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梁实秋的城北雅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梁实秋的城北雅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位于重庆北碚城区的雅舍,是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重庆7年的居住之所。雅舍虽取名为“雅”,但实为陋室,正如同他在《雅舍》中所描述的那样:老鼠猖獗,聚蚊成雷。但是,雅舍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生活乐趣:在这里他结交了众多友人,更编著了众多文学著作,海内外华人中风靡一时的《雅舍小品》便诞生于此。

一边是老鼠猖獗,聚蚊成雷

一边是皓月当空,把酒言欢

1938年,受命“中小学教科用书编辑”工作的梁实秋随编委会从重庆迁到北碚,一边开始给“后方中小学编战时教学题材”的工作,一边开始了长期的乡居生活。他与朋友吴景超夫妇合资购置了一栋平屋,共6间,同时居住的还有另外两位编教材的同事。雅舍之意取自吴景超妻子单名中的“雅”字凑趣。虽以“雅”为名,但房屋其实是“陋室”。

雅舍,当时位于璧山青木关至北碚市区的一条公路北侧的山坡上。茅舍、竹蔑墙、纸糊的窗户,远处能望见一片青山绿水,旁边有翠竹林立。虽然地势荒僻凄凉,但梁实秋仍晏然自如。他提笔写“雅舍”二字于木牌之上,竖在土坡下面,便于和外界邮递交往方便。谁知不久,木牌也被好事者顺手牵羊,大概作了劈火柴。然而,“雅舍”的名字却从此不胫而走,这里成了和梁实秋一样“客里似家家似寄”的流亡文人常常聚会的场所,往来热闹。

雅舍的居住环境不是太好,梁实秋曾这样描述雅舍的老鼠: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人不得安枕……

而“雅舍”的蚊风之盛,也是梁实秋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雅舍的蚊子仍格外猖狂,来客稍不留心,就会伤痕累累。

尽管居室之乱累得梁实秋叫苦连连,却也有其动人之处。在他的心中,最美不过皎洁的月夜,“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这时,梁实秋就和三五好友设座于院落,只需一壶清茶淡酒,半把煮花生,便可放言高论,无所不谈。“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是时,月昏沉,人醺醺,何等乐事!

和冰心夜谈――雅趣

和老舍同台演出――挨打

梁实秋为人重朋友、重情义,雅舍常常胜友如云。许多如今声名震耳的大家名士当初都是雅舍的座上客。萧伯青、冰心、老舍、胡青、赵清阁、陈可忠、王向辰、顾毓夫妇等,有的走着来,有的坐滑竿来。由于路远,当晚不能赶回的客人便留宿雅舍,展开方城大战。两盏油灯,加放灯草,熊熊如炬。战到酣处,椅倒人翻,灯推牌散,直到雄鸡报晓。

有一次冰心来访,寒冬腊月,于是梁实秋燃起炭盆,众人拱腰含背,抵足谈心到夜深。冰心兴致不减,还用闽语现场表演了一段福建戏词,大伙儿很是惊喜,没想到这位文静娴雅的女诗人还有这样的才艺。

梁实秋和老舍的深厚友缘也是在北碚结下的。在他印象中,老舍是一个“规规距距、和和气气而又窝窝囊囊的北平旗人”,然而相熟之后,在一次由国立编译馆组织的募款劳军晚会上的合说相声,让梁实秋真正见识了老舍亦庄亦谐的性格。排练时,老舍悄悄嘱咐梁实秋,说相声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时,方可使出全副力气,斩钉截铁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在这个老旗人面前,梁实秋只得唯唯允诺,只提出一个要求:表演到用折扇敲头时千万只可“略为比划而无需真打”。哪知表演开始后,台上浑然忘我的老舍,得意之下哪里还记得梁实秋的央告。只见该用折扇敲头时,那把油光闪亮的大折扇说时迟那时快,就朝梁实秋额头抡去。梁实秋一时气结,看来者不善往后一闪,啪!细腿眼镜应声而落。梁实秋急急平摊出双手,居然刚好接了个正着。这时,台下巴掌和叫好声雷动,外行的还以为他们在露绝活,直声大喊“再来一个”。

亲手侍弄青菜萝卜

茅台酒佐花生的时光

北碚生活是清苦的。梁实秋曾经患盲肠炎做过手术,因为日进米饭中常夹杂砂石和稗子,在一次躲避空袭中,他匆匆进食,稗子不慎落入盲肠所致。

术后不久,梁实秋的夫人带着三个孩子从北京来到雅舍。在享受家庭之乐的同时,梁实秋领着孩子们在附近开辟了块菜地,种了些牛皮菜、胡豆、藤藤菜、豇豆等时鲜蔬菜。虽然饭桌上长年见不到油星,但青菜萝卜毕竟是自已亲手侍弄,梁实秋和孩子都吃得非常开心。

战时虽资源奇缺,但当地的酒却是价廉质美。梁实秋最享受的时光,就是一瓶茅台加一斤盐水煮花生,独酌饮至微醺,然后蒙头大睡,直到红日高升。

此刻虽国难当头,河山半倾,但多年南北流徙的逃亡生活,使中年的梁实秋文思勃发,更加热衷于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他以苦为乐,将乱世羁旅的苦难、苦闷,和琐细的生活点滴全部记录下来,汇聚于《雅舍小品》一书。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还是回忆亲朋师友、深重苦难;无论是纪游、杂感、札记,还是小品、随笔,他都独具匠心雕琢细节,本意却是要从苦难中寻觅诗意,由“陋”中见“雅”。

作家的灵魂无秘密。后人从梁实秋在此期间写下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窥见,他文弱的身体里所蕴藏着的实际上是一颗追求艺术情趣的心。梁实秋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一再强调“简短乃机智之灵魂”。在重庆期间,他笔下的人情百态栩栩如生:洗澡、睡觉、喝酒、饮茶、无所不谈;男人、女人、幼童、老人,无所不写,却又是三言两拍,饱满几笔勾勒,让人读后心领神会,齿颊留香。

梁实秋喜欢下棋,但是他说:“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脸作吃屎状,或抓耳搔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

梁实秋看多了逢场作戏的场面,下笔也就决不留情,“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坐首座,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份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立在屋角,静观待变。自以为有占首席座或次座资格的人,却又拉拉扯扯,相互推让,不肯痛痛快快地就座。一场纷扰,直要到大家的兴致均告低落,该齐头并进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形势才会急转而下。本该坐哪个座位的径去就座,于是乎纷争平息,天下太平”。这样好像是损了点,但却让人忍俊不禁之余,不免沉思。

做为雅舍主人,雅舍也常常成了他口诛笔伐、调剂生活的佐料。“雅”起来的时候:“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俗”起的时候,一下起大雨“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剩下的就只有一副可笑狼狈相了。

梁实秋的至深好友冰心曾说过: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朱光潜在给梁实秋的书信中写道:“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艰难的岁月,在梁实秋心中却因为雅舍而变得有情有趣起来。无人来访时,他就钻进小书房里,通宵不眠不休。在这里他写下《雅舍小品》共34篇,还翻译了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策划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彼时,室外滚滚红尘,他在内心独享着只属于自已生命的难得清宁。但求一几一椅一榻一室,就能细细咀嚼人生喜怒悲欢的各种滋味。方寸书房,便能容身下这位大文学家与众不同的灵魂。

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梁实秋告别了偏居七年之久的雅舍,返回北京。他身着一袭旧式袍褂,沿崎岖小路踽踽而去……除了带走满担的诗书文章,留下的,却是梁实秋对北碚永难释怀的回忆。