,有如此深的文化底蕴名扬省内外,让世人瞩目;让游人神往和流连。其实,古朴、厚重、幽深的历史感,是一种美,而美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因为人活在现实,无法回到已逝去的往昔,只能通过这些古遗迹去回望历史,去缅怀和领略遥远的过去。

突然落下一阵冬雨,抬头望去,蔚蓝的天宇清澈如洗,一些雪白的云朵,正由西向东飘去,日在中天,阳光灿烂,大大的雨点顿时就变成密密的雨帘。雨,越下越大,酣畅淋漓。在雨水的浇注中,景东文庙庭院里所有的琉璃瓦面和铺垫在中轴路地面上的青石板,也变得纤尘不染。骤然,这场爽爽的太阳雨停了,何等干脆!只见一弯彩虹高悬在文庙的宫门之上,形成一幅奇妙的景观。冬日雨后的景东文庙,一切都变得更加洁净、古雅、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