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工贸易西进的尴尬博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工贸易西进的尴尬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沿海加工贸易业的冬天,但又是内地省份的春天。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显然,从冬天到春天,并非生死时空的跨越。

新年的气氛很难感染到王峰。他在河南省商务厅加工贸易处的办公室中愁眉不展,“别的处室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增长率还挺高,只有我们处的数据在下降”。

作为加贸处处长,王峰不得不承认,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可能只在14.5亿美元左右,比原定目标少了5亿美元。他说,这大部分是因为国家大力限制有色金属等高耗能、好污染行业开展加工贸易,令河南损失巨大。

实际上,这是当下中西部省份的集体愿景。他们希望,在国家政策、劳动力、土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占据中国出口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企业,能被迫从广东等沿海省份迁出,搬到中西部地区,拉动当地的就业和产业发展,缩小中西部和东部发展差距。

但到目前为止,大规模转移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这背后是,尽管国务院有关部委一直希望通过政策落差来引导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迁移,但相关计划却遭到东部沿海省份的激烈反对。

激烈的博弈

2007年11月初,商务部召开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座谈会,多个中西部省市官员皆提出,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政策落差。

显然,政策落差已成为中西部省份吸引加工贸易企业的最大优势。

而在以往,由于中西部省份物流成本高昂、产业配套能力差,无论地方提供多少优惠政策,都向来不入以出口为主的外来投资者的法眼。2006年,22个中西部省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只占全国的2.5%,还不到东莞一个市的1/6!

显然,中西部希望能获得“政策落差“这一叫板砝码。

2006年,商务部正式提出“万商西进“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推动1万家境外和东部企业到中部六省投资,并且可以延伸到与中部相邻、条件相近的西部省份。

2007年4月,商务部再次授牌南昌、赣州、郴州、武汉、合肥、芜湖、新乡、焦作、太原9个城市,为第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

但在短暂的欣喜后,这些城市陷入了尴尬:谁也不知道,这块牌子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因为,此时,商务部希望通过政策落差引导企业迁移的计划,受到了东部沿海省份的激烈反对。

但在重重阻力下,商务部还是在2007年7月祭出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其中首次提出,对中西部和东部企业实行差别待遇:东部企业必须实行台账保证金“实转”或者“半实转”,即在进口时向海关账户存入进口应征税等额的保证金,出口时返还,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而中西部企业,则不用缴纳保证金。

多个中西部省份立刻看到了机会。等待了两年,这是他们得到的第一个政策优惠。湖南、广西等多个省市,立刻大举组织到广东、香港招商。

但在两个月后,在港台资企业强烈反对下,商务部又给东部加工贸易业松了绑:同意企业以银行保函的形式,缴纳保证金,企业压力大减,中西部的吸引力也相应再次减弱。

尽管有部分企业转移到了邻近的赣州、郴州等地,但是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起跑线差距

“地方为了招商引资,都尽最大努力提供了优惠条件,但能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家政策”,焦作市商务局副局长付小文说,在他看来,中西部在基础条件方面,先天就输给了东部。

比如,在吸引广东企业转移最成功的湖南省,商务厅加工贸易处官员就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湖南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物流,仍然在通关方面。

这是中西部省份普遍的困扰,目前中国14个保税区和8个保税物流园区,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59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西部只有14个,大部分还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实施之后新批准的,而东部仅上海就有6个。

设置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拿河南来看,2007年前11个月,尽管河南加工贸易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是全省唯一一个出口加工区――郑州出口加工区出口却增长了327.39%。

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都无法为东部企业提供他们所熟悉的保税进口、免税出口、区内完成报关商检仓储一系列手续的待遇。

而且,此前,政府在探讨加工贸易管理规范化时,曾经有思路提出,将加工贸易限定在出口加工区内,区外不再新批新的加工贸易企业。如果这样的思路为政府所采纳,显然会对中西部吸引加工贸易的努力造成更大的打击。

甚至仅仅是报关,中西部企业成本都高于东部。由于东部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地区,海关设置相对密集,在中西部,基本每个省的省会城市设置一个直属海关,而广东一省就拥有7个直属海关和全国唯一一个海关分署。562个海关机构,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也就是说,大部分东部企业在当地就可报关,中西部企业则大多要将货物专程运到海关所在地。

另外,当年苏州等地迅速崛起依仗的大建开发区、吸引国际加工贸易转移的模式,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缩,也无法再被中西部省份所复制。

中西部的春天?

河南省商务厅加工贸易处处长王峰希望,2008年会是加工贸易的一个好年景,因为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能够逐渐地消化了影响。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东部企业按照商务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计划,向河南转移。

商务部也正在积极做着各种努力。

一位地方官员透露说,在去年11月份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座谈会上,当时的商务部部长表示,一定会抓紧研究制定政策,并争取尽早出台。否则拖得越久,东部和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就越大。

而各个中西部省市,也开始制定自己对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如广西等一些省市都表示,将对迁移来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环保、土地、财税、交通、物流、劳动力、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各方面优惠。

据本报记者了解,商务部正在研究,可能在明年的外贸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然而,对于22个中西部省市来说,这些钱仅是杯水车薪。

但类似这样的问题,涉及多个部委,远非商务部所能解决。事实上,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商务部除了可以制定限制类、禁止目录,设置准入制度外,政策空间相当有限。

不过,转机正在慢慢浮现。在前述座谈会召开两周后,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表示将在2010年以前,在中西部地区投入300亿的政策性贷款,建设50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14日编辑:蔡文清)

点评:面对地方利益及市场力量的博弈,中国政府对加工贸易产业的管理似乎更应该在统一大市场基本要素的培育上多投入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